艾菲爾鐵塔真的美嗎?


一周巴黎,三次近身相遇,艾菲爾經驗如洗桑拿浴。


@誰敢誠實說:鐵塔其實不太美?


第一次遇見鐵塔,盛夏的早晨。半日遊團首站,停泊在夏樂宮(Palais de Chaillot),旅遊書上說這裡是觀賞艾菲爾最佳地點。


夏樂宮在鐵塔西邊,東望塔身,逆光,灰濛一片。13歲的兒子難掩失望:「什麼?那個灰灰瘦瘦的的鐵架子就是鐵塔喔!」興致索然加上高溫燥熱,兒子坐在夏樂宮人類博物館前的陰影下,抱頭休息。


我勉強拍了幾張照片,有夏樂宮鍍金的青銅雕像當前景,個個體態纖美、金光璀燦,艾菲爾既是背景,就算沒有想像中的優雅,照片構圖上不至於太單薄。


夏樂宮看鐵塔,不能早上來的。每年有那麼多人在不適當的時間與鐵塔初相遇,卻很少聽聞抱怨。沒人敢誠實說它難看,惟恐被譏為老土;也許多數人不在乎它美不美,只在乎有沒有來過。


鐵塔美與醜,鴛鴦蝴蝶派是不能不在乎的。


@讓遊人有「家」的感覺?


一座鋼塑鐵鑄的瘦塔,反反覆覆地向全世界行銷浪漫,經過一百年還在賣同樣的畫面,怎麼能不計較它有沒有真材實料?


也許,換一個時差,就能更替一種光景。


想起一位經常旅行的朋友,每回到法國,習慣性地選擇住宿在巴黎艾菲爾鐵塔旁的希爾頓飯店。「我喜歡那種每天回『家』,都要穿過鐵塔感覺。」朋友說:「你一定要爬上巴黎鐵塔,一輩子至少要有一回登塔的經驗。」


朋友的叮嚀言猶在耳,我決定安排一家老小,二度朝聖。


晚上八點多走出地鐵出口,愈接近鐵塔,路邊攤愈多,人行也愈雜沓,直到鐵塔下,簡直像廟會,冰淇淋車、賣飲料水小攤、招攬孩童的旋轉木馬,全被吸到鐵塔下,人群垃圾並至,很容易讓視覺失焦。


趕快登塔吧!我們急尋入口。一見纏繞不清的排隊人潮又傻眼了。遊客都想登塔又都不想費體力,大家擠在電梯入口等待。


我一定要登塔。


@登高才見艾菲爾絕色


轉個彎吧!電梯搭不成,靠雙腳爬上去總成吧?爬梯也要付4歐元,但好處是入口沒什麼人排隊。


年近半百的老公和兩個小孩,都是標準的怕麻煩一族,他們寧願苦候塔下,成就我一人探險。


晚上九點十分登塔,興致勃勃邊爬邊算階數,每隔五、六十階,轉角處便張掛一張古老的海報,從1887年動工開始講故事,到1889年萬國博覽會期間,戴著高帽的紳士、撐陽傘、著長裙的仕女,絡繹登塔的新聞畫片,平添爬梯人的趣味。


188189190……201202」數到兩百多階就已經昏頭了,酸麻僵硬的小腿也愈來愈不聽使喚。後來的海報都隨便瞥一眼,再也沒體力細細品味。後來發現,原來階梯旁即標有階數,我還呆頭呆腦數了半天,真是白作工了。



360階!終於踏上第一層!眼界豁然開朗。


巴黎有意突顯老建築的典雅,都市限建高度,俯望巴黎市容,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優雅,而艾菲爾鐵塔建在空曠處,黃昏憑空遠望,華燈初上的亮燈線條,舒緩向四面八方散射,夜巴黎不但不暄鬧,還有一種浪漫的光印。


@近身親炙,方識趣味


不眺遠景,近探塔下,更為驚艷。鐵塔內淺橙色的鈉光燈,配合天色逐漸墨沈,慢慢加強亮度,地面上的紛亂,在俯角中全成了不斷變化的趣味圖形。



當年鐵塔是由鋼鐵預先製成5公尺長的構件,再運到現場組裝,很像樂高玩具的拼玩,不到兩年便完成鉅作。而其優美,原來也是要近身親炙,才能感受它由纖細骨架所構築壯觀、卻不失優雅的趣味。


艾菲爾全高324公尺,第一層高度57公尺,設有郵局、播放紀錄片的電影院,以及紀念品店。第二層115公尺,有知名餐廳及更好的視野,但若不搭電梯,還得再爬359階。噢,隱隱作痛的小腿發出警訊,勸我別再往上作怪了。


白天登塔到第一層的遊人,喜歡買張明信片,蓋個鐵塔的郵戳,寄回天涯一角的故鄉;夜裡郵局結束營業,但夏天晚上十一點才打烊的紀念品店,仍有不少別處買不到的精美小禮物可挑選。


撰寫《旅行的藝術》的艾倫‧狄波頓認為,當我們不知如何擁有眼前美景時,最低層次的滿足便是買幾樣紀念品,讓美麗在回憶中再度閃現。


胸無點墨如我,除了紀念品,還想有再多一點點的人為記憶。


@見著了,便踏實了


惦念在塔下等候一個多小時的家人,急急下塔後,牽著兒女的手,步行到戰神公園的草地,躺下來等候每整點十分鐘的閃燈儀式。


草地上或坐或臥,情侶、家人、單身遊客,像等待花火似的盯著夜空不放。閃燈一亮,人群裡此起彼落響起尖叫和吹口哨的聲音,彷彿慶祝歡樂盛典。


只是這花火明滅之間不會有全墨的空檔,即使沒有閃燈,滿貫的鈉光,在黑暗中把鐵塔的骨架線條表現得十分具有張力,彷彿打通了巴黎夜空的任督二脈。朝望鐵塔的遊客,人渺塔巨,所有的視覺全部被幾步之隔的艾菲爾佔滿了,再也容不下別的心思。


向來懼怕草地蟲蟻的女兒,在艾菲爾「燈」塔視覺饗宴的炫惑下,遲遲不肯起身。「媽媽,艾菲爾鐵塔好漂亮,以後還要帶我來看。」她說。


翌日搭乘塞納河遊船,鐵塔視角隨著行程忽遠忽近。


艾菲爾的美是有邏輯的。近看比遠看有型,晚上看又比白天有氣氛。



這是因為鐵塔結構最精彩的地方就在底座,四面大弧,簡潔勾勒巴黎的風景,頗有中國園林月窗借景的逸趣;弧型的邊緣鋼圈線條特別經過設計,有如鑲了一層蕾絲邊,同時傳達了纖美與穩重,卻又毫不衝突,在世界建築中十分罕見。


不過,巴黎人可能見怪不怪了,從18551900短短的45年間,巴黎就舉辦了五次萬國博覽會,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炫技,展示法國化硬鐵為藝術的能耐,大皇宮、巴黎北站建築,都可見到類似的痕跡。


艾菲爾的底座需要近處才能細看,遠觀則有其他建築物擋眼,只能見到瘦長的上半身,難窺全豹。




巴黎逗留數日,幾乎每天都會在不同距離看到鐵塔。漸漸了解,即使沒能見識艾菲爾的美,也無礙它至尊的地位。

法國樸素畫家盧梭,在他名作〈睡著的吉普賽女郎〉中,描繪沙漠月空下一頭猛獅,看著沈睡的女郎,卻不打算吞食她。最妙的一筆是獅子的尾巴,在夜空中高高昂起,變成畫布左上角最精神、逗趣的神奇之筆。


鐵塔位於巴黎西面,無論你在那裡,只要看到了鐵塔,就知道自己的方向;迷路的遊人一瞧見它,心頭便踏實了。


它是巴黎的燈塔,也是這花都畫布中,天際線上不可或缺的點睛佳作



 


早晨由夏樂宮看鐵塔。



基座的半圓弧,線條優美,有如鑲了一層蕾絲邊




仰角看鐵塔,頗具趣味。



艾菲爾是巴黎永遠的燈塔。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




聖母院所在地西堤島,是整個巴黎市區發展的源頭。先有西堤,後有巴黎。


西堤原文Cite,台灣最大出版集團城邦,就是用這個字當作企業識別的英文名稱。當然,法文的e上頭還有一撇,我的鍵盤打不出來。


聖母院為什麼這麼有名?依照年代排序:


1:建造年代早(1163年開工1245年正式完工),歷代法王登基加冕所在地。


2:雨果的《鐘樓怪人》以此為背景,大家都來找尋加西莫多和艾絲美拉達的足跡。鐘樓怪人1831年出版雨果的妙筆使得巴黎人重新重視殘破的聖母院並於1845年大規模重修


3:《達文西密碼》爆紅,引發聖殿騎士熱。傳說中,當年聖母院的幕後金主,便是聖殿騎士。


描述聖母院的雜誌和書籍,多到手指加腳趾都數不完。張國立在《吃垮達文西》中,形容「沒有一個地方比聖母院更科幻更後現代,簡直是好萊塢電影最佳場景。」牽動我勢必帶兩個小孩攻上塔頂的決心。


但是,登樓後才發現,聖母院頂樓要比美好萊塢,需要假裝看不見圍得密密麻麻的鐵絲網。


先前我像說童話故事般跟小孩講得天花亂墜,誘惑他們一起爬上387階的石梯。


「只要爬上頂樓,你們會看到好多好多,比加西莫多更奇特的大怪獸……。」做媽的不斷編故事。


母子三人滿腔熱血,不畏攻頂的艱難,悶在狹小的旋梯多時,終於見到天空了──啊,被鐵絲網團團包圍──


「媽,怎麼跟你說的不一樣?根本不像看電影,妳騙人!」



怪獸,真的不少,但要選角度、整理心情,才能在不容兩人錯身的頂樓平台通道,以及視覺的鐵絲網中突圍。


聖母院入場免費,但登樓,成人一人5歐元,面對正門左側外牆邊有登樓處,五點即終結登樓隊伍。第一次到聖母院搞不清狀況,錯過排隊時間,又安排第二次造訪,才趕上登樓。只排了半小時,不算太辛苦。


雖然在塔頂被小孩吐槽,但兩次造訪,看到聖母院各種角度的風景,平心而論,這裡仍是非常有張力的景點,至少有八種不同的經歷可以體驗。


休閒型:適合不想耗費太多體力的人


1、 坐在正門的石凳吹風。


面對聖母院,懷想當年吉普賽人就你所在的廣場活動。


2、即使不進教堂,光看聖母院正面的尖形拱門,就非常可觀。


拱門上有大量的天使及聖徒浮雕。最近國際新聞播報歐洲熱浪,就常以聖母院的拱門為背景,隨機訪問遊人。



3、坐在教堂聽聖詩吟唱。不登樓至少要進來坐坐。絢麗的玫瑰窗看不懂也沒關係。但找個位子坐下來,在雄偉靜謐的聖殿中,靜靜聆賞聖歌吟唱, 一輩子難忘。




4、近塞納河,有一處聖母院內院小公園,寵物不能進入,所以很乾淨、安全,嬰童都可在此玩耍。


5、繞到旁邊的塞納河,回望聖母院。



飛扶壁歷歷在目,想搭塞納河遊船(成人11歐元20067月價格,一天內可在各站進出),這裡即可登船。如果能挨到黃昏更好,華燈初上,河岸微風細細,詭異的飛扶壁化身朦朧中的壁畫,最正典的塞納河風光盡收眼底。


 


攻頂型:如果體力不是太糟,一定要登樓才能享受不同視野。


6、 登樓,爬梯途中就是風景。


一要細心感受八百年老石階的氛圍。旋梯的石梯,年年歲歲承載千腳萬鞋,裸露自然腳型凹痕,兒子還以為是特別定製的「人體工學台階」。


二要注意觀察非常狹長的窗孔。旋梯處處有窗孔,野鴿把這裡當棲息地,陪伴鐘樓怪人加西莫多的靈魂,向窗外凝望。



旋梯共387階,層層不斷轉圈圈,對中老年人的確有點難度,但中途因參觀人數控管,強迫休息兩回(一回停在紀念品店),攻頂達陣,人人有機會。


7、 欣賞樓頂的吐火獸。


這些石獸是遊人夢寐一見的主角,但觀賞時要調整心情。石獸百年來風吹雨淋,斑駁、形銷,在所難免,不能預期見到羅浮宮石雕般的精美。你需要定睛凝視,從大致輪廓中感受粗獷的原型,就可以體會雨果當初怎麼會在這裡閃現加西莫多的靈光。



不,正確的說法是先有加西莫多,後有怪獸。這些奇幻異獸是十九世紀重修聖母院的建築師維歐雷杜克(Viollet-de-Duc)的作品,當時《鐘樓怪人》已經出版十幾年了。




吐火獸原為辟邪功能,塑形愈是恐怖,對妖魔愈有遏阻效果,但多數石獸都是俯視或沈思狀,猙獰中反而有幾分呆氣,活脫是鐘樓怪人,有點意思。


上圖這張怪獸便是最有名的雕像Stryge,字源是希臘文的「夜梟」,傳說是中東一帶的暗夜精怪。Stryge若有所思地望著巴黎,彷彿坐觀物換星移,更添魅力。


當然,觀賞吐火獸要避開近處的鐵絲網干擾,以及遠處蒙帕那斯大樓的礙眼。怪獸配大樓,怎麼會有張力呢?您說是吧!難怪旅遊書上看到的怪獸照片都是那幾張,因為取景要避開遠近兩項障礙,可以上鏡的怪獸選擇有限。


8、 登樓遠眺。


從這裡看巴黎市區,比自蒙馬特聖心堂及艾菲爾鐵塔看景,都要更巴黎些。因聖母院位於市中心(據說到法國各地也是等距的中心點),一面觀賞塞納河景,另面探看巴黎街景,你算是真正來過巴黎了。


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



「低頭」,很難感受巴黎的浪漫,因為路面髒亂,牆壁塗鴨文字也多。但是,一「抬頭」,就是完全令人痴迷的光景。


巴黎天際線的變化多端,耐人尋味。


屋頂閣樓是天際線,極盡裝置藝術之能事窗枱護欄,也是另一種天際線。看似配角,不搶建築風采的路燈,更是風雅的天際線。


當年太陽王路易十四,喜歡無時無刻綻放光明的氣勢,在歐洲首開風氣,先於巴黎街道修築石板路,使馬車免於雨天泥濘之苦;後又廣修路燈,並要求夜間長時間亮燈,帶動商家夜間營業的風氣,讓巴黎之夜,相對於歐洲其他城市,更為華光四射,也更加安全舒適。


路易十四「點燈」,造就歐洲「觀光」事業的濫觴。


仰望巴黎路燈天際線,遙想太陽王時代的璀燦風華。


巴黎之燈,從孚日廣場的優雅,到亞歷山大三世橋的皇家貴氣,不論晝夜,毋需浸淫史冊,已然走在時光隧道中。★


圖片說明:


聖母院站路燈.JPG  一出聖母院地鐵站,即能欣賞到路燈的風雅聖母院站路燈.JPG


 


天際孚日廣場.JPG  孚日廣場的天際線,從屋頂閣樓到街燈,動見風情。



蒙馬特高地愛畫成痴,路燈也被亂塗一氣。就當看漫畫吧。



亞歷山大三世橋,皇家貴氣十足的立燈線。本橋原為紀念1892年法俄聯盟,因而以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為名。1900年落成時,適逢萬國博覽會,與橋畔為博覽會而建的大小皇宮相互輝映。此橋為了避免破壞香榭大道及巴黎傷兵院(鍍金圓頂教堂)區的整體景觀,模仿石板橋作法,橋面與路面沒有高低落差,無論站在左岸右岸的橋頭,均得以直線視野透視兩岸風光。



新人也難抗拒亞歷山大三世橋的魅力。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



出發至巴黎前,提醒我至Pierre Herme小圓餅店「朝聖」者不知凡幾。


店中專賣Macaron(蛋白小圓餅),趙薇和張國立合撰的《吃垮達文西》一書中,盛讚Pierre點心賣相一流,是外脆內鬆又不黏牙的上品;網路上所蒐尋到相關資料,也是一片「可口」美譽,看得心中垂涎不已。


2006年74早上從蒙帕那斯出門,第一個目標就是Pierre Herme。上了地鐵才想到忘記把住址帶出來,但仍老神在在,因為記得書上說就在聖許畢斯教堂(Eglise St. Sulpice)旁邊,看到教堂就不會錯過要找的甜點店,因為一定有一堆人在排隊。


《達文西密碼》裡面尋找拱心石的教堂就是聖許畢斯(Eglise St. Sulpice),近年來也成為觀光勝地哩。


從蒙帕娜斯出發,兩站地鐵即達聖許畢斯教堂,心想馬上就要流口水了,豈料一折騰就是兩個小時。


1、「一定有一堆人在排隊」的假設謬誤。


我把一行家人安頓在教堂旁的座椅,自行繞行聖許畢斯教堂,且努力極目四望。經過三圈巡禮,怕漏看了任何排隊隊伍,鄰近小巷也都逛遍,這一走就是一個多小時,只見餐廳家家生意不惡,但壓根兒沒看到什麼店有人大排長籠。最後只好找人問路。


前後共問了六位,一位警察,一位華人餐廳老闆,三位完全在狀況外的觀光客,最後終於遇上一位老巴黎,很明確地指出在Rue de Bonaprte路口,還好心地提醒在前行方向的左手邊。


即使如此,依然經過Pierre Herme三次而渾然不覺,半小時又過去了。


 

Pierre Herme店面裝潢實在太內斂,招牌也十分低調,每次經過瞧了一眼,都以為是精品店;其次是運氣太差,從早上11點到下午一點之間,幾乎都沒有出現過誇張的排隊人潮,以至於沒有發生「排隊標示」作用。




如果利用目測法,精確位置究竟何在?背對聖許畢斯教堂正門口,右前方兩點鐘方向第一個路口,就是Pierre Herme本尊所在。


2、口感實證:小圓餅果真好吃嗎?


好不容易來到朝聖地,當然要盡飽口福。


店頭狹窄,只能讓一列顧客容身,但圓餅和甜點的選擇都不少。



我買了六種口味的蛋白小圓餅,兩個賣相誘人的甜點,一行人好整以暇地步行到 五百公尺 外的盧森堡公園(同一條Rue de Bonaprte,自Pierre Herme店往上坡方向前行),準備好好享受被稱為巴黎鑽石的聖品。


盧森堡公園佔地寬廣,樹蔭濃密,四處可見舒適的涼椅。我跟小孩找好據地,很興奮地、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裝,很幸福地咬了第一口───哇咧,甜死人不償命!


兩個小孩的眼鼻皺成苦瓜臉,不敢抱怨,深怕辜負媽媽兩小時找路的辛苦。勉強吃完第一個,沒有人願意再捧場下一回合。


平心而論,小圓餅口感鬆軟,第一口稍微帶點脆勁,並不難吃,但甜度之高,如果不是佐以濃茶或黑咖啡,很難繼續消受。


其他四個口味的小圓餅,我各咬了一小口,儘管香味色相有異,但甜度還是非常堅持。


所幸,壓軸經驗還不壞。Pierre的招牌Ispahan扮相極為秀雅,上頭的玫瑰花瓣還晃著一顆晶亮水珠。據說Ispahan是一種大馬士革玫瑰,香氣特別濃郁。這是一款融合三種香味的甜點,兩層甜餅間,以覆盆子和荔枝作為夾心,再以玫瑰調和水果間的酸甜衝突,在吃完甜死人的的小圓餅後,頓覺Ispahan分外高雅,沒那麼甜,而且揉和濃濃的荔枝和玫瑰香味,真的有一種身處奧圖曼帝國皇宮的高貴夢幻。



不過,這種香味絕對熟女型的。我十歲的女兒在頻頻鼓勵下小試一口,仍然不能適應。她的評語是:「媽媽,這種香味很像你的化粧品。」


童言無忌啦。Ispahan的味道真的十分高雅、獨特,在巴黎期間我幾乎天天都有衝動再去買一個來吃。


至於其他的小圓餅,如果沒有自備濃茶,真的不建議嘗試。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