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信手札 (1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
最近帶桃花,人緣特好,莫名其妙收到一堆來自朋友的新年賀禮。


收禮,開心;收到好禮,更窩心。


禮物大小不在財力表現,


有創意,足感心。


證明一:


發發發麻將禮盒


不會打麻將卻收到麻將禮盒?


打開卷軸,拜讀說明,才知是普洱迷你茶磚。


朋友託快遞把禮盒寄來辦公室,當我打開包裝時,


因好奇而湊過來看熱鬧的同事愈來愈來多,


眼中滿是欣羨,我只好開放意者自取,瞬間被蒐贈一空。


忙亂中趕快留下一個「發」送老公,這兩天他都揣在外套口袋裡「自摸」,


說是沾財氣,捨不得拆開來泡茶。


問朋友那裡買來這有趣的玩意兒?


「啥?買不到啦!」朋友說這是完全量身訂作款:


茶葉從雲南帶回來,印刷在大陸製作,分裝則在台灣完成。


這位朋友是忘年交,大學剛畢業,在民代競選期間幫政治人物做網站,半年內海撈500萬。


隨後創業,在兩岸三地接單經營貿易、會展,做得風生水起。


設計麻將禮盒的她,今年還不到而立。後生果真可畏。


 


證明二:


袖珍綜合菓品小包



哈日同事年前休假,到京阪神小旅行,回來後全辦公室發送小禮物。


哇噢,超卡娃伊的,我也去過日本多次,怎麼從來沒看過這種小包裝的綜合包?


呃,後來我被譏笑為城市鄉巴佬,我再去一百次也找不到這種糖果小袋。


聰明的她買了幾大包不同的米菓及糖果,返台後再以自備透明小袋分裝、重新組合。


花費不多卻創意十足,讚!


這位可愛的哈日族,也是廿多歲年輕人。


 


我只能說:青春無價,創意萬歲!


 


   謹祝


各位格友──新春順心,大吉大利!


 


 


 


 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
瘋狂的行動從一幀春聯開始。


近兩個月來,有一個半月都在台大醫院擔任病患家屬,偶爾進得家門,也少有過往閒情逸致,四處蒔花弄草。


昨晚,福至心靈,突然想把掛在主臥的字聯移到客廳來,只因為那是一幀春聯,紅襯墨痕,喜氣。


春聯是書法名家黃金陵先生的作品,18年前一場春聯義賣活動中,他應我的要求,寫了「春風」兩個字。


自號「瑤光」的金陵大師,是長輩的舊識,對我十分親善,所以當年才敢沒大沒小的,要求名家題寫我喜歡的字面。


無心插柳,白牆紅字,有如畫龍點睛,彷彿有了生氣,總讓人想多做點什麼。



今日外子三天的化療行程告一段落,我們從醫院返家時才早上十點。我匆匆到超市買了一點菜,當成辦年貨;下午跑一趟建國花市,邊走邊回想家裡還有那些年節「道具」,胡亂買了一點應景花卉,能否弄點像樣的布局,事先是沒底的。


回家後搬出所有可能用得上的花具,開始DIY


買了一盆雙色菊,想搭配舊甕擺在門口,無耐盆大而甕口小,我只好削足適履,刮去外土換小盆,陽台搞得七污八亂,但成果很不錯。


客人還沒進門就眼前一亮,肯定笑容可「菊」呢!



最傷腦筋的是孔雀翎。


今天沒買這玩意兒,但它必得是本夜迎春準備的重頭戲。


半年前,公公不知何處買到百支孔雀翎毛,很興奮地分送晚輩。我扮乖領了12支回家,其實轉手就塞在角落沾塵。明天公公就來吃年夜飯了,沒有孔雀翎裝飾讓他驗收,還真過不了關。但實在想不出生鮮花卉如何與禽羽搭配的方法,只好把去年聖誕節的裝飾品還原幾樣,湊合一景。


拿來插羽毛的金色方瓶也是舊物,漆色斑駁,原想用紅紙親手書寫「春」或「福」字聯遮醜,實在沒時間練字了,順手剪個虎年紅包袋貼上,美感差強人意。


孔雀翎「樹立」在全客廳最顯眼的地方,如此一來,公公來吃年夜飯時,一定不會漏看,這算「孝媳花」吧?



公公為人寬厚,不曾因我怠慢家事或疏於噓寒問暖而有任何怨言,人前人後總誇媳婦好,我能回饋的,只能是拍馬屁本事了。


銀柳算是莫名其妙買下的春花,整個花市都在賣銀柳,從第一攤走到最後一攤,一再視覺殘留,彷彿被洗了腦,呆呆的抱了一束回家,卻不知要拿這身量高大的植物怎麼辦。


最後清出外子放高爾夫球袋的角落(球袋呢,就懇求兒子抱到他的房間暫時收留),再找一片陽台用過的伸縮竹柵當背景,搞點懷舊情調,既不中也很遠,美學教養不足,很像「撒鹽空中差可擬」那個笨蛋的手筆,哈哈。



最後處理的,其實是最先買下的繡球花。藍紫的花球好迷人,在只問浪漫不問實用的衝動下,第一時間就抱回一盆,回家後為了如何安排她,反而最費神,因為花型和色澤,與前面所有的布置,完全不搭調。


外子住院期間,收到多把親友慰問的花束,花謝了,可用的包裝都被我留了下來。找了五六張混搭來襯托繡球花,雖然有點喧賓奪主,但在心情上讓我有被朋友關懷包圍的感覺。



我把繡球供在書櫃頂上,氣質出眾,吸引13歲的女兒湊上前端凝。


「媽,繡球花好漂亮喔,如果有香氣就更棒了!」


怎麼會不香?這幾個月來,女兒的爸雖說在癌末關頭奮鬥,但有好多親人故舊親力親為,盡己所能為我們提供各種關切。


我們所承受的,遠遠超出我們所應得的,周遭何處不馨香?


有人說,不生大病不知人緣原來這麼好;


我們卻不敢因此自許為福報


天地人間自有情,


有需求,坦然受


有能耐,就大方布施。


施與受,都要謝天。


虎年迎春,祈願生生不息。*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

 


這幾個月來,Blog寫得意興闌姍,其中一個小原因是,一向爽朗健談、活動力超強的外子,突然生了幾場大病。


從可控制的糖尿病,到生死關頭的癌症轉移,每一關都有我們自己的疏忽,更有醫護的輕忽,兩大係數相乘,演變成幾乎無法煞車的後果。


這篇小記一口氣寫了五、六千字,實在不是適合放在Blog的長度。過程也不值羅縷記存,但這陣子來的藏在心中隱而未發的低氣壓,實在需要透透氣,姑且當成喃語。


此外,有幾個重要且被疏忽的關鍵,或有助於格友引為警愓,因此不得不長篇贅論。


(寫得太長,牽托一下,給自己台階下)


一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切勿輕忽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


今年八月,一向人高馬大的外子,清減了兩三公斤體重。


剛開始我們都很開心,以為是長期飲用蔬果汁發揮了功效。


我從去年夏天開始,為全家人打生機蔬果汁。有機蔬菜+各色水果+少量堅果+亞麻仁粉等,夏日每天喝,冬天兩三天才打一次。效果很不錯,我臉上的黑斑淡化、外子的血壓數字變得漂亮(他有高血壓,以往是服用降壓藥也無法天天穩定),美中不足的是,他想依賴蔬果汁減肥,一年下來不過瘦三公斤,實在杯水車薪。


所以八月份他又瘦了幾公斤下來,我們還以為蔬果汁圓了減肥夢。


這時他因前列腺輕微發炎,在U醫院泌尿科看診後,服用了幾周抗生素及消炎藥品。


九月,體重續減。


我們問醫生:「消炎藥會導致體重減輕嗎?」醫答:「不無可能。」


我們決定去做健康檢查。但因抗生素療程還沒做完,夫妻倆都認為,最好等療程告一段落再健檢,檢測數字應會較準確。


截至九月下旬,外子在一個月內瘦了11公斤,每天拼命想喝可樂,人也容易疲累,我們懷疑是糖尿病。顧不得抗生素還沒吃完,馬上花大筆銀子,到一家知名的L健診中心全身檢查。


本來預定一整天的檢查,部分報告數字出爐後,下午兩點,中心醫生建議外子趕快去住院,下半套檢查等出院後再說。


原來他的血糖及醣化血色素太高,再拖下去絕對有生命危險。


我們立刻到離家較近的U院掛急診,入院兩小時後,收到「病危通知單」。


他的飯後血糖飇到800(正常人180以下),醣化血色素14.9(破表,正常人6以下,對照表也只列到12),醫生說,有的人血糖500以上就昏迷了,外子猶能正常對話,神智也還清醒,很幸運。


至此,我們很感謝L健診中心的醫生反應快,否則後果不堪設想。(後來才驚覺他們有重大疏失)


二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健康活力,有時是最危險的假象


外子大學時代專修食品及化學,對飲食起居的保養,比我還講究。


年輕時代經常應酬,但隨著年齡增長,近年雖未戒煙酒,但已大幅控制,自己大減應酬次數,加以素來雅好運動,不出國時,幾乎每天游泳、三溫暖、散步,早睡早起,一有空便到戶外健行。除了稍胖,有一點高血壓,直可以「身壯如牛」稱之。


他日常則樂於做家事(無論我忙不忙,他只要在國內,幾乎包辦所有家務),喜與鄰里交好,假日不時主動打掃社區環境,說話聲如洪鐘,生性幽默,附近街區的商店與他無不熟稔,我們到小店外食,不時得到免費小菜招待。我因此常笑稱他「里長伯」。


這樣一位活力十足的男士,誰會想到他可能已經病了很久?


九月底住院時,醫師認為醣化血色素能飇到這麼高,肯定非一日之寒,絕對是積年累月所致。


     我們自己確有疏忽!一些訊號早已亮燈,但警覺性太低。


訊號1:鼻血不止


四五年前,因擔心應酬過多出毛病,外子連續多年都有做體檢,我們原猜測可能會偏高的膽固醇、三酸酣油脂卻都沒問題,久而久之他便相信只要好好保養,應該就無大礙。所以近年都未再作健檢。


兩三年前他因流鼻血數天不止,才發現有高血壓,此後長年吃藥、運動控制,沒再流過鼻血。再者由於精神體力如常,也沒想到再花錢去健檢。


訊號2:過於自信


我因長年為職業婦女,三餐問題,家人不是外食,就是依賴外傭打點。去年辭工,由專職轉兼職,第一件事便將外傭解約,親自打點家人早餐(沒有勤勞到天天做,但一周至少準備三至四回),每周也會做一兩回晚餐。


我除了打生機蔬果汁,餐點儘量以有機蔬果及清淡的白肉為主,無肉不歡的外子,因肚明蔬果功效,也確實大量食用,但常忍不住到小吃攤打牙祭。住家附近有小夜市,美食如雲,他經常購買炸雞、胡椒餅、燒臘雞鴨當零食,還有每天半包至一包淡煙不斷。


只要我一勸誡,他便回應:「我不吃肉,會餓到發抖;而且我喝很多水,吃很多青菜,也做很多運動,煙也只抽那麼一點點,你不必擔心啦。」


早在兩三年前流鼻血事件發生,我便強力要求他戒煙,而且還拖同樣是老煙槍的公公下海,請他陪兒子一起戒。


公公很阿莎力,一口便答應了,隔天便戒,迄今身體也因戒煙,膚色變得健康。外子則玩追迷藏,忽而戒忽而不戒,為免夫妻磨擦,久之我也不再勸說。基本上他認為我是婦人之見,大驚小怪。


訊號3:健忘、視力模糊


其實外子在九月份健診前一兩周,已有嚴重的健忘毛病,同一件事得跟我交代三次以上(他都以為自己沒講過),我還譏笑他,太久沒出國做生意(他是自營貿易商,此前剛好兩三個月都沒有安排需要出國的行程),變得像嘮叨老爺。殊不知這可能就是血糖過高引起的神智衰退現象;此外,他也常嚷著視力模糊,而我們都以為是老花眼(外子48歲),後來才知這也是高血糖引起的病變。


三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醫護的精細比親切重要太多


住進U院十天,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,因脫水而劇減的體重,連續補充點滴,很快恢復到八月之前的體重。此外,U院醫護也十分親切,期間除了需自費150元才能得到營養師健康諮詢不太值得外(這位營養師的解說力,不及後來在E院遇到的衛教師十分之一),其他,沒什麼好挑剔的。


L健診中心客服,也多次來電慰問,關心後續病情發展。老公覺得L雖然收費不菲,但服務好,也算值回票價。


但在U院住院期間,外子兩次肚痛如絞,全身冒冷汗,醫生很快就做了處理,並判斷可能是服用糖尿病藥物metformin過敏所致。這顆藥可抑制糖份吸收,對糖尿病很重要,醫囑沒有替代性藥物,而過敏也會因為時間的適應,漸漸得到改善,他一邊減輕了用藥份量,一邊寬慰我們不必擔心。


老公懷著「毋恃敵之不來,正恃吾有以待之」的長期抗戰精神,經常與我們以為的「藥物過敏」對話,每天都會因間歇性的左下腹悶痛,不適一兩個小時。


出院三天後深夜,他突然腹部劇痛,無法站立,比之前任何一次都嚴重,我們火速返U院掛急診。


直至清晨六點,疼痛指數大減,我們才回家。急診只能做止痛處理,並無進一步檢查,外子立刻上網掛號,隔天請U院原來的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,再診察一次。


醫師仍認為是藥物過敏問題,沒有安排進一步的檢查。


由於外子喜愛交友,開朗健談,住院期間與醫護打成一片,U院主治大夫還特別交代,以後萬一又發生劇痛,不必掛急診,直接到原住院樓層來,護士就會打電話通知他來處理。


看倌覺得這樣的醫師好不好?超級親切吧?


我們當時也非常感謝U院醫護。


此後不曾再劇痛,只有悶痛。


這時,外子友人極力推薦E院一位糖尿病名醫,我們還透過各種人脈關係才掛上號,發現名醫看起來穩重親切,而問診前的衛教解說人員更是一流,在好奇寶寶(外子)一個小時的折磨下,那位美麗的衛教師依然腦筋清晰,很耐煩且保持笑容的提供很好的糖尿病照顧知識。


我頗中意E院,但該院離家實在太遠,舟車勞頓,而U院離家僅15分鐘腳程,且醫護親切,外子堅持還是信賴U院即可。


自出院後,我們對飲食選擇超級注意。這裡插播一下,由於外子天天需測飯前飯後血糖值,因此我們幾乎是用自己身體,實驗食材良窳。


假若菜色、烹調方法相同,僅主食不同,食用十穀雜糧飯,和白米飯,飯後血糖可差距到30-40.


所以粗糙的雜糧飯真的是超級健康,格友不要再猶豫,儘快更易主食習慣吧!


 


走筆至此,還沒有提到一個大盲點。


在L院的前半套檢查報告,總共經歷四大醫生親眼過目。


L院健診醫師及副院長,U院新陳代謝科主治大夫。E院的糖尿病名醫(也是知名教授)。


報告中有兩項驗血結果,很明顯披露除了糖尿病以外的健康嚴重警訊,但從頭到尾,沒有人搥我們一棒!


 


四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基層醫療網是否健全,比名醫重要


外子自發現糖尿病三個月以來,血糖控制得非常好,但隱隱腹痛始終沒有解決。


他念著那家貴族L健診中心已繳了全套的錢,但後半套檢查一直沒做,上周二約了時間,把後半套做完,包含無痛的胃鏡及大腸鏡檢查。


內視鏡檢查果然是照妖鏡,當天L院醫生便告訴外子,檢查結果,應患有第二期乙狀結腸癌(大腸癌的一種,位於直腸以上的大腸轉彎處),宜儘快住院開刀。


因外子信任U院,L中心的副院長便轉診U院的消化科主任開刀,因聯繫得宜,外子立刻看了該主任的門診,決定上周四住院,本周一開刀。


我上網查詢U院主任口碑,確是名醫,病患口碑也不錯,但總覺得所有的流程過於快速、順利,反而讓我有點「墨非」起來(墨非定律是,直覺得有問題的地方,肯定有問題)。


我決定去麻煩朋友。


八年前,我因故到T院求診,因有共同的興趣(喜玩3C產品),而與T院P醫生投緣,承蒙不棄,這位大名醫將我視為忘年交,找我去參加過幾次餐敘。


平日無事,偶傳簡訊相互問候,但因對方實在有太多病患需要照顧,非不得已,我極少主動去電叨擾。


P醫雖是消化系專家,卻非專攻大腸,按理不應找他求診,但把大腸視為消化系統一部分,也不能說不正確,重要的是,我相信若需轉診,至少他絕對會給我值得信賴的建議。


外子在T院沒有病歷,必須經過漫長的初診階段。


T院名醫的初診病患,照例都由資淺的醫生先問診,製作詳細的基本病歷,再交由主治醫生看診。


問診是位年輕的女醫生(很後悔忘了注意她的大名,後問),問我們為何來看P醫,身體有什麼問題?


我們大致描述因糖尿病在U院治療及腹痛症狀,接著把L院的檢查報告遞給她。


女醫生先逐項摘要報告內容,填進病歷,看到「腫瘤標記」時,她突然頓了一下。


「哇噢,你的癌症標記是正常人的十倍耶,幾乎可以確定有癌症,怎麼這幾個月來都沒做進一步的檢查?」


語畢,她突然感到自己過於嘴快似的,連聲抱歉,並接話說,U院一定是覺得血醣狀況太緊急,不得不先處理,後面一定會打算做其他檢查云云。


我和老公對看了一下,兩人眼神瞬間都垮了下來。


女醫師看到的是前半套報告,也就是兩三個月前,三家不同醫療單位,四位大醫生都看過的那份報告。


但是--沒有任一位醫生──提醒,這個標記所顯現的問題很嚴重!


此話出自一位資淺醫生,令人無言。


她的醫術及判讀,應不會高過U院、E院,以及L中心的醫師,她所優於前者諸位的,就是一項「細心」。


回過神後,我安慰女醫師,她沒說錯,因為老公真的有癌症,並請她翻閱到一疊報告的最後面,附有大腸鏡檢查的照片。


事後我曾問外子,當初在L中心時,醫生沒有提醒過這項指標的嚴重性嗎?(L中心解說報告當天,我不在現場)


外子回憶了一下,當場看報告時,對方確有說腫留標記指數偏高,要注意一下,但沒有詳細說明可能會發生的後果。事後幾次追蹤慰問電話,也不曾提及此事。


如果,三個月間,有任何一位看過這份健診報告的醫生,能確實警告,至少能搶到任何一個比現在都優先的治療時間!


今晚朋友來訪,談起此事,我重新翻閱L中心的報告,突然驚覺,我們帶去給醫生看的報告,都是黑白影本(包括女醫生看的那份),正本是彩色版,檢驗結果的任何異常值,都以紅字標示,如果我們帶去看診的報告是正本或彩色影本,或許有助於抓住醫者的注意力!


五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住院醫生的品質,也是生死門


T院是大型教學醫院,大牌的名醫平常要教學、做研究、看門診,病患住院期間,每周挺多親自探視一至二次,其他照料,除了護理人員的辛勞,多數要仰賴基層住院醫師的判讀,他們發現有任何異常,會立刻上報。


早年我在T院開刀時,初次被排在某日清晨的第一床(第一順位開刀),住院醫師在開刀前夕,自做主張又幫我驗一次血,發現某項指數偏高,深夜致電主治大夫喊停。如果不是這位住院大夫機警,我可能在開刀房產生併發症,後果不堪設想。我因而多住院幾天養身體,十天後指數恢復正常才開刀,癒後非常好,沒有任何後遺症。


外子這周日住進T院,也發生類似的狀況。醫院按照P醫指示,安排一堆檢查,但各項檢查的先後順序,由該科住院大夫及總醫師的安排,而確實的檢查時間,仍得依各檢驗單位依流量排定後,再通知該科護理站。


本周一,外子先被安排下午大腸鏡,晚上做CT(電腦斷層掃描)。


剛做完大腸鏡,外子因檢查間的灌氣,檢查後腹部疼痛,十分不適。回到病房,住院醫生雖說明這是正常現象,休息一會兒,排排氣就好,但仍在半小時內進病房探視兩次,讓我這病患家屬,感覺受用。


說來也奇特,T院是我看到住院醫生群最充沛的醫療團體。這周經常進出T院,不論何時何地,經過該樓護理站,總有五六位住院大夫守在站內。外子有事或有問題想找住院醫生,總在10鐘內就能見到他的踪影(本周我們遭遇的,都是同一位S醫生,除了CT排程問題,S醫生的解說力、問診態度及耐心,真的都非常好)。


我們也住過其他不同的幾間醫院,從來沒見識過住院大夫的資源及配置如此豐沛者,這應也是教學醫院的先天優勢。


再說另一事。


本來周一晚上才做CT,但當天下午CT室臨時通知有空檔。


我們抵達CT檢驗室,護理人員在外子手上埋好軟針後,示意我們稍等,因為檢驗室的醫生還沒等到大腸鏡的檢驗的病歷,暫不能放行(兩項檢查間隔時間不到兩小時)。


過一會兒,一位檢驗室年輕的醫師來道歉,坦承尚未看到前項報告即安排CT檢查很不智,因為他們原先不知大腸內視鏡檢查,做了切片,切片勢必造成腸內小傷口,而CT檢查必須再度灌氣,惟恐因撐大腸壁造成切片傷口破裂,最好延後一至三天再做。


我們無奈的回到病房,S醫生帶著愧色又來解說一遍何以當天不能做CT的原因,隨後表示他已把之後的三四個檢查的排程又檢查一遍,保證不會再出現類似的問題。


雖說T院在醫檢整合流程上,還有進步空間,但每一關的資淺醫生都做了詳細的把關(如CT檢驗室的醫生),否則一個疏忽,即可能出大事。這是即使找名醫主診,都無法人格擔保安全的流程。


初診第一關的女醫,及內科住院大夫,都有可能因事先獲知我與P醫薄有交情,以至於對外子較上心(也可能都不知,因P醫不一定會特意透露),但CT的醫生,獲知此事的機率太低,但他仍用心把關,值得記一筆。


我們在T院,七天才能排四個檢查,因有些檢查為了病人安全因素,前後必須有一些休息時間。回想當初L中心轉診U院,當下即能決定兩天檢查後即開刀,不禁嚇出一身冷汗。


本周四,T院外科及內科醫生看檢驗報告及照片會診,確定外子的大腸癌已轉移到肝臟,進行大腸切除手術時,必須連同考慮肝臟問題。


P醫雖然沒有天天巡房,但幾次親自致電或透過助理轉達他的建議療程,目的是讓我們知道,他有密切注意病情發展。


我和外子,因性格外向樂觀投緣,面對難關,也一直開放面對,直到兩天前外科大夫直言:「不用再去想癌症第幾期了,有轉移現象,就算末期。」我終於有點激動,自醫院返家後,背著孩子,偷偷在房裡哭了一場。


雖然轉移到肝臟的腫瘤還很小,最大的一顆還不到兩公分,但已昭示,術後的療程,肯定是艱苦而漫長的抗戰。


我的祖母和母親,都在中年罹癌,也都在醫師斷言時日無多的情況下,祖母直至九十餘高齡才西歸,母親已七十,小病不斷,但精神尚好,自己還能經營小生意。


我周遭都是生命力旺盛的親友,相信未來我和外子也能持續坦然面對生活。


對了,還有一件幸運的事。


九年前,我在朋友建議下,為外子買了一份以防癌為主險的保單,每年才繳數千元。當年老公還曾笑我白花錢,為做保險的朋友搞業績,最近他反過來讚美老婆有先見之明。


粗估這次的住院及開刀費用,還有半年內療程,保單可理賠到三分之二的費用(以住單人房估算),不會造成家庭財務困擾。


每回看到描寫重要訊息的文章,都不直言確實地點,實在令人討厭,沒想到我自己寫各家醫院,也是東躲西閃,不願直呼院名。


各人機緣不同,每家醫院都有人感恩,也有人唾棄,以一己之經驗論定是非,難免流於扁狹。如有格友真的需要知道院名,我會在回應中,以鎖碼方式告知。


T院已安排下周為外子開刀手術,術後再視癒後進展,設計其他療程。目前我們最需要的是保持樂觀的心情。


 


篇首照片,是今年八月全家出遊宜蘭傳藝館時,我在一家小店,拍攝骨董粧枱,無意間竟變成自拍照。


當時,這一切才剛要發生而已。


人生總有不同的關卡要面對,難關當前,我就視作績效管理中,最常遇到的瓶頸反應。既知瓶頸何在,問題也就不那麼難了。


豁達開朗,向來是我和外子最大的性格財富,過去如此,未來肯定也能是助力。我以這張八月出遊的快樂心情為記,提點自己莫忘初衷。


聞說眾人的念力,可以形成巨大的磁場。我們自助,也期待大家的祝福。*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


很久以前,我在一所從日據時代就存在的女校讀書。


校舍很古老,師長很資深,制服很守舊。


校園氛圍讓我假扮乖巧,清湯掛麵的齊耳短髮,規矩別上黑色髮夾。躲在黑框鏡架後面的眼神,絕不洩露年少輕狂的叛逆。


然而,青春的腳步難得停歇,巧借各種公務名義,試圖在校園裡尋找奇蹟。


最好是別人不會發現,惟我慧眼獨具的那種,石破天驚。



16歲的忘年之戀



扮乖的女孩沒有翻牆,躲進圖書館的幽暗深處。當時蘿琳還沒有寫出哈利波特,但我已預知不能自甘麻瓜。


有人借過的書我都不想讀。沒人借過的,再難看,我也能搶得借書證上的第一。


一直在罕有人跡的厚重精裝書架前,逡巡。


東翻西摸,一本紅布精裝的《陳寅恪全集》,無意間在手。


陳寅恪何許人也?不知!


但書背已經泛黃的借書證一片空白,顯見此書不曾有人問津,這點讓我十分滿意。毫不猶豫簽下自己的大名借出,把精裝書捧回家幾天,供著。


從借出至到期日璧還,厚厚的一本,大概讀不到百頁(因為多數文章有看沒有懂)


,但難得理解的幾頁文字中,已足讓我掉進陳寅恪的奇幻世界。


到底是什麼樣的人,可以在卅六歲以前,學會廿多種語言?


陳寅恪(1890—1969),通曉英、法、德、俄、日文,如果你認為沒什麼了不起,那麼兼善滿文、蒙文、藏文、朝鮮文,總有點意思了吧?如果再加上西夏文、突厥文、梵文、波斯文,會不會令你懷疑,他是不是從金庸武俠小說中,走出來的神秘人物?


這樣一位令國學大師王國維也折服的學者,讓傲氣十足的台大前校長傅斯年徹底崇拜的大家,儘管留日、留德、留美(哈佛)多年,甭說碩博士,連個大學、中學文憑都沒有。


他不要學位,只想作學問。



@投匪的人,能不能愛?



專精國學、古文、東方語言目錄學、歷代典章制度、佛經譯文比較(其實沒有人能完全理解他的專精廣度,延伸到何處)的陳寅恪,在民國20年代,被吳宓、梅貽奇千方百計請回國,擔任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導師。他授課的精彩與深度,連胡適、梁啟超這樣的大師,都甘拜下風。


如此名噪一時的大家,為什麼在台灣籍籍無名?


原來國共內戰後,他選擇滯留廣州中山大學,未隨國民黨政權來台,被視為「投匪」人物,自然不可能有任何一方神主牌位。


那麼我找到精裝大本,在當年氛圍,就算不是禁書一族,也肯定是被噤聲的名字。不明原因出現在中學圖書館的高閣,莫名其妙被我翻了出來。


當年,與他有關的資料十分稀少,我在台北市重慶南路書攤一邊尋找周夢蝶(早年在這一帶擺攤的名詩人),一邊追索陳寅恪的足跡。


窮追猛翻,終於在《傳記文學》雜誌,找到蛛絲馬跡。



我因此東摳西攢所有的零用錢,訂閱《傳記文學》一年。這是一本當年渡海來台的將領、老兵;達官貴冑,以及興好政治、公務的老男人,愛看的雜誌,如上圖,有太多「想當年」歷史人物的奇聞佚事。





編輯簡約,文章素樸,雖有可讀性,卻絕對不是我當年那種二八少女的讀物。


我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忘了喝孟婆湯,老在作古的字裡行間,玩捉迷藏。



@第一次告別



為了平衡內在古老的靈魂,一手猶翻傳記文學,另一手卻伸向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庫。卡夫卡、叔本華,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,川端康成的曖昧纖柔,三島由紀夫的自殺美學,愈讀不懂的愈炫。



高中三年,因為陳寅恪的「寅」緣際會,讓我在老人舊事、存在哲學與自殺美學中,攪和不清(恐怕是自己牽拖,睡不著覺怨陳寅恪作怪),無心向學,胡亂混到大學,又懵懵懂懂的出了社會。


20年前,一次出差香港,特地繞道廣州,遠赴中山大學,漫無目的踱步了好一會兒。此處是大師被鬥臭至死的最後棲息地,我以低頭靜走,聊表默哀。


離開中大後,下定決心,不再想陳寅恪,也不再理會存在主義。


多年過去了,兩個月前,陳寅恪卻突然醒來。


深夜逛誠品敦南店,一本《陳寅恪與傅斯年》,單獨隱在不顯眼的枱面間。


真的是單獨的,別的書成堆、成疊、成落,就只有它,單一冊,晾著。


恐怕進貨有限,銷量也寂寞。還是今年八月才上市的新書呢。



@「混搭」的美麗與哀愁



沒有一點年紀的人,陳寅恪、傅斯年與他何干?何況厚達近五百頁巨冊,望之儼然,斯書獨憔悴,本也是自然之事。


陳寅恪重新呼喚,無關悲喜。只是,我已走到閱讀傳記文學的「適齡」人生,不免幾分惘然。


昔日或因年齡不搭,因而產生「混搭」的衝擊,導致選擇走向新聞事業而不自知;如今年齡、心境、閱讀內容,應該都協調了,我還會有火花嗎?


尚未翻開這本《陳寅恪與傅斯年》,心頭已然忐忑。


~~待續~~


 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
曾經,在吳炫三的非洲能量裡,第一次感受到原始的、蓄勢待發的色彩震撼。


歲月荏苒,多年以後再看吳炫三,筆觸之間猶留幾分年少時代的意氣風發,不過運色相對內斂,即使作品的活力依舊,但感動已然不同。欣賞者從原始的悸動,轉為內在的圓熟。


這是今天在學學文創,第一眼看到吳炫三個展的印象。


下面這幅「美女的淚珠」,以及陶藝「友聚」,最能表達我的第一印象。



 



以印度布為素材的作品,雖有明顯的吳氏性格,但難得出現布紋上的半寶石裝飾,使得畫面更為細緻,因為耐看而透散少見的溫柔。



 



看到這裡,視覺已有餘韻,但總覺得有點遺憾,心想:「不會只有這樣吧?」


學學文創三樓的展覽空間,切割成幾個小間,要一一登堂入室,不可能一進門即全窺堂奧,看吳炫三作品也是這樣。


走進最裡間,一切恍然大悟。



「哇噢!」倒吸一口氣,每幅近六公尺平方(244cmx244cm),以廢棄木板所建構的拼圖,色彩最低調,卻最令我驚豔。


明明是爛木板,怎麼會美得如此精神?在壓克力板上的木塊,甚至殘留「前世」模糊不清的文字(貨櫃木箱?),大師巧手構思,化為不可思議又滿載張力的「今生」。


像下面這幅名為「南太平洋島民」的木拼板,



原住民的臉譜,面面角度不一,目露精光,非常有神,儘管沒有高彩度加持,原始素材的張力,更突顯作品的厚度。


難怪本展的主題名為:「天‧地‧人 / 吳炫三的綠色藝術」


如果,如果買一幅回家,掛在牆上,我幾乎能想像寒舍生輝的「來世」光景了。


同行的兒子勸我別作白日夢,我們肯定負擔不起。翻了一下展場提供的資料,再度倒吸一口氣。


木拼板作品,每幅標價都要三百萬台幣!!!!!


果然是明日世界,別看了,還是回家吧。


只要把這些佳作深印腦海,不也是千萬富翁?


窮人說夢,總要能自我安慰。一笑。*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



近日陪兒子考基測,心有所感寫了一篇「烤娘日記」,引來格友回應。


有些想法三言兩語不易說明白,忽想起一年多前在某刊發表的一篇文章,雖然部分章節曾在格子裡談過,但概念表達得比較完整。興之所至,重貼舊文,與格友分享。



 

馬來西亞雙塔450公尺;芬蘭鐵塔標高168公尺;埃及金字塔139公尺;加拿大多倫多電視塔553公尺;台灣亞洲企業中心(Asia Plaza)標高431公尺、、、、、、。


Asia Plaza在哪裡?答案是高雄,預計於2008才會落成的商業廣場,台灣恐怕還沒有多少人知道,卻早在2006年之前,就已經出現在芬蘭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教科書裡,學童透過世界大樓的高低差度,學習減法。



(註:以上實例參閱《芬蘭驚豔》一書,但目前找不到亞企中心最近發展資料,建設案可能已擱置)



一位父親曾派駐芬蘭的外事人員子女,談及當地就學經驗。學校規定在芬蘭語、瑞典語及英語外,必須再選修一門外語,他隨興填選「中文」。開課後,才發現他是唯一選修學生。學校不是因為他是外交人員子女,特別給予照顧,只要是學生想學習的外語,校方都會想盡辦法圓夢,那怕選修的學生只有一人。


芬蘭,WEF(世界經濟論壇)全球競爭力報告,連續四年第一(2003-2006),在「教育制度品質」項,更是年年掄元。


與冠軍較勁,畢竟費力;我們來看看WEF競爭力不在前十名的法國,對孩子的教育,又是什麼態度。


法國巴黎多數景點、博物館、美術館,只要叫得出名號,18歲以下全部免費參觀,包涵羅浮宮、奧塞美術館、聖母院、龐畢度中心等。


而巴黎一年7600萬觀光客,幾乎都會到羅浮宮首寶──蒙娜麗莎微笑的跟前朝聖。達文西這幅名作被幾重玻璃包覆,本來就不容易細看分明,再加上爭睹者眾,想湊熱鬧都嫌辛苦。成人看畫也許敗興,小孩卻未必。


原來名畫觀賞位置分內圍外欄,內圍是兒童專用,不論白人、黑人、還是黃面孔,管理員只要在人潮中看到孩子,就會把他們領到最前頭的內圍,輕輕鬆鬆、安安心心地看畫,免得被埋沒在外欄的成人群中。


幾位從五、六歲到十來歲的孩子,靜靜圍在蒙娜麗莎面前,把人潮拋在身後,專注地與名畫對望。


他們未必能理解達文西表達的美感,但在藝術殿堂,被充分尊重的經驗,肯定記憶深刻。


巴黎東北近郊的維拉雷特等公園(Parc de la Villette),是一處當地親子共遊的戶外教學及休閒所在,其中音樂館的設計,饒富興味。


這裡蒐集上百種古樂器,雕有航海圖的古代鋼琴、巴洛克風的豎琴,用象鼻製成的古代管樂器,一應俱全。


館方配有紅外線自動感應耳機,參觀者站在心儀的古樂器前,耳機便會響起對應的樂音。


進入音樂館,本以為會先看到西方樂器,沒想到第一項展品是年代最久遠的中國古鐘。另外,亞洲樂器區,還可以見到編鐘、缶、磬,以及廿多種現代華人也叫不出來的中國古代樂器,順著紅外線耳機,在耳邊鏗鏗鏘鏘地奏將起來,一時之間,彷彿回到孔夫子時代的雅樂盛集。


在西方最具歐風的都會裡,聆聽古代東方,真是驚豔的經驗。


面對教育,看待藝術文化,別人在培養下一代的國際觀和氣度。


檢視我們的教科書,再看看滿是政治語言的報紙和電視,只見台灣不知有國際的視野,讓人著急啊。※ 


延伸閱讀:


維雷特公園的異想世界




旋轉木馬&羅浮宮




補遺2008/06/08


最近公共電視播出「國家的遠見」系列,20085月播出的專輯,派員專訪芬蘭與以色列的教育,讓我看到其中幾件有趣的事:


芬蘭篇


在流動圖書館,聆聽現場演唱


1、  芬蘭國民義務教育也是一綱多本喔。所謂「一綱」,是由教育當局擘畫學程及學習方向,每5-6年修改一次;多本則是教科書選擇各校自行決定,尊重自由市場機制。


由於唯有品質出眾的出版品才有銷路,出版商無不卯足勁大作文章。影片中訪問的出版商以英文教科書為例,其中一課提及倫敦街頭,他們便派遣一組工作人員前往倫敦取材,插畫家當場繪製草圖,一旁有專任攝影師把同一主題的影像拍攝下來作為對照,事後編輯會核查插畫是否符實。


2、  芬蘭國家政策規定,每年教育預算的成長率,都要高於GDP成長率,即使在1990經濟蕭條的年代亦然。因此各校皆有充足經費辦學,營養午餐全部免費不說,每班編制不超過14人,學習障礙學生課後48人一組,由專任教師再行輔導,當然,也是全部免費。


3、  錢多好辦事,芬蘭師資要求亦高,學前教育師資非得大學畢業不可,要教中小學呢,沒有碩士資格者免談。


4、  2003迄今,芬蘭在PISA(國際學生能力評量)屢屢奪魁,其中尤以閱讀能力傲人。這背後的基礎,與全國設有近千座公共圖書館(平均每5000人一座)有關。在現今網路時代,仍有80%的成人,平均每年上圖書館11次;18%的中學生,每天花兩小時閱讀(真的捧著平面出版品啃,不是讀網路上的文字喔)。


圖書館可作全國連線,每人每次借書量不限制,且能甲館借出,乙館還書.


。乖乖,如果台灣圖書館比照辦理,很多格友都會興奮的大叫吧?


偏遠地區又如何?170座流動圖書館,在全國一萬四千個據點巡迴服務(大巴士改裝),不但一樣可作全國連線,巴士裡連視聽服務都不缺;流動圖書館管理員更需要十八般武藝,遇到稚齡小朋友來訪,抓起吉他就能彈唱童謠,營造和諧美妙的借書經驗,讓他們想不愛書也難。


以色列篇


精英高等教育,四位諾貝爾得主


芬蘭長於基礎育,以色列則在大學教育出類拔萃。中東10所最優良大學,以色列佔7所,如果與歐洲並列排名,全歐最好的100所大學,以色列也搶下四個名額,真是了不起。


1、  以色列國人的慓悍性格,也充分顯現於高等教育政策中。他們別樹一幟,設有高等教育預算委員會,可於政府教育經費之外,另撥款款給大學使用。


2、  高教預算委員會有點勢利眼,撥款原則常看研究成果,專利成果愈多者,獲款愈多。以色列大學專利數,是美國大學的兩倍。


3、  只有學校拿錢,個人無所獲,研究者也不容易來勁。大學一旦成功取得專利權,商品化之後,原專利研究團隊可分得40%的商業利潤。哇噢,真是一改學術研究苦行僧式的慣性印象了,難怪以色列大學之間,研發成果的競爭非常激烈;在工程、海水淡化、替代能源、奈米醫療,均有相當成就。


4、  在奇特的政策引導下,自1948年建國以來,以色列培養出四位諾貝爾得主。


5、 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校長曼納全麥吉多就得意的說:「我們的教育不會只看以色列,而是著眼於為世界培育人材。」


6、  不過,國防支出高於一切的以國,在以巴衝突不斷的情況下,近年教育經費被削減了四分之一,各校不得不提高學費及使出混身解數向外籌款,各校至少都有十分之一以上的經費來自國外及企業捐款。在此情況下,未來高教能否持續戰果,還是未定之數。


7、  教育終究難敵政治?*
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

52425日,31萬中學生參加基測,我也陪「烤」了兩天。


@基測前一天──


「什麼?妳不想去看考場?」


23日下午,兒子同學的C 媽打電話邀約,問我要不要一起去看考場。


對方在電話中表示,A 媽、B 媽、D 媽打算連袂前往,特來邀我同行。


我很納悶:奇怪,學校不是會統一帶學生看考場嗎?家長幹麻還要重複看一遍?


「喔,不想去就算了。」對方似乎覺得自己熱面孔貼冷屁股,不甚痛快。


掛了電話,換我猶豫。


罪惡感不斷擴大──身為考生的娘,會不會太混了?還是去看看考場吧?!


試場樓梯間遇到了先前來電的C 媽,自己說不來又來,被遇個正著,十分尷尬。


第二天,我決定扮演超級盡責的烤娘。


@佔地為王慢三拍


8:50開始測驗說明,我們800就把兒子送到試場,夠盡責吧?


沒想到早已黑壓壓一大片人潮。


 


B媽問我怎麼那麼晚來?她早上600就來佔位子了,給她兒子找了一處戰略位置絕佳的休息區。


果然,樓下穿堂、花園旁邊、操場邊緣,總之,能遮蔭處,早已變成陪烤家族地盤。草蓆坐墊,海灘桌椅,阿公阿媽,弟弟妹妹,簡直像「補習班宣傳單+報紙」的野餐會。



一路穿越人潮,尋尋覓覓,走到離試場最偏遠的圍牆邊,才看到不錯的據點,



 


趕快把休息區布置起來。輸人輸時間,我不能再輸陣。



@成績王道,非關公德


第一節中場休息,兒子和同考場的外甥來到據點,烤娘第一時間奉茶奉水,伺候點心。


突然間,感受到背後有一股緊張的氣氛。


原來是左鄰的媽媽怒目掃射,在嘴唇前豎起食指做安靜狀──我們打擾到她女兒溫書了。


三人像做錯事的小孩立即噤聲,躡手躡腳地喝水、翻書,不敢弄出一點聲響。


不一會兒第二場準備鈴聲響起,考生紛紛離開休息區。接著,那位要人安靜的媽媽,做出令人瞠目結舌事。


她拿起剛才為女兒準備的小椅子,翻牆離場。身材稍發福的她,動作並不麻利,替她捏了一把冷汗。


一個多小時後,第二節下課鈴響前,這位烤媽又帶著椅子翻牆進來了……


烤媽可以配合女兒作息翻牆,但其他考生不得發出任何一點分貝的聲音。


此事無關公德,唯有考試成績才是王道?


@換裝上場,確保身心安寧


第一節休息時,兒子就從隨身袋中丟了一包事先準備好的換洗衣物給我。他說學校發放的「考場備品需知」中有交代準備,但當天氣候溫和,試場也有風扇降溫,一點也不熱,換洗衣物肯定用不上。


不過右舍的考生,他的母親每節休息都替他換一件T恤。忽白忽藍忽黑,換了很多件,但考生還真的一直流汗,他沒有一段時間可以安靜坐下來看書,總是走來走去。換T恤肯定對安定心神無效,當場的心理建設,反而更需要事前準備吧?


@幸運衫護體,加持有望。


A媽月前曾告訴我,她和B媽一起算命,如何讓兒子金榜題名,師父為他們選了幸運色。從那天開始,A生都用紫色筆身的筆寫字,B生則使用紅色筆(身)。本來我已忘了這段小事,但在基測當天,突然見到一片紫衫及紅衫,記憶瞬間恢復。


A生自己,以及陪考的爸爸媽媽,全穿紫色衣服(要湊這麼多件,還真不容易);B生一家則以紅衫現身,連已經上大學的姊姊都不例外。


成效如何?還沒放榜,不要問我。


@有沒有直升大學的高中?


平常閒散慣了的兒子,基測當天緊張到拉了幾次肚子。第一天考到最後一節作文測驗後,兒子說:「媽,你打聽看看,有沒有直升(考)大學的高中,我不想再過三年這種日子了。」


我答應詢問一下,但就常識判斷,沒有這種好康的事。有聽過國中直升高中,還沒聽過高中直升大學。


兒子生性樂天,但基測前兩個月開始發狠用功,早上六點半出門,晚上近子夜回到家。但基測兩天下來,自認考得並不理想。


「媽,我如果第一次基測能上第三志願,就不要叫我再考第二次基測了好不好?」


我一時不知如何反應。


兒子成績一向不壞,模擬考的落點大約都在第一、二志願之間,所以我也不免有虛榮的遐想。現在只要有第三志願他就想放棄二次考試機會,該不該同意呢?


我當然覺得可惜。可是一想到這兩個月來,他雖沒變瘦,但一個小感冒就拖了五周還未痊癒,足見是KK到變成貴公子。


遲疑了一會兒才回答:「好。」


兒子笑開了。開始規畫學動漫、買網球拍,上光華商場修電腦,還想如何重新DIY粉刷他自己的房間。


原來他有好多計畫擱置。


放下我的虛榮心,換回快樂的兒子,應該值得吧?


@我還是有疑問


朋友同儕間,經濟能力稍好的,都把小孩送到國外念書了。美國、加拿大、澳洲都有。他們經常跟我吹噓中學的孩子下午兩點半、三點就放學,讀得輕鬆愉快。


其中一位朋友的女兒13歲到加拿大就學,現在24歲,在知名外商公司上班,能說五種語言。


台灣的小孩為K書花費很多時間,可是長大之後也不見得比美加澳的孩子優秀啊,那麼,到底在讀什麼?


如果也沒有讀出一堆國際狀元,是不是至少先讓他們下午兩點半就下課再說?


多一點空白,或許就能多一點想像,多幾分創意,多幾倍人生的天空吧。



 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



祖母的個性幾近偏執極端,極端到盡頭後,又會以出人意表的方式峰迴路轉。


@重男輕女之極端


祖母一向認定男貴女賤,兒子再壞都要栽培,女兒再優也是賠錢貨。


她的四位女兒中,有三位初中都考上當時的名校北二女,但全部不准再升高中,被要求儘快進入職場分擔家計。


我的三姑媽記得,她剛考上北二女時,甫看完榜單,心頭興奮,邊走邊跳著回家。一不小心,把腳上的木屐跳斷了,結果回家絲毫沒有因為金榜題名被嘉許,反而由於弄壞了木屐,不等辯解,先挨祖母一頓痛打。


我的五叔六叔少時輕狂,學業疏鬆,祖母為了讓五叔考試進步,拚死拚活,熬夜加班洗衣,只為存夠錢為兒子買一罐補腦藥品。


六叔功課更慘,初一升不上初二,祖母一收到留級通知後,硬是勉力湊錢,買了大禮去賄賂老師,希望愛子順利就學。


六叔其實非祖母親生,她卻愛護備至,背後有段特殊因緣。


祖父二房,我們都稱小祖母。頭胎養了一個可愛的小女兒。長至三歲,一日忽高燒不退。小祖母心急如焚,硬著頭皮跟大祖母借錢讓女兒看醫生。


當時家境困難,一家人三餐都不繼,祖母非常謹慎使用每一分資源。她認為女孩命賤,不用看病也會自然痊癒。豈料天不從人願,女娃兒一病不起,不日歸西。


大祖母從未對小祖母說一聲對不起,卻以另種方式贖罪。


小祖母陸續生下六叔、七叔。其中六叔一出生即體弱多病。大祖母二話不說,抱來親養,愛逾親生。祖母對這位六叔確是真心疼惜,日後從求學、工作、婚姻,無不悉心關切。如今六叔兩位公子,都已是知名國立大學的高材生了呢。


男女有別,我的堂妹卻不曾因父貴,得到任何特別待遇。


堂妹是五叔的女兒,而五叔是祖母最鍾愛的親生幼子。打一出生開始,祖母就認為堂妹容貌神似當年欺負她的小姑,疑為舊人轉世,堂妹猶在學步時期,就經常因為細故受到祖母體罰。當時我剛上國中,礙於祖母威權,心雖不忍,也不敢挺身而出。


有回,祖母對稚齡堂妹實在下手太重,我和幾位同住在一屋簷下的表姊弟,忍不住聯手護衛堂妹。這下子可捅到馬蜂窩。


祖母旋即披頭散髮,哭鬧不休,對著我們幾個少年晚輩一陣狂拜。


小時候看過祖母亂跪父母親,但自身被跪反而嚇傻了。


我們全身發抖,拼命打電話,把所有正在上班的姑、叔、嬸,全部call回家。


那回最後是怎麼收場的,已經忘了,但祖母散髮狂跪的毛病如何被治好,倒是印象深刻。


記得到我念高中時,有回不知為何,祖母又開始散髮發飇,一群後輩百般安慰,總不得其果。


那時三姑媽突然挺身,把搖椅搬到祖母面前,自己大辣辣地坐在搖椅上,對著祖母說:「來吧,妳喜歡跪就跪個痛快,把我們這些晚輩都跪到早死好了。」


(傳統觀念認為,長輩跪拜晚輩是逆倫大事,晚輩必然要折壽)


三姑媽突兀之舉,不但把大家都嚇傻了,也讓祖母頓時愣住。


後來聽三姑媽解析,這招是她苦思多年的苦肉計。她的弟弟,也就是我父親,英年早逝,祖母嘴上雖怪罪是我母親剋夫,實際上自己也一直有心病,她懷疑是不是自己命硬影響了兒子的命運?三姑媽的話,等於間接暗示:我父親或許正是經常被祖母亂跪而招致噩運的。


三姑的絕招,看起來雖然過當,卻是一招打在七寸。


以前祖母總先狂發脾氣再說,沒想到子女福壽問題,這一點她頓時通透。


此後,她雖仍未改烈性,但再也不披髮亂跪了。


@怨我?還是愛我?


我和祖母相處的時日,比姊妹都長。


十歲時母親再嫁,我便由五叔養大,自然也與祖母同住。


祖母經常叮嚀我寄人籬下,要守本份。多位家人共用一間浴室,祖母規定,洗澡排序,我必須熬到最後一個。


她認為男尊女卑,加以我身份特別卑微,晾衣服時,我的衣物得排在所有人的最後面,也就是後陽台最角落,絕不可逾矩亂掛。


祖母規矩甚多,我又倔強,有時故意扭著來,難免與她口角。


所幸叔叔待我甚厚,每遇祖母告狀,經常為我說話。


要說祖母不疼我吧,又常因我流淚。


每有遠親來訪,祖母總會指著我說:「這個,這個就是我那個嘸爸啊囝。」(沒有父親的孩子),然後自己眼眶泛紅,忍不住就哭了起來。


把我戴上失怙的標籤,是她最溫情的時候,究竟是為我傷情?抑或感懷喪子?界限是不容易分清楚的。


當然,祖母也不是一天到晚只挑我毛病。她最風雅的興趣就是蒔花植草,住家公寓頂樓的花園,被她經營得扶疏有致,無論施肥修裁,她都有一套無師自通的本事。



上圖就是我高中時期,與祖母在她的空中庭園合照。


祖母愛種香花,園裡有好幾株茉莉。花季時節,她每天清晨採集花苞,分縫成數個花球冰在冰箱,家中女性上學上班前自取其一。我很喜歡把茉莉花球繫在長辮子尾端,祖母看了特別開心。


有幾年我與祖母同一睡房。有天,她忽然要求我把被褟搬離她遠一點的角落,別太靠近她的睡褟。


我問為什麼?她說從廣播節目中聽到,老人與年幼或年輕人同睡,會吸收他們的精氣,使得年少者健康耗損,所以她不想我挨著她睡。


@養生顧命之極端


祖母是我看過最愛惜自己健康的老人家。


她聽說大蒜殺菌養生,天天生吃大蒜,不是一顆兩顆的吃,是整盤剥皮生啃。若遇她自己下廚,盤盤碗碗裡,都有一堆大蒜。


她聽說魚脂肪較健康,每餐除了青菜,無鮮魚不歡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五嬸勤奮麻利,深諳祖母口味,她喜歡的食材,總會事先備妥,在這段婆媳關係中,讓祖母找不到挑剔的空間。


此外,晚輩買來孝敬的深海魚油、維骨力及各式維他命,祖母一瓶接著一瓶吃。


她聽說物理治療強身健骨,自己買了幾組穴道按摩棍器,摩背的、壓腳的,一應俱全。廣播節目中說一天按摩一小時即足,祖母卻是早晚各兩小時努力健身。


二姑爹是醫生,祖母稍有不適即自動到女婿診所報到,要求打「補針」(添加各類維他命的葡萄糖點滴)。


84歲時祖母動了一次大刀,術後醫師告知,祖母身上有太多種癌變,延命不及年,要我們有心理準備。


但祖母以她的養生大法顧身,一直活到92歲時,罵人都還很大聲。


篇首那張照片,背景是日本北海道冰雕。祖母其時已90高齡,由二姑一家人帶她出國旅遊,笑容可掬的樣子,一點都不像癌患哩。


92歲那年她不慎跌倒,從此以輪椅度日,健康一瀉千里,一年後即病逝。


@最後的溫柔


晚年的祖母,其實非常享福(愛發脾氣不變)。子女事業有成,且無一不孝順,不但聘雇看護專門伺候,也定期家族聚會讓她高興,養老金更是多得花不完。


老人家開銷有限,她把大部分的錢都拿去敬神拜佛,採購各種神符法器,像是避邪的葫蘆型茉草,法師開過光的水晶球、佛珠等,琳琅滿目。這些「平安神器」,她都用來分送晚輩,希望大家無災無難。


祖母生命的最後一年,精神漸靡,力氣漸失,幾乎不發脾氣,變得慈眉善目起來。


當年那位被她虐待的小堂妹也很了不起,不但不計較祖母早年的過當,還常為她安排健診、治療等各種醫藥細節;祖母也彷佛忘卻過去種種,對待堂妹非常親善。


最後一次見到祖母神智清楚的時候,我為她按摩被針孔扎得滿是淤青的手臂。


祖母突然一聲長歎,對說我:「疼你有價值,第一次讓你服侍哩。」


怎麼會是第一次?從四五歲開始,每天睡前我都得幫她捶背,直到她熟睡為止。小小年紀,一晚捶個半小時一小時也是常有的事。後來她學會健身法,背部不再疼得難以入睡,也就少讓孫輩給她按摩了。


我才出嫁沒幾年,也經常回娘家啊,她怎麼就不記得以前的事?


對於一位漸漸失智的老人,再多辯解,全已枉然。


祖母於2002年母親節過後不久去世,將屆六周年忌日。


迄今我的車上除了她贈送的水晶球,再也沒有任何掛飾。


年湮漸遠,水晶依然閃亮。


不知為什麼,我就是想念她。


相關文章


我的祖母是超人


超人祖母之二 梳髮記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




對祖母的第一個記憶是「梳髮」。


她有一罐護髮專用的茶油,每回盤髻前,會先把長髮綁結解下,以扁平木梳,一篦一順地仔細上油,直到滿頭烏絲發亮為止。可能是保養有道,六十歲以前,我幾乎不曾見過她的白髮。


她盤髮的功夫很道地,先低抓一束馬尾,再分成兩道髮束,以反方向扭盤,套上髮網後,再順平夾緊,除了那根特地斜插的玉簪,外觀上看不到任何一根髮夾的蹤影。自我有記憶以來,她不曾改變過髮型。


祖母盤的髻,極為伏貼、扁平,躺著睡,也可維持兩三天不變型。她常私下譏笑一般婦人腦後的圓髻或膨髻,她的說法是:那麼手拙的人,在她們年代會被人瞧不起的。


據說出嫁前,她因梳髮技藝一流,鄉里知名,經常有貴婦在出席重要場合前,特別請她協助打理髮髻。


後來的時代,再也沒有人找她盤那種老式髮髻了,她就把功夫花在為孫女梳頭。


小時候,由於父母均需外出工作,自幼稚園開始,經常由祖母幫我們準備早餐。


祖母會盛滿一碗白飯,鋪上肉鬆,配個熱湯,吩咐我和妹妹趕快吃。


早餐,本來是溫馨時刻,卻經常以眼淚收場。


其一是,飯量實在太多,我和妹妹根本吃不完,但祖母的原則是不准剩飯,那怕用塞的,我們也得把最後一粒飯塞進嘴裡。碗未見底,任何人都不准下桌。


其次,在我們用早餐時,她會站在背後為孫女梳髮。祖母對付孫女的頭髮也是老式作風,一定先上茶油,再開始梳辮子或盤髻。


祖母的腕力瘦而有勁,梳髮又要求一絲不苟,我們雖端著飯,頭部卻得定著不動,不然分髮線或抓髮束時,就不能完美成型。


要求四五歲的孩子,保持廿卅分鐘頭部不動,是高難度訓練。只要一有閃神,祖母的木梳就往頭上敲下來,痛不可抑。


再者,祖母髮束都綁得非常緊,且無論多緊我們都不能叫痛。如果祖母當天想設計在兩鬢旁,綁上狗耳式的辮子,那麼我們的眼際肯定都被綁成鳳眼了──想不斜吊都很難。


我年齡較長,很快就掌握到如何維持頭部不動,以減少挨K的訣竅,小我兩歲的大妹就可憐了。她的髮量少,不容易做造型,祖母便事先收集我們的落髮,做成甜甜圈狀的假髮圈,以便作為中國娃娃造型那種雙髻的填充物。


真髮加上真髮做成的假髮,要合成造型,特別費工,大妹幾乎每天都被K頭,加上飯吃得慢,有時吃到打瞌睡,點了頭,更容易被打。


祖母對儀容要求嚴格,我和妹妹都得等到睡前才能放下髮束,繃緊的頭皮才得舒放。


如果一絲不苟的髮線,無一絲亂髮的端整的髮型,代表祖母的理性,那麼,她如何在非理性的時候表達感情呢?


第一個方式是酗酒。第二個方式,就是把自己的頭髮弄亂。


祖母曾在駐台美軍家中做過鐘點女傭,可能是得過洋酒為禮物,從此喝上了癮。閒來小酌,情緒一不好就豪飲,一旦過量,家裡就變得很熱鬧。


小時候,經常看到父親跪在妻子和祖母之間,請祖母息怒。


父親雖非長男,但因個性溫良,才氣縱橫,自學國畫、攝影無一不成,高中又是儀隊指揮,甚得祖母歡心。高中畢業後投考郵局、海關,每試必中,家中自然對之期望殷切。沒想到父親中學畢業未久即與母親陷入熱戀,未及廿歲便決定結婚。


兩情相悅本是雙方的事,但祖母認定父親必然受母親誘惑,否則乖兒子不會忘了先養家,就想先結婚。母親入門後,雖無言語苛薄,但很少和顏悅色相對。據說母親生下我時,祖母不願入房探望,只在房外遠觀,理由是,坐月子的房間太髒了。


即使如此,愛子之心難捨,在祖父過世後,祖母選擇與四房,也就是我父母親這邊同住。


母親侍翁婆至孝,家中勉力撙節費用,每月一定買一瓶昂貴的洋酒孝敬祖母。但婚前婚後,母親都是職業婦女,與祖母期待中的乖巧媳婦落差極大,一有不順意,酗酒哭鬧,母親辯解無效,父親也不敢拂逆上意,只好跪在祖母面前請求寬心。


祖母一方面雖然挑兒子媳婦毛病,但另方面,也因愛有差等,在關鍵時極度護衛。


父親曾與伯父合夥油品生意,兩家媳婦因帳款結怨,是非曲直尚難辨之際,祖母到伯父開設的油行附近,披頭散髮,三跪九叩,一路哭鬧到油行門口,要求伯父要給弟弟一個交代。


同樣是兒子,祖母卻一味偏袒父親,讓伯父終身難以釋懷。


這件事鬧得鄰里盡知,兄弟合夥的油行很快便關門大吉,兩房人家幾乎不相往來。


父親28歲因車禍過世,祖母傷心欲絕。肇事者前來為父親上香,祖母氣得拳打腳踢,招招踢打對方要害,幾乎讓對方爬著出去。


當時幼妹剛出生不到三個月,祖母才因母親未產男胎多有微詞,但在中年喪子後,立刻轉換心情,一手照護剛出生的女嬰,讓媳婦能專心外出工作。


當然,幼妹頭上還沒幾根毛開始,就是祖母「做頭髮」的對象,一個小娃娃每天有各種造型,可愛得不得了,幾乎成了街坊鄰居的開心果。


然而幼妹體弱,不時半夜鬧病,端賴祖母悉心照料,才能順利成長。我們都說,幼妹大概是重男輕女的祖母,唯一錯愛的孫輩了。


祖母為了節省家用,燒熱水爐儘量不買煤炭,到處撿拾木頭,劈為柴火備用。住家前有塊小空地,祖母無師自通搭建絲瓜棚,棚下整園種菜;另外從鄰居處找點手工藝零工,以補貼家用。從卸下洗衣婦頭銜後,祖母大概沒想過又得從頭過苦日子。


守寡養家的母親,雖仍十分孝順祖母,每月薪水必先撥一部分給祖母買洋酒,但因兩人個性都要強,相處始終不平順。


幼妹三歲時,五叔成家,換他接手侍養祖母,此時,因一件房屋產權爭議,祖母、母親互不相讓,祖母一氣之下,拿著菜刀追到母親租屋處,欲殺之而後快。幸得大妹機警,鎖上房門,加以祖母見到幼孫女啼哭,心軟了下來,無功而返。然而一手由祖母帶大的幼妹,因親眼目睹這一幕,噩夢多時,有好幾年都不敢見祖母。


愛之欲其生,惡之欲其死?


有時,真的不知如何評價這位堅毅卓絕又性情暴烈的長輩。


回憶祖母點滴,像一場黑白電影膠卷的旅行。很少見識這樣的角色吧?


(待續)相關文章:我的祖母是超人


超人祖母三 最後的溫柔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
祖母重男輕女,性情乖戾,家族中不論男女老少,都見識過她披頭散髮、抓狂亂跪晚輩的恐怖場景。


但自她去世五、六年來,家族聚會每憶及這位「類慈禧太后」,總是含淚哽咽,心懷感恩。


很矛盾的親族感情吧?


 


祖母生於民前一年,鄉紳家族庶出的次女。


因母親出身不夠高貴,受盡家族排擠,讓她特別渴望力爭上游的機會。


她雖非嫡脈血統,但因多才多藝、氣質出眾,18歲時被地方上的大家族相中,選為長媳。


見篇首照片,新婚的祖母,果真是風華照人。


貴為大戶長媳,在當年可能是祖母出身所能攀上的最高峰。早年風氣閉塞,輸人不輸陣,雖是庶出女兒,但因談到好親事,娘家仍盡力在嫁粧上做足面子。


出閣時,祖母心頭肯定有揚眉吐氣的暢快。


她壓根沒想到,這場婚姻才是人生噩夢的開始。


雖是媒妁之言,祖父對祖母的容貌氣質十分滿意,或許是欣愛之情溢於言表,惹惱了自己的母親,這位掌管家族大權的婆婆,開始一連串有計畫的精神虐待之旅。


帶著豐厚的粧匳入門,祖母本來還在盤算著,如何把事先打點、預備送給夫家家人的禮物一一送出,沒想到新婚第二天,所有的嫁粧全被婆婆,也就是我的曾祖母,鎖進庫房,只留下兩套衣物供她日常換洗。


古時候的媳婦無法質疑婆婆的權威,好強的祖母也不例外,甚至詢問原因都討來一頓罵。


婚前量製的新衣,後來全上了小姑,也就是祖父妹妹的身上,更糟的是小姑和婆婆同一陣線,一鼻孔出氣。


夜裡,婆婆不准祖父母關上房門睡覺,搬張椅子坐在他們房前「守夜」,直到身體不支才回自己的房。


清晨,祖母必須在天未亮前起身,打好一臉盆熱水,跪在婆婆的床前,把臉盆高捧過頭,恭候長輩起床梳洗。如果時間沒抓準,水涼了,當然又得挨婆婆一頓責備。


祖母雖然外型姣美,但身量較當時的女子高大(160cm),加上天生大腳(約莫穿24號鞋吧),粗枝大腳,經常成為婆婆在親友前數落、譏諷的對象,即使祖母在跟前,也不避諱談論。


婚後第二年,祖母生下長女,雖未一舉得男又落了話題,但婆婆對家族第一個孩子寵愛有加,本來是值得慶幸之事,但祖母因此怨上了無辜的大女兒,終其一生,很少給過長女好臉色。


婆婆雖愛孫女,卻未因此對媳婦加分。坐月子期間,不准傭人給媳婦準備補品,


公公(也就是我的曾祖父)看不下去,有時會主動買兩三條魚,偷偷夾帶給給產後的媳婦補身。


曾祖父因嗜食鴉片,賣光了祖上大部分的田產,端賴曾祖母打理,才能維持外強中乾的大戶門面,因此在家族裡不容易說上話。


而祖父個性軟弱,雖然心疼老婆,私下常給祖母帶點小禮物,但總不敢明著在自己母親大人面前,為妻子強出頭。


這段受難記憶,讓祖母在臨終前猶難釋懷。我一位堂妹幼時因貌似祖母的小姑,還常因細故被祖母遷怒體罰。


其實細數這段婆媳關係,並無肢體暴力,多數處於精神語言苛薄層次,在那年代的的社會風氣,並不少見。我後來推想,祖母生性高傲,喜強出頭,偏又被婆婆強加貶抑,心理落差過大,終至成為難以磨滅的黑洞。


直到曾祖母年邁無力管事而祖父經商有成,挑起家道中興重任, 祖母才著實過了幾年富太太生活(見上圖)。


生活優裕後,祖父的兩性生活也跟著多采多姿,祖母便設局,讓當時在家中幫傭的19歲年輕女孩,同意成為祖父的二房。她的想法是,家裡有年輕的老婆,丈夫外出野食機率自然降低。


來自南部漁港的小祖母,天性單純善良,未婚前與祖母的主僕關係相處良好,婚後許是祖母因為難以自抑的嫉妒情結,對二房不自覺地多所磨難。


妻妾情結未解,家族瞬遭鉅變。


 


祖父為他兄弟的鉅額生意作保,買賣失敗,兄弟棄保潛逃日本,祖父家產全被查封,一家兩房,一夫二妻外加十幾個孩子,淪落棲居台北長春路一帶的違章建築。


以一件小事可以說明,當時家境的變化之鉅。


父親排行四男,長我父親三歲的姑媽,學前時期,因家庭富裕,不但就讀貴族幼稚園,還有漂亮的絲質洋裝可穿。等到父親就讀小學時,連一雙布鞋都買不起,所穿制服是姊姊舊裙改製品。據姑媽的形容,當時窮到真的是家徒四壁----連電燈泡都送進當鋪了。以現在的眼光來看,稱為三級貧戶也不為過吧。


本來意氣風發的祖父,偏偏又在此時罹患癌症,完全無法挑起家計。


祖母受過三年日語教育,女紅亦強,但在十幾口的生計壓力下,全無用武之地。


她選擇從事一件最辛苦卻可有固定收入的工作──洗衣婦。


她接下幾個大戶人家及營業場所的洗衣漿被工作,而且是盡其所能接案,能接幾家算幾家,至少一天工作近20個小時。


有時小孩去探祖母的班,她可能忙到連說話的時間都沒有,幾乎是昏天暗地工作。為了節糧給孩子吃,祖母經常餓肚子上工,實在餓到受不了,就捧幾口漿被用的餿水稀飯充飢。


洗衣婦一做十來年,等子女漸漸長大,可以挹注部分家計,她才改做較輕鬆的鐘點幫傭工作。一直到我三、四歲,還曾跟著祖母到台北中山北路美國大兵的家裡,幫忙打掃,因此得到人生第一個聖誕拐杖糖,印象特別深刻。


也許是因為這段日子過度辛苦,導致祖母日後百病纏身。


54歲罹患子宮頸癌,因化療皮膚病變,後來轉變成皮膚癌。


重點是,一身多種癌患的祖母,求生毅力超強,後來不必再工作後,每日自我健身、物理治療數小時,雖然經常進出醫院,80歲以後身上揹著四種癌症,仍活到93歲才仙逝。


從貴婦人到喝餿水粥的洗衣婦,從五十多歲就陸續被醫師預告死期不遠的癌患,堅持到九十多歲才撒手西歸,除了她,我真沒見過這樣的女超人。★


(待續)


相關文章:


超人祖母之二  梳髮記


超人祖母之三  最後的溫柔




 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
總統選舉前夕,藍綠支持者各自激情到最高點,不禁令人擔心選後能否還社會平安。沒想到選舉結果揭曉,勝選的馬英九謙虛自持,心懷感恩;敗選的謝長廷理性平和,展現民主雍容氣度。坐在電視前聆聽他們的勝敗選感言,我感動到熱淚盈眶。台灣選舉竟然可以有高水準的演出,頗出人意料。


事後自忖:兩位候選人的演說,到底是那一點打動人心?


應該是「低頭」吧。


經常看到這副楹聯:「虛心竹有低頭葉;傲骨梅無仰面花。」


低頭謙虛自省,自然湧出沈穩寬容的力量。


低頭,自然看到腳下世界。


佛教對腳ㄚ子有無限想像。據傳釋迦牟尼出生時,腳底即有108個方格,代表宇宙三重天,方格內有太陽、月亮、世界之山、白蓮花、獅、虎、塔樓等。


宇宙不過在釋迦牟尼腳底,藉以突顯佛的崇偉;但從我這凡夫俗女的角度來看,這樣的思維或許暗示著,平常不屑一顧的腳下,說不定另藏乾坤。



多年前曾出差緬甸,走訪仰光臥佛,第一次見識到有人竟把宗教神話具體化到這種程度(臥佛腳底刻繪了三重天),有些震撼,買了一片佛腳金色漆板,多年來一直擺在書桌旁把玩。


不知是不是被那片金色的腳ㄚ所迷惑,我竟養成走路喜歡看地上的呆氣。


呃,「牽拖」這麼多段,只是想為「低頭的發現」作暖身。


旅行時,我很喜歡觀察,不同的建築、不同的國情,會用什麼樣的態度來處理被踐踏的路面?


我最喜歡的是江南庭園的小徑,路面一定不能太直,最好是曲徑通幽。這張不知是在蘇州網師園還是滄浪亭拍的,已不復記憶。



以前老搞不懂,為什麼曲徑旁總要種竹子?就因為文人喜歡?後來讀了清朝李漁寫的《閒情偶寄》,才知其中有實用的理由。


他說植樹是為了日後能乘涼,但欲樹成蔭,非得十年不可,就算是最易存活的楊柳,也得數年才得蔭蔽日。唯有綠竹,一移入庭中即能成高樹,並且讓俗人的屋舍,轉眼便成為高士雅廬。


又扯遠了。其實中國庭園最最不起眼的風雅,就在工匠的巧思中。


第一次的發現在無錫寄暢園,就是乾隆下江南特別愛戀的那所小園。明明是平凡無奇的碎石路,看似隨興拼出一些圖形,經過春雨催化,卵石、碎磚縫中,冒出幾絲綠草、青苔,美得極具詩意。只惜當時底片恰好用罄,沒拍到,反而成了最美的記憶。


沒有底片?沒錯,我是有一點年紀,當年出國時,數位相機還沒問世哩。


篇首的照片是後來在蘇州網師園拍的,雖然沒有寄暢園的路面出色,但大約可感受到同樣的幾分濡溼春意。



在造園工程中,鋪造路面最後才進行。園林工匠善於廢物利用,取材建房、造山用剩的廢料(碎磚零瓦),憑手中有限資源,決定要鋪設什麼形狀及質感的路面。有時只是隨興之所至的幾何拼圖,有時則是根據他們對自然界的觀察,就地拼出植物或動物紋樣。(2)


西方造園,路面多半事先即規畫好,也必然事先備料,中國古代園林這種廢物利用的信手拈來,也許不科學,但多了幾分可親的人氣。


我在台灣也看過很有意思的路面。台北故宮附近的川瀨,是一家泡湯、庭園、中西餐、飲茶兼具的複合餐廳。在泡茶區的露天路面,直接以植物葉片的原形圖樣,拓印在水泥地上,葉脈淺淺的印在腳下,看似不經意,卻獨有創意。


有的地面要美,有的則想標榜都市計畫。


這張北京的水溝蓋很經典。拍攝時間在20079月,距奧運還有一年,但整個北京已為奧運瘋狂,連這種小地方也不放過。



不過,更耐人尋味的是,強調歷史感的路面。


英國溫莎的伊頓中學,雖是王子貴族名校,校園卻非常古樸,有部分校舍是電影哈利波特第一集的取景地。伊頓校園照片大家看多了,卻很少注意校園地面吧?我拍的這張伊頓中學水溝蓋應該算是稀有照片了,圖中可清楚的看到鐵蓋完成年代,由此可見,英國人做事真是一板一眼。



日本大阪的水溝蓋也喜歡秀歷史,但是圖樣設計的方式,明顯與觀光有關。這張在逛街鬧區--心齋橋筋拍的照片,天守閣被當成都市標誌了。



同一地點有家迪士尼商品店,登上二樓的階梯,地面鑲了一隻灰姑娘的金縷鞋,小女孩一經過,總會因驚喜而留步。女兒就是被隻鞋吸引,進出此店多回。



踩在腳底下的,如果不是路面,而是海洋,大概可以想像一下金庸神雕俠侶那位水上飄裘千仞的英姿了。


連接日本本州和淡路島的明石海峽大橋,完成於1998年,是世界上目前最長的懸吊式橋樑( 3,911M ),看到這座橋主要懸吊鋼纜的縱切面,即可想像工程的浩大。照片中鋼纜切面的旁邊,我擺了一支原子筆作對照(右方圈起處)



偉大工程都會設計一小段可觀可遊的步道,讓人「瞻仰」工程設計的偉大及辛勞,就像台北101大樓展示抗風的阻尼器一樣;明石大橋也特別規畫一段海上步道。


旅遊廣告單上都會寫得天花亂墜,其實海上透明玻璃步道,只有短短的兩三公尺。但因腳下清楚可見波濤洶湧,走起來會有一點「驚險」心理作用,這時,所有的遊客,都很難不注意到腳底下的天地了。



另外,我也很喜歡日本專有的自行車專用標誌,連過斑馬線都有它的專用車道,讓腳踏車族,感覺很受尊重。



老是拍地面照片,實在呆氣,不過,我總覺得,愈是不起眼的地方,愈能發現只有自己才能領略的獨家感受,對吧?*


※註1:右邊兩張小圖 & 2:相關資料,引自《中國園林藝術》藝術家出版。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
36歲以前的村上隆,很窮,窮到只能吃便利商店的過期便當。


45歲的村上隆,他經營的KaiKai  KiKi(日語:奇奇怪怪)藝術創作公司,每年營業額三億美元,他的御宅卡通造型公仔,一個隨便賣都有台幣一千多萬元。



青壯以前落魄潦倒,中年瞬間成名,名利雙收到爆,這種神奇故事,不是報導那種所謂在歐美設計中放了「醬油味」這類的說詞,就可以滿足我的好奇心。唯親炙大師可解謎吧。


月前媒體邀訪的村上隆演講,拿到貴賓區的頂級票,製作得很精美(詳見篇首圖),未見其人,先感受到聲勢。


是日,台北小巨蛋紮紮實實塞滿一萬人,村上隆一進場非常開心。束著馬尾、蓄一撮小山差鬍,套棉衫,外加一件開釦的休閒衫打扮,十足十藝術創作家裝扮。他笑開著感謝真的有這麼多觀眾來捧場,繼而一一唱名,感謝贊助這場演講的廠商,XX汽車、XX銀行,都被他感謝到了。


我從來沒有聽過一個藝術家,劈頭就先謝金主。藝術人有潔癖,講格調、論氣質,大家都怕公開談錢,沾染一身腥。


但村上隆感謝得很真誠,一點也聽不出敷衍與勉強。


這種毫不掩飾的坦蕩,讓我有被「電」到的感覺。


村上隆未成名前,一日,在紐約地鐵見到群鼠爭食。食少鼠多,一番鬥爭下來,瘦鼠非死即傷,食物全落在胖老鼠的嘴裡。村上深受震撼,立志從此應當「胖老鼠」。


胖鼠要有頭腦及方法,他開始研究藝術品的金流市場邏輯,摸索上流人士標購藝術品背後的心態。


當人有錢到一個程度的時候,精神的孤寂開始啃蝕內心。


「我到底是誰?」富人希望擁有獨特的、稀有的「唯一」(藝術品),而且是一見就感動,即使自己說不出感動原因也無妨的作品。


「稀有」是充分條件,所以作品一定要價高。


「感動」是必要元素,所以藝術家要能說故事。


@愈丟臉,愈值錢


說什麼故事才能感動別人?創作什麼作品,才能締造高價?


感動別人之前,如何先感動自己?


村上隆決定先從自己覺得最丟臉的東西開始找尋。


我猜想他的邏輯是,東西方文化反差大,東方自慚處,在西方可能是另一套截然不同的價值觀,如果能把自己內心的衝突轉化成新能量,說不定就能開創全新市場。


什麼東西會讓當時年輕的日本藝術家感到丟臉?


傳統的、老舊的包袱(如家徽、醬油),幼稚可笑的日本卡通、漫畫,滿城社交智障、埋頭網路之間的御宅族……


LV找回單純的感動


由於孤陋寡聞,我自己直到2005LV彩色櫻桃包繽紛上市,才第一次知道「村上隆」這個名字。


老實說,真不覺得這些櫻桃包、櫻花包,有美到需要花費四、五、六萬元的代價,把他們其中一個帶回家,但是這個大膽把LV的棕色經典,全翻成彩色人生的設計師,究竟使了什麼招,竟然讓LV買單?不免令人大大好奇。


19世紀的巴黎,日本大使把傳統藝術文物帶進上流社會,引發時尚界的靈感。1896年,LV第二代喬治‧威登(George Vuitton)為了要增加仿冒的難度,利用日本的家徽、浮世繪中的和服花紋,與LV兩個字母交叉,結合成流傳到現在的Monogram圖樣。


村上說,這些所謂「家徽」,代表老舊、拘泥的傳統,在一般現代藝術家眼中很可能視為羞恥記號,可是巴黎時尚卻當寶,讓他覺得有被顛覆的衝擊感。


相對的,如果要跟LV提案,他也要能展現那種衝擊。


村上團隊設計一段卡通動畫,作LV新包的設計提案。


動畫中的小女孩,站在LV店門口等人,誤打誤撞進入從LV壁面蹦出來的Monogram未來隧道,從經典棕色圖款,飛入彩色跳躍的星星和花朵世界,小女孩遇到各式精靈,可愛熊貓以及LV花園,她興奮得用手機拍下奇幻世界,並立刻傳給所有好友。


回到真實世界後,女孩一愣,不知剛才是奇遇還是幻境?信手打開手機,一片竹葉掉了出來(熊貓的食物)……



http://mymedia.yam.com/m/726159


 




這段影片是七八年前的作品,雖然表現手法還沒有那麼順暢,但足以令人明白,何以百年LV老店,願意選擇當時名氣尚未大開的日籍藝術家,為他們的新品操刀。村上隆用小女孩的奇遇來說故事,傳達出純真、美好的情感,看盡高貴奢華的LV當家,想必也有回歸童稚初心的憻動吧。


LV彩色系列讓村上隆一役成名,果真印證他所堅持的哲學:


「藝術需要商業延續生命力。」


(待續)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3) 人氣()

主管說:會議紀錄很重要,每人都要看過。


秘書說:會議紀錄已傳送,請收件。


 


Outlook秀了一個驚歎號,還要你收件時送回條。


開啟/閱讀,先看一下有沒有記錯老闆的決議,再瞧一眼秘書有沒有把你的發言記載錯誤。


都沒問題?done!關上電子郵件,任務結束。


 


這樣的流程,會議紀錄到底有多重要?


 


有一天,心血來潮,自己點閱了幾份會議紀錄舊檔,發現除了有聞必錄,以及可持續追蹤的決議外,假使我是一個新人,根本無法從會議紀錄中學到多少新功課。


 


會議紀錄明明很重要,可是又讀不到令人印象深刻的重要性。


這到底是怎麼回事?


 


最近報讀某名大學分班,教授授課時提及,「會議紀錄絕對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之一,它是企業發展過程中,所發生的知識、經驗整合紀錄。」


但是,一般公司的會議紀錄,都只記下流水發言內容、已決議事項的結論,以及未來待辦要務,忽略記下「決策過程」。


決策的形成,多半是與會人經驗交集後的精華,重點記錄,才能讓原來藏在個人腦袋瓜裡的內隱知識,外顯為大家都能學習到的經驗。


很多中小企業的成功,取決創業老闆的「英明直覺」,他個人不一定能說出所以然,但在會議上,有討論、有發問、有回應,往往就能讓主管「為什麼下這樣的決議或判斷」,說出條理了。


如果你無法從會議紀錄中學到功課,不是會議紀錄不重要,是沒有記錄到重點。


將公司的決策文字化,日積月累,會議紀錄就是這家企業的「成功寶典」了。*


註:


最近用功當學生,沒有時間外出趴趴走,記錄「頭腦體操」一則,算是思想旅行嘍。


 


 


 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



 


腳趾骨折舊傷一直未癒,前幾天下定決心開刀治本。


住院當天,處理好報到簽床手續後,進病房打開行李,將日用品一一拆封。當我從一個綠色的百貨公司提袋,取出備用拖鞋及水杯時,突然掉出來一片紅色小塊,撿起一看,原來是裝有平安符的小套袋


套袋上的金色印刷字早已磨褪,依稀可辨認「玉天宮」字樣,想不起來何時求過這麼一個符,而且打包時,也不曾見過這個小物的蹤跡。發現平安符的提袋,是從回收箱信手摸出來的,可能是某一年春節參拜時帶出門過,平安符卡在夾縫間,忘了取出。


就當是神蹟吧,多麼美好的巧合!雖然是小小補骨手術,仍然需半身麻醉、住院兩三天,忐忑難免,而飛來平安符,彷彿天意祝福。


翌日,從開刀推出來四、五個小時後,麻藥效果猶在,伴隨輕微的暈眩及嘔吐感,躺在病床上,無論張眼闔眼,總在半睡半醒之間。


突然,手機鈴聲響起,反射性順手抓起來接聽,話筒傳來軟軟甜甜的童音。


「媽媽,妳有沒有好一點?」女兒剛放學回家,迫不及待來電慰問。


「有,妳不要擔心,趕快去練琴、寫功課吧!」母親的叮嚀總是亳無創意。


「媽媽,」女兒猶豫了一下:「你有沒有收到我送給你的小禮物?放在綠色提袋的?」


………


煞時間,完全明白這是一場美麗的誤會,,紅色平安符不是神蹟,也非天意。


我無法想像,一個十歲的小女孩,怎會有這樣的心思?!


女兒怕黑怕鬼,從小即常夜夢哭醒,試過陪睡、開夜燈,睡前講溫馨故事,開解鬼怪無稽的道理,甚至連民俗收驚都嘗試過,效果總是不彰。


後來想到「神力法」,先跟她講一些菩薩、媽祖救世濟人的民間傳說,趁著春節陪長輩進香的機會,幫她求平安符。求回的符袋,讓她親手放進枕頭套。


「無論睡夢中遇到什麼,法力無邊的菩薩、媽姐,都會擊退鬼怪,保祐妳的。」小女孩似懂非懂地接受母親的神力論。


說也奇怪,從此女兒大幅降低夜夢的機率,應該是心理安定的因素居多。只是我這糊塗媽媽,經常在換洗枕套忘了先取出平安符,好幾次讓符袋在洗衣機裡載浮載沈。


舊符毀損,再求新符,女兒枕套裡總保持一個平安符,度過夢中驚險時刻。


想到小女兒,半夜起床,忍住她最懼怕的黑暗,把她唯一擁有的「法力」,偷偷放進我預先置於客廳的住院行李中,忍不住淚水奔流。


平安符,是女兒的心,也確是上天恩賜的美好奇蹟。


躺在病床上,親筆數語,以為見證。*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