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台灣腳 (16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上周接到總管理處的簡訊,老闆請大家預留周二晚時間,與某政府單位高官晚宴。


本來以為只是一場應酬,反正一周五晚,四天有飯局,也不差這頓啊。當天匆匆結束最後一場會議,趕著開車上路,好不容易停好車,蹬著高跟靴子到處對地址,終於在市府捷運站附近的小巷裡找到了目的地。


「怎麼約在這麼不起眼的小店啊?!」站在「宋廚菜館」門外,心裡還直犯嘀咕。


等及落座,滿席你一言我一語的,方知自己中了樂透彩,莫名其妙插隊上座,沒有預約就吃上了別人排隊半年才能等到的美食----宋廚烤鴨。


更勁爆的是,本來以為是應酬對象的公務官員,其實是我們賴上人家吃烤鴨的主人。


姑且稱對方為R先生好了。R工作單位的同事酷愛烤鴨,尤愛宋廚一味。乾脆包下餐廳一整年的包廂,每月一天,固定聚餐。


有天,我的同事S大哥嚷著:「好想吃宋廚烤鴨喔,可是怎麼訂也訂不到!」正巧被路過C大哥聽到了,他靈機一動,找上了大學時代的學長R先生,請他協調,讓出宋廚一晚。


R是不喜歡出頭的美食專家,很會點菜,尤其是菜單上看不見的私房菜,於是打蛇隨棍上,C再央學長好人做到家,當天陪飯。CS大哥,S大哥找BOSSBOSS又欽點了幾位陪客。本小女平日乖巧,就這樣上榜了。


宋廚菜館原名全聚德,因為大陸全聚德登台,才改成現在的名字,專做道地北平菜。果然有天子腳下的作派,烤鴨一出場,老師傅現場席邊片鴨,非常有吸睛的效果。


才兩三分鐘就片好一隻全鴨,高手級的老師傅,技術好得沒話說。



R先生發話了,吃宋廚烤鴨,荷葉餅皮要夾一片皮一片肉,再加大葱、沾甜麵醬。通常烤鴨我只吃脆皮部分,但美食專家開示,無論如何,第一塊鴨餅總得照本宣科。


鴨皮就不用說了,比起北京胡同口味的利群烤鴨或者便宜坊,一點也不遜色(對不起,北京全聚德是觀光客吃的烤鴨,不是老饕級,因此不在評比之內),爽脆不油膩,還有一股淡淡的果香;重要的是鴨肉,老師傅片得很薄,軟嫩不澀,和著餅皮一口咬下,脆、嫩、香、甜、彈牙,口感層次豐富,真不是蓋的。



我連吃了三份鴨餅,進新公司四個月,增重三公斤,其來有自。



宋廚的菜色不重視擺盤,每菜一上席,看甚不出色,但口感道道精練。松柏常青、兩張皮(拌涼粉)、鍋塌豆腐、椒麻管脡(涼拌豬心血管)、炸肉丸子等,都是部落客常介紹的菜色,這裡就省一點口水,不再贅言,只貼老饕R先生特別推薦的主廚拿手菜。


我很喜歡這道「糟溜魚片」,酒釀煮鯛魚片,口感很清爽,酒釀的甜可提味卻不搶味,


誰說燒魚必得薑?




這道砂鍋敖魚賣相奇差,一團濡溼的褐色,分不清鍋中物,如不是R先生一再勸進,


我還真沒下箸的勇氣(但後來連吃了兩小碗)。主廚把蘿蔔切長條,與鯽魚(老實說我不知是什麼魚)共熬到軟爛,魚鮮全被蘿蔔吸飽,滋味十足。



有道「魚羊雙鮮湯」,賣相也不怎樣(對不起,沒拍到,反正一鍋看起來黑黝黝湯),尤其我最怕羊羶,一聽到羊肉,避而遠之。可是「鮮」字本由魚羊合體來,這麼一道具有古文明色彩的古典菜,遠能與彭祖、漢高祖劉邦牽拖(谷歌一下,就有很多典故),近則有R先生說讚,閉著眼睛也要喝上一口。


但,我喝了三口。


三口,的確很少,但我是不敢吃羊的,三口,已經很給它上臉了。


鯽魚(這道我肯定魚的種類)+羊腩片,共譜一鍋高湯,濃香無油,也完全沒有羶味,奇了。回家爬文,才知通常這種古菜都有主廚私房的中藥調味,如桂皮、八角之類的,以最溫和的方式去羶,高。


值得一提的是,宋廚除了烤鴨,還有一道「韮菜盒子」,也是需要預定的菜色。



韮菜盒子?好像菜市場路邊攤的小點心。宋廚的這道小點別出心裁,做成迷你型,外觀大小如葡式蛋塔,一口咬下,餅皮份量與韮菜對稱,菜香+餅香,很特別,也比一般扇型的韮菜盒子少油。


酒酣耳熱,即將散席之際,R先生和C大哥決定再演出安可曲。


走出包廂去找主廚商量,請他重新添爐,燒一道菜單上不會出現的,很簡單也很麻煩的----「溜黃菜」。


簡單,是因為材料就是油、蛋黃、荸薺碎丁三種;


麻煩,則是食材蒐集過程費事。



剛才吃烤鴨不是說一點也不油膩嗎?油瀝掉了,但鴨油太香,總要留一點來入菜。


烤鴨如是掛爐烹調,滴下來的鴨油,就可作為溜黃菜的食材。


蛋黃打成泡沫,滴入燒熱的鴨油,拌上荸薺丁末即成。


烤鴨本來就有多吃,炒鴨架子、銀芽鴨絲、酸菜粉絲鴨湯都不稀奇了,這道也是烤鴨多吃其一的溜黃菜,還真是首回嚐鮮。


「這菜別的地方吃不到,非常好吃,但只能吃一口。」愛勸菜的R先生一反前態,就怕我的同事們擋不住濃釅滋味的誘惑,特別叮嚀大家控制口慾,惟恐高油、高膽固醇成為美食後遺症。


我特別仔細觀察,發現第一口之後,幾乎沒有人例外,都再下了第二匙……


鴨油蛋黃,引出香濃的奶味,卻無一絲奶腥,入口即溶,當你以為滿口既稠且滑溜的香味,入喉後馬上消失無蹤,猛不防咬到一丁點帶著奶香的爽脆荸薺,帶來黃菜的餘韻。


究竟是誰發明這種超美味卻不能多吃的佳餚啊,可惡!


主廚只用巴掌大的透明小碟盛菜,控制最小出菜量,恐怕也是為了饕客的健康著想。


真是一晚難忘的「美味關係」啊。*


 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




文字工作有兩種,一種活化心智,一種凋萎靈魂。


昏天暗地,為客戶寫完一套政府輔導案報告後,身心像五臟被掏空的乾屍。


文字無罪,只是審核人心態可議,花在挑剔格式的勁道,遠大於對文件內涵的要求:當官僚自以為一切都是為了防弊,會不會正好落入僵化的陷阱?


還好以後不再接這種案子了,但這幾天來的乾涸總得有出路。


胸有塊壘,不吐不快。


我要寫廁所。請格友忍耐。


住在鬧區,方圓十分鐘步程內有五家百貨公司。競爭激烈,每家都想搞經營差異化。其中前第一夫人最愛的微風廣場,想到奢華廁所的點子。宣傳力道夠,好幾次經過都大排長籠。


人滿為患時,肯定無法感受高級廁所的品質,我特地挑人潮稀少時段「體驗」。



一樓的新廁所,水晶燈廊道,有fu。產生期待感。



待見號稱六星級洗手間的廬山真面目──咦?怎麼這麼小啊?(見篇首照片)


巴洛克式沙發緊鄰廁所門,與洗手檯也僅有兩步之遙。侷促感讓人很難安坐沙發「等尿尿」,但一直有妙齡小姐勇於嘗試,佩服。



拍照當天,清潔人員把拖把擺在宮廷鏡面旁,進進出出打掃,視覺上真的很衝突。


馬桶間很狹小,除了衛生紙竟然沒提供座紙,讓我很訝異,與裝潢等級大大不相稱。


空間坪數與管理流程都不對,超級失望。


B1還有一間豪華版洗手間。


洗手間內竟然有螢幕可以看服裝秀,點子很有創意。


但我進出過三次,除了一位小朋友,很少有人真的停下來觀賞。人潮川流的小廁所裡,駐留看秀,很怪異。


這張卯釘銀面沙發,是網路照片的人氣榜。位於洗手檯與入廁間的轉角,不直接面對馬桶,位置還算合理,我常看到推著娃娃車的年輕媽媽使用。



不過,整體問題和一樓廁所一樣,坪數過小,撐不起五星級的體驗格局。


女性如廁,到底重視什麼呢?


一怕髒,維持乾淨這點,各家百貨都做得不錯。


二怕小,有時一關上廁所門,裙角、褲腳一不小心就會碰上馬桶,很噁心。


三怕沒地方掛包擺東西。其實置物小平台比掛勾還重要。這點微風B1總算有做到。


四怕自己的手碰到別人的手。



微風B1洗手枱位置的補粧區,設計原意不壞,但一坐下來,背後幾乎貼牆了。若有人要經過通道,而美女正在畫口紅,一不小心,呃, 有機會畫成小丑.



我觀察到大部分美女都是站著快速補粧一下,沒人安適坐下來。


五星級,應是指體驗上的感受,而不只是視覺的奢華。與其做不到真正的五星,不如走溫馨版路線,反較易引起共鳴。


我欣賞京站百貨的廁所。


B1少淑女裝區,洗手間走樸實的綠色路線,一人一鏡,輕鬆理粧容。



洗手間區附設少女變裝區,



此地位於五鐵共構的交通要津,青春美少女一放學經過這裡,換下制服,開心逛街。變裝間裡還有吹風機(箭頭處)、梳子、贈品式小化粧用品道具。



我並不是贊成女學生一放學就來百貨公司換裝敗家,但這裡的經營者,緊貼少女的心意規畫公共設施,這才是真的以客為尊。


會讓我想念的廁所,是一個遠在埔里的農家茅房。


話題先轉一下。


有天,在中山北路一家文創小店品嚐奉茶,第一口就讓我愣住了:「哇噢,好乾淨的味道!」


茶,有甘,有澀,有醇,有香,有苦,有甜,但我卻感到「乾淨」?


事實證明我的味蕾敏銳。


尋味究竟,方知這是921震災農民轉作的「台灣森林紅茶」──有機、手採、一心二葉。


一股衝動下,南下埔里,親訪茶園,看到一個可愛的鄉下茅房。


種植森林紅茶的葉金龍夫婦,是超級有機職人。


種茶不下農藥,蟲來了,號召鄰工手動抓蟲。


抓到累爆,多數茶株嫩葉仍被蟲輩先馳得點,平均每茶株產量只有同鄉另一塊下藥茶園的五分之一。


天公疼憨人,有些被蟲啃的茶株,只要沒傷到茶心,烘焙後竟然含有天然蜜香,宛若清風中的東方美人茶。不過,這等美事也不是年年有,多數時候都要認栽。


已近古稀的葉媽媽,長得像廣告中的開喜婆婆,僅管農事辛苦,依然笑口常開,童心未泯,怪主意特別多。


葉家茶葉工作坊外,在通往廁所的小徑入口,由葉婆婆親自設計,掛上「急急站」路標,與鐵道支道集集諧音,又暗含內急之意,見者無不莞爾。



整座茅房也完全是廢料展秀場。


外牆是漂流木,圍欄是工程電纜廢棄軸輪,男用小便池由舊瓦甕改造。



造訪時正逢夏至,茅房外,葉婆婆夫婦親手培養的花池,荷葉田田,花容正茂,僅管茅房造型很「台」,卻因此成就絕對獨一無二的鄉野風雅。



陶淵明若有知,或也願意采菊東籬下的隱居所,搭配這麼一座雅趣的茅房吧。*


 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




好飲茶。


工作、生活,不自覺的廣結茶緣。


台南出差,遇到一位很有意思的茶業老闆。


泡茶對飲,主人枱前自有案頭山水。


一抹來自故鄉澎湖的海砂;


一塊朋友遠行歸贈的沙漠大戈壁石;


還有一片台灣梨山的頁岩,



有茶時,便做茶海棲身座墊,


無茶時,還歸頁岩本來面目。


以茶作引,小天下。


 


對談投緣,


主人起身,邀約觀展。步行三分鐘,就是吳園藝文中心。


170多年歷史的吳園,原為南台吳姓鹽商家族物產,與台北板橋林家花園齊名。


日據時代日人好借名園集會宴客,最後將其改為公會堂。現則為地方藝文展演場所。



主人帶我看「時光舞台上的茶戲」展覽,十位南台灣的文創工作者,有室內設計師、花藝老師、劇場工作者、書店經營者,茶行老闆,還有音樂家及廣告人,各以何健生木茶器,以及環保蜂巢紙為基本媒介,布置自己心目中的茶席。



拱柱式的迷你展廳,以何老師的木茶器為中軸,不同創作者的茶席,沿著中軸相對。



許是建築老舊,而氛圍古雅,瞬間彷佛重現南宋時代,朱熹、張栻岳麓書院會講的景況,只不過古人以名學者會講,今以文創茶席代言。


下面這組作品在蜂巢紙板上,平鋪四塊地磚,石材的質感及色差,烘托茶席的質樸,壁面由盆栽的藤蔓延展,自然借景,便是畫。



下圖望景生義,不用猜便知這是書店老闆的作品。



茶几架在歷代史書鋪就的地面上,紅塵興替,皆是過往;但以古為縱軸、為基石,人生茶席,才見深度。



中外名著在茶席背後隨興堆就,東西融會的橫軸則是現代人生。


有歷史為通道,人生才不會飄浮;藉東西交流再創新,眼界才有新境。


音樂家布置的茶席,溝通語彙稍微複雜點。



以普魯斯特名著《追憶似水年華》為創作靈感,有布展者留歐學藝的美麗又神秘的回憶,



有童年的真趣,也有對歲月痕跡的驚悸。



布展者的企圖心太恢宏,觀展人不容易在短時間內消化。我唯一找到與茶引有關的演出,是玻璃球內的懸吊式茶包,滴下大它好幾倍巨大的水滴,水滴中卻又包覆著天使的身容。



哈哈,看不懂吧?這真的夠普魯斯特,不斷顛覆慣性想像及思考的挑戰。


我一向認為影像、音樂及空間藝術工作者,比文字工作者幸福太多,音樂、繪畫、空間,都可透過當下面對面的交會,讓創作者與接受者產生共鳴。


文字工作要做到這點,相對困難。或辭不達意,或枝節贅言阻隔想像。但對普魯斯特來說,完全不是問題,甚至輕易超越影音創作的表現,難怪崇拜者歷久不衰。


大膽挑選玫瑰色茶盤,卻又將茶席布置的如此簡單清雅,觀展者一定猜不到,布展人其實是花藝老師。



她原本儘可把花藝搬上檯面,在素樸的茶席中,肯定豔冠群芳。可是這麼下手,就完全沒有容人空間了。


她不希望以討喜的鮮花獨秀,可是也不能被群雄淹沒。


左右兩席,一個是書堆成就的茶席,一個是想把普魯斯特發揮到極致的音樂人企圖心,如果這組也布置得很堂皇,有可能搶戲,也可能變成完全沒戲。


布展人想到“放空”的巧思,讓透明茶具展現空靈感,卻以最顯色的茶盤成為亮點,好聰明的腦袋。




原子小金剛都可以上場,布展人是充滿童心的劇場工作者,這組茶席,本身就是兒時童真。當然,那個公仔也不小心透露了創作者的年齡,呵呵。



這組是全場最幽默的演出。廣告工作者的作品,不用多言,馬上明白布展人在說「現泡的最好」。




不過,他也沒有貶抑包裝飲料的意圖,雖在品茶層金字塔級的最下端,卻是最大的市場力量。


學佛人愛禪風,茶席自然滿溢禪意。


禪,本來應空,但意在,卻覺飽滿。


觀眾因作品橫生想像,可能是創作人最期待的互動吧。*



時光舞台上的茶戲:2010/8/21()9/5() PM: 2:00 6:00


地點:吳園,公會堂。台南市民權路二段30(舊社教館)B1


主辦: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


協辦:中華茶藝聯合促進會(台南會)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


屏東牡丹鄉,水上草原。


野薑花交錯的沼澤溼地,傳說是排灣部落的祖靈原鄉。


踏行草浪之前,由原住民嚮導先舉行敬告及感謝祖靈儀式,才讓我們這些城市鄉巴佬循序進入。


同學的嬌女活潑好動,一刻也不得閒,走到那裡,必然跑在父母前面活蹦亂跳。踏上溼滑的沼澤地後,


立即一反常態,乖乖的、緊緊的,握住爸爸安全的大手,亦步亦趨的跟在後面。


爸爸滿腳爛泥,嘴角卻不斷顯露出滿足的微笑。*


 


 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 

我愛吃葱油餅,尤以宜蘭三星葱餅為最。


遠聞酥香,近看也充滿誘惑,葱白葱綠在油黃的餅皮間呼之欲出;一口咬下,清香撲鼻,葱汁四溢,餅皮和青葱揉和成既韌又脆的口感,充分滿足飢餓的味蕾。


但是三星葱為什麼特別好吃?走一趟宜蘭葱田之旅,方才「知其所以然」。


上周與同學結隊遊宜蘭,逃離了旅館比溫泉還多的礁溪鄉,撞進藍天下的三星鄉葱田,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開闊之感。



葱農親自擔任嚮導,從植葱苗、拔葱株,洗葱白,到DIY葱油餅,一整套課程一個小時內搞定(170 / 成人,100 / 兒童),非常適合好吃懶做又貪玩的城市鄉巴佬。


青葱要有juicy感,首重葱白。葱白愈長,賣相愈好。


葱農很聰明,發明長T字型的植葱工具,尾端作尖鑽型,握住把柄往土表下壓,立成長管型的深洞。洞愈深,葱白自然愈長啦。



挖洞看起來容易,小朋友做起來仍然有點吃力。



種葱不必撒種,直接拔出成熟的葱叢,一一分株,每一株就可以是獨立的種苗。



將個別葱株埋進長管洞,以土略掩,三星期後就收成啦。



當然,葱田表面還要覆以乾草,保持土表的溼潤。


全台種葱方法應該相去不遠,三星鄉的青葱遠近馳名,來自得天獨厚的地利。


三星鄉右抱雪山,左擁中央山脈,兩山水脈匯成蘭陽溪,三星鄉地近水源,加以在兩山屏障下,氤氳多溼,就像女性的美容面膜一樣,氣候「保溼」性佳,青葱自然水嫩啦。


88水災後葱價飆貴,來葱田每位學員可拔葱三大叢,一家四口12大叢,省下一兩個月的葱費,小有成就感。



葱田農舍旁必然設有清洗池,農婦穿雨鞋整天泡在池裡洗葱,好讓滿身泥巴的葱株,露出美麗的葱白,在市場上展現最誘人的賣相。



猶記近日水患,南部災民才穿雨鞋數天,腳上就出了疹子,這些洗葱婦每天都得泡在水中,其間辛苦,可想而知。


我們在傳統市場買菜,都習慣向小販要幾根免費葱,看過葱婦的辛勞,以後再貪小便宜,還真的有點罪惡感。


葱田課程一定要有吃的,才能廣為招徠。葱農親身示範葱油餅,讓學員DIY,食譜非常簡單,很容易成功,看倌不妨試試。


(以下為十張葱油餅皮分量)


1、中筋麵粉一斤,加入熱開水300公克,以筷拌勻。


熱水是為了阻斷麵粉的部分筋性,等會兒揉起來較不吃力。這時千萬別用手和麵,避免燙傷。



2、熱水混合完成,靜置一會兒,不燙手後,再加冷開水100公克。


當然這時一定得把手弄白了,一直揉麵,揉到麵團均勻有光澤度為止。


其實不太好揉,滿手沾黏,過程中可以過篩方式加入少許麵粉和沙拉油。



3、揉好的麵團分成十小團待用。青葱切細段,再將所有調味料直接拌入葱花中。


範例使用的是雞精粉及少許香油,在家試作,可依個人口味調整。



4、把少許沙拉油塗在工作枱上,再將分段麵團以捍麵棍桿平,



平均鋪上調味過的葱花。




5、像玩捲紙一樣,把麵團捲起來。



6、再將之盤成螺旋狀,尾端留下一點麵團,塞進螺捲中心。等會兒壓平,即可下油鍋煎了。



7、別急,捲好的餅要靜置五分鐘以上,才能壓扁下油鍋喔。


DIY的食品特別好吃,我一口氣「進」了三個,隔天立胖一公斤,到現在還瘦不回來。


美食與贅肉,真是人生兩難啊。*
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



這家餐廳,沒有招牌,不做廣告,隱居臨沂街小巷人家。


幾步之遙就是雕樓畫棟的馥園(台北達官貴人喜歡光顧的高級餐廳),貴氣逼人,使她相形更為渺小。


餐廳在公寓二樓,抬頭望去,素雅羅馬簾低掩窗櫺。若非熟客,很難猜出平凡的住家,竟是備受饕客青睞的法國料理小鋪。



這裡只接受預約,多寡不拘,兩人以上便開席。但食客不能點菜,要信賴主廚的安排。


我在一個月內三度造訪,兩回是受邀來賓,另一次是東道主。


敢情是對這裡的法國佳餚戀戀難捨?以五顆星來評審的話,的確平均都有4顆星的水準。不過,真正迷人的,其實是她樸實自信的魅力。



餐廳雖無招牌,仍有店名,曰「滿舍」。老闆大名郭滿蕙,望文生義,滿舍就是「我的家」的意思。


幾次見到郭女士,都是髮束馬尾,素顏輕裝,連一點口紅都不上。她工作時,以素面圍裙,代替傳統白袍廚師服,也不戴電影「料理鼠王」那種專業高帽。明明是「留法歸來」的時髦現代女性,怎會持簡若此?


有回,忍不住探問,郭滿蕙正色答道:「廚師是絕對不能上粧、戴飾品的,那怕只有一丁點粉末掉進菜餚裡,都是非常不衛生、不專業的行為。」


原來,一切都是為了做菜。


郭滿蕙原在台學服裝設計,在家人支持下,啟航巴黎留學,想轉學廚藝。


花都地狹,一屋難求,對留學生而言,想找一處惠而不費的落腳處,更是難上加難。她初抵巴黎,暫窩在朋友家,天天跑租賃仲介,總是敗興而返。


有一天,仲介告訴她,一對老夫妻徵求短期異國廚娘,只要願意到他們南法蔚藍海岸旁的別墅,幫他們主廚一個月,老夫婦就願意出租他們在巴黎閒置的公寓,作為交換條件。


「我雖不是富家千金,但家境也還好啊,不需要淪落到當煮飯婆吧?」郭滿蕙剛開始很排斥,何況自己只會燒一點台菜、中國菜,絲毫沒有法國菜的底子,怎麼當別墅主廚呢?


幾天下來,還是找不到房子可租,加上仲介告訴她,對方不要求烹調方式,廚娘愛煮什麼,就燒什麼口味。於是郭滿惠硬著頭皮到南法上工了。


老夫妻在別墅度假期間,經常宴客,所以才需廚娘幫忙。郭滿蕙剛開始雖然手忙腳亂,但房東夫婦待人親切,加以賓客對東方女性充滿好奇及好感,卸除不少她對新工作的恐懼感。


「當時,最沒輒的是食材,」郭滿蕙舉例說,台灣菜市場能買到的鮭魚,都是經過處理的切片,可是她的房東夫婦,卻經常買回一整條巨大的鮭魚,請她「全魚」出菜,「真的令人傻眼!」她笑道。


她發揮應變能力,先分段再拼盤,紅燒、糖醋經常換口味,賓主都沒吃過家常台菜,讚不絕口。


一個月期滿,房東強力慰留,讓急於處理巴黎「房事」的郭滿蕙很為難。


後來她才知道,這對老夫妻出身「米其林」家族,在法國餐飲業有些影響力,他們應允,只要郭願意多留一段時間,他們會在學校開學前放她回巴黎,且引薦她進入官方廚師學校。


郭又滯留南法一個月,這段暑期打工經驗,讓她見識不少法國人對食材選擇、餐桌擺盤、料理品味的偏好,不啻天外飛來一筆的幸運時光。


頂著台灣第一位拿到法國官方廚藝學校證書的頭銜,郭滿蕙返台後,持續幾年教授法國料理課程,但總覺得還沒有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。


她解釋,正統法國料理,很多都是比較重口味的飛禽走獸,像是兔肉、鹿肉、鴳鶉、鴨肉之類,一般台灣人接受程度較低。她自己偏愛原汁原味的南法菜,尤其是普羅旺斯一帶的菜系,講究新鮮食材、時令蔬果入菜,口味也較清淡,如果能天天做自己喜歡的菜,不是很美妙嗎?


她買下臨沂街小巷裡的二樓公寓,裝潢時,只給設計師「簡樸大方,有家的感覺」一項要求,「滿舍」於焉誕生。


彼得‧梅爾在《山居歲月》中寫道:


法國人對食物的品質要求,比方便與否重要,不管餐館多麼偏遠,為了吃一頓好飯,不惜開一個多小時的車,一路上嚥著口水。所以廚藝高明的師傅,縱使隱居深山,也一樣能發財。


朋友有回參加法國高檔旅遊團,遊覽車開到荒郊野外,說是要吃米其林三顆星大餐,她暗忖是不是上了賊船?後來才明白,真的有很多高級餐廳躲在「深山林內」,仍舊高朋滿座。


滿舍的情況也雷同,雖然交通地點不差,但深居小巷,來客要自己解決停車問題。每客套餐一律1600,多數是台灣時令食材,以法國鄉村餐廳為主基調,也不可能餐餐吃到珍奇松露之類,可是回客率高,訂位也經常滿檔。


我三次到訪,每回套餐規則大致相同,約是一前菜、一開胃菜、一濃湯,雙主菜,生菜沙拉、甜點等。兩道主菜間一定有一球雪酪(sorbet)清口。



在滿舍吃到的第一道菜,就是這道半透明凍了。郭主廚說法國稱這道為「巴斯米克」,其實就是Terrine前菜的一種,有人稱為蔬菜凍,但郭主廚的配方不太一樣。


這個小方凍以鮮蝦、花椰菜、洋葱、雞湯、凝固劑(吉利丁之類的明膠)合成,清爽且有蔬菜天然甘醇。原來花椰菜以碎末方法入菜,竟能釋放如許清鮮甜味,長見識了。


前幾日依樣畫葫蘆也做了蔬菜凍,當然是不及滿舍美味,但自評3顆星,小孩也捧場。很適合作為夏日開胃前菜。


這道彩椒焗烤飯也很優。



食材含洋葱、蕃茄、雞肉,淋上起司,微烤至鍋巴感。我一向不愛椒類蔬菜,但此菜經過焗烤,每一口飯香都有紅椒鮮味,但沒有令人討厭的澀味,讚啊。


彩椒焗烤其實是非常具有普羅旺斯特色的。


南法鄉村靠海吃海,靠山吃山,以蔬菜、橄欖油為基底,靠海地區於是有了馬賽魚羹;山區雖無海魚,但盛產乳酪、肉品、蔬菜,燉雞、甜椒鑲肉這類菜色,自然應運而生。


這道栗子牛肝菌湯顏色雖暗沈,但以苦艾酒、奶油、香菜調和的醬汁提味,每一口前調有苦艾香,後調又有菌湯的濃醇,口感很豐富。



我們不知什麼是苦艾酒,郭老闆便很熱情端出她在法國購買的苦艾,且讓我們試飲。



苦艾香味很特別,除了有植物香草的清鮮,還有類似琴酒的木香,難怪老法喜歡以它提味。


據說苦艾只能小酌,過量會造成迷幻作用。嘿,早知道當場應該多喝幾口……



這是第二次造訪時所上的南瓜咖哩濃湯。有些人不敢喝南瓜湯,多數是因為不喜其中淡淡的腥味,但加了咖哩後,南瓜滋味更順口。提味醬是鮮奶油、苦艾酒加山葵,口感層次很豐富。


美中不足是,咖哩比例稍高,使得湯頭偏鹹。如果不想佐酒,最好要求主廚烤個麵包來沾湯吃。


滿舍的麵包只有一種,一定現烤出爐。外皮比一般市面上的法國魔杖酥脆,裡頭鬆軟卻彈牙。麵包原則上是一人一至二塊切片,但有回我一人就吃完半條麵包(大約五、六片),老闆仍然持續供應,讓人很自在。



這道普羅旺斯口味的海鮮拼盤,以油漬蕃茄鋪底,鯷魚松子醬汁提味,紅石斑鮮嫩又有Q度,看似濃稠,卻不鹹膩,非常好吃。當然,別忘了再要點麵包來沾食醬汁。


看到這裡,大家一定猜到我是法國麵包肚了。


第二回上滿舍時,有道鴨胸肉,內饀夾核桃、蔬果、牛肝菌的主菜,佐以貝里格醬汁,十分美味。貝里格醬是法國專生產鵝肝的貝里格地區,為了搭配鵝肝所調出來的醬汁,有點接近少糖的糖醋醬,再加點高湯、葡萄酒的口感揉和而成(我不知配方,純粹以食客的直覺亂掰),佐鴨胸肉也超級對味。


吃得太忘情,竟然忘記把這道評價最高的主食拍下來,罪過。



兩道主食之間,一定會有雪酪出場,口味不拘,鮮橙、檸檬都有可能,以帶酸味的口感居多,都是郭主廚以新鮮水果自製而成。


Sorbet酸甜冰涼,用餐程序還沒結束就上冰品,剛開始不太習慣,但提供的分量很少,僅夠清口而已,所以不會影響接下來的食欲。



這是第三次上滿舍吃到的牛肉卷。腴美的沙朗,裹覆在新鮮的蔬菜、蘆筍外面,每一口都有蔬菜的清甜與牛肉的香濃,看似簡單,層次卻非常豐富。



郭老闆不過度重視擺盤,她希望食客將注意力集中在味蕾,所以上油醋蘿蔓時,不另換新盤,直接把生菜鋪在第二道主食的餐盤上,讓生菜得到主菜剩餘醬汁的浸潤,一滴都不浪費。


享用甜點得先長學問,順序弄錯,很容易把法國甜食污名化。



像這道糖漬香吉士、米糕加巧克力,我第一次食用時太自以為是,想說當然是依先淡後濃的順序吃起,毫不猶豫就把米糕第一個解決了,嘴上直說好吃,結果香吉士和巧克力都是吃了一口,便覺太甜而棄食。


第二回再食用時,傾聽能力增強,聽完說明才下叉。


原來要先吃巧克力,再吃米糕把巧克力的甜味涮去,最後再享用香吉士,哇噢,真的充滿幸福的口感,果然完美。


糖漬水果是從法王路易十四時代,即留傳下來的甜點食譜,但過程十分費工。郭老闆說,首先香吉士切片後要煮到去澀味,再經多時熬煮,務求保留果香,但又具備焦糖口感,一刻都不能離開爐邊,得不斷細心攪拌……


大家皆知法國菜費工,所謂「費」者,其實就考驗廚師的誠心及耐力。法國料理能享譽世代,就是這份用心的深度,提升了口腹之欲的感受吧?!


平日粗鄙無文,用餐隨興,若不是扶輪社CP Attorney登高一呼,慷慨解囊,召集雅宴,恐無緣和滿舍揭開美妙的序幕。


無以回報,僅以本文聊為致意。



 


註:「滿舍」資訊:北市臨沂街13巷9號2樓


          02-3393-8627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




討價還價是我的購物習慣。


前天在水果鋪購買5100元的火龍果,今天卻買一顆120元的同樣水果,而且一買就是四顆。


沒耐心排隊等候是我的缺點。


今天不但花了九百元買門票,還乖乖擠在黑鴉鴉上萬人的隊伍中緩慢移動,靜候入場。


看到人潮擁擠的追星畫面,我就會頭痛。


今天聽了好幾場沒有明星的演唱會,自己不但是萬頭鑽動中的一員,還感動的想流淚。


2008126日,台北,華山,簡單生活節。讓我一天至少當了三次笨蛋,變成頭腦簡單的路人甲。


此前,我的確是個愛趕市集的人,農市、花市、假日鬧市,有興致就會隨興走走,但重點是「隨興」,不能有規範或限制。如果還要人排隊才能入場,我一定馬上說拜拜。更別說是那種還得買門票才能參加趕集的活動了。


話說12月初在一場扶輪社演講中,聽到「簡單生活節」主辦人張培仁先生,提到「簡單生活就是自在」,心念一起,花了一千多元買兩張門票,找妹妹一起入場趕熱鬧。


是日,一到華山廣場我就後悔了。大排長龍不說,上萬的人群中,我可能是唯一一位有魚尾紋的「老觀眾」。(有圖為證)



可是已經花錢買票了,怎辦?硬著頭皮,上了。


一邊等候入場,一邊懷疑自己的判斷力。好歹也見過世面,怎麼會跟著一大群少年瘋子起舞呢?唉!


隊伍移動速度雖然緩慢,但沒有人插隊,也不曾出現騷動,多數人臉上都帶著笑容與友伴談談說說。


老實說,要一堆人自發性大排長籠,心平氣和地循序漸進,這可得是經過多年公民訓練,才能產生的「社會常態」。



主辦單位把會場弄成天空舞台、微風舞台、純淨市場、果實小巷、輕衫逛街等各種名稱,其實就是結合現場音樂表演、有機市場與各式年輕人自創小攤位的組合。


本來打算晃一兩個小時就閃人,結果我和妹妹兩個加起來超過八十歲的女人,足足在裡頭逛了五個小時(包括排隊半小時等候進洗手間)。


為什麼不覺得累?


第一個原因是「到處可以聽到現場音樂」。



在室內的純淨市場,可以聽到大提琴或吉他演奏;


戶外街頭市場,可以聽到一場又一場的演唱會。



當然,主辦單位安排了很多大卡斯,而讓小卡的在非尖峰時間串場,但對我這種從不聽流行歌的LKK來說,大牌小牌都一樣,什麼明星都不識。然而,寒風中傳來認真的歌聲,一堆人很愜意地坐在草坪上隨興享受,彷彿重見DVD裡頭那種歐洲的戶外古典音樂演奏會,沒想到在台北也能見到如此美好的畫面,很令人感動。



第二個原因是,我對「自然美」完全沒有招架能力。


只要是標榜「天然、有機」,嚐起來美味,或看起來很舒服的產品,我都愛不釋手。


像是手工餅乾;



傳統古法釀造的醬料;



好吃的有機米;



不一定漂亮卻有機栽培的蔬果;



天然精油或素材調製的生活用品;



絲瓜纖維、漂流木做成的家飾……




 



 



再看像這株用瓦楞紙做成的聖誕樹,也夠驚人吧?



第三個原因是「全由年輕人創業的市集」,充滿對未來的熱情,讓我變年輕了。


光是看到店招就會想笑。


什麼「濱崎林不冰」、「瞎董」(shadow)、「大王菜鋪子」……



雖然多數都是一些T恤或手工布製品的小攤




 



但年輕人想做、敢秀,且努力實現,讓人覺得台灣還是有希望。



 



凡此種種,讓我這天變得有點笨,明明索價不菲的產品,都糊里糊塗的買了,還買得很開心,留了名片想要以後繼續交易。



簡單生活的背後很不簡單,現場情境設計、行銷手法、別出心裁的招商規畫,費了很多心。


雖然感冒未癒,頭昏腦鈍,但一個「簡單而快樂」的下午,讓人感覺未來依然充滿生機。*



 


(圖說上:花式汽球達人;下:不是巧克力,是造型磁鐵)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 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

 

股票、基金市場盡墨,私房錢被腰斬後再打對折,實在是悶啊。


採購嗜好被迫放棄,想要以閱讀補充精神財富,也有書空咄咄之歎。還有什麼能提高生活愉悅指數呢?


白日夢。


我猜大家一定都偷偷幻想過,如果自己中了大樂透或威力彩頭獎,該是什麼光景吧?


捐款做大善人?


先去環遊世界一周?


餘款再買座豪宅?


……


我有位好心的同學,是某建設公司的高級主管,看大家為了股市慘跌相對苦笑,特別安排了一場半日夢幻之旅,帶全班同學參觀豪宅樣品屋。


不管買不買得起,做夢總不犯法吧?


同學公司的工地位在台北市內湖區,是都市更新的建設案,喊價每坪百萬,從七、八十坪的「小」坪數,到每戶一百多坪的大宅都有。聽說賣得最好竟然還是大坪數,算算每戶動輒上億。


為什麼這麼多有錢人啊?光是聽到,就要腦殘了!


參觀行程需要經過一個小時以上的解說,如非預約看屋的豪客,一般人很難得其門而入。


當然,我們有位「特權人士」幫忙,不是豪客也會被當作貴賓禮遇。


這座三層樓的樣品屋,光是造價就要一億以上,招待中心挑高敞亮,非常氣派。(見篇首照片)




右邊是樣品屋透明鋼架的電梯。


最精彩的地方,其實是在貴賓室裡的3D虛擬影像解說部分。


這組豪宅的國內外大師設計群,由投影互動的數位影像中,對觀眾解說設計概念。初見豪宅外觀模型,並無驚豔感,也搞不懂這組建築群,為何高低不一,看起來有些零亂。經過「數位大師」的解說,才知道高低錯落是依建地背後山勢的天際線而行,讓人即使遠觀高樓,也不覺得有突兀之感。


只可惜這段虛擬動態影片不易以照片呈現,無法帶給看倌臨場感。


所幸拍了幾張樣品屋照片,歡迎大家一起來發白日夢。


看屋像享用套餐,要從前菜吃起。同學先安排服務人員帶我們看坪數「較小」的八十坪樣品屋。


環型沙發很有型。



 



房間這組壁櫃很經典,設計低調,卻很有質感。我也很想依樣畫葫蘆。



主臥的星空壁畫和床罩組非常搭,床組的棉質很高檔,應該是前總統女兒買的等級,價錢最好不要問了。



餐廳壁櫃全以鏡面處理,很有趣味,某位參觀的同學大發童心,看得津津有味。



 



這是另一組八十坪屋的餐廳,壁畫很有大陸名畫家吳冠中作品的韻味,真美。


水晶吊燈多半過於豪華,這組卻與壁畫十分速配。



聽同學說,她老闆動用關係,向許多企業名人,商借名畫真跡和骨董,為樣品屋增色,敢情這幅也是真跡?乖乖!


所謂豪宅,可不是黃金水龍頭、馬桶那種,現在的時尚講究低調奢華,愈不著痕跡的設計,愈能深入買家人心。



這組浴室洗手台看起來沒什麼了不起?


同學說,夫妻早上一起盥洗,擠在一塊兒很不方便,拉長盥洗台可增加使用舒適感;至於為什麼是淺碟型嘛,同學的回答是:「住這種房子的人,不會用這裡來洗衣服吧?洗個手,抹個臉,幹麻需要深碗型的盥洗設備?」


女兒也來參觀豪宅,她最中意的竟然是浴室裡這組義大利進口的花灑(取代傳統的蓮篷頭)。



「媽,我們家也來裝這個好不好?超酷的!」


「別想了,妳老媽買不起。」我開始後悔帶她一起來做白日夢了。



我比較欣賞的是,這組樣品屋主臥的窗簾。立體窗花,陽光篩過花朵,點點金光灑在地毯上,搞浪漫就該這樣吧?



只是日子久了,窗花落塵該如何處理?


嗯,會想到這種問題的人,天生沒有住豪宅的命。自有傭人費心,不是嗎?


每個房間的小物件,從桌几擺設,粧枱飾品,到個人沙發組,都很有味道。



 



 



終於進入百坪大宅了。


玄關先營造氣質。



據說主僕各有專用電梯(這點實在太誇張)。


一進門再搞氣派。那組壁櫃是來客衣帽間,比我們家所有衣櫥加起來都大。



客廳大到需要以三組沙發來填空。



 



這裡不是書房,是主臥室床靠背後的空間,適合處理國務機要費。(對不起,開個玩笑)


接下來、、、、、、,



對不起,相機剛好沒電了,主臥的浴室還有SPA專用的按摩床,布置得非常優雅,只可惜電池不識相,只能留待看倌想像。﹡
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




八十年前………


遠赴南洋打拚的僑民,很多是社會底層的文盲。


攢了一點錢想寄回家鄉,又怕所託非人,被船員暗槓,經常夾帶一封只有鄉人才看得懂的圖畫信,很像金庸鹿鼎記中,韋小寶大筆亂揮OOXX的那種。


有位僑民「畫」了一封信,塗鴉「四隻狗,八隻鼈」,只收到五十元匯款的老婆見信,立刻發現受騙,一狀告到鄉長處。


四狗八鼈,以閩南語發音,再加上九九乘法會意,應是多少數目呢?


4X98X8100


老公信中明說匯了一百元,只轉交僑民老婆五十元的船員,馬上就漏了餡。


這是流傳在金門鄉間的有名故事。



目不識丁的僑民,經商有年,漸漸累積財富,紛紛把錢財寄回家鄉,除了起樓照顧家人,最愛興學。



雖是文盲,行萬里路的僑民見多識廣,開辦學校要求也多。


一、 啟蒙教育最重要,小學、幼稚園都得辦。


二、 專注平民教育,希望消除文盲。


三、 提倡女子教育,部分僑匯指定專辦女校。


四、 培養經商能力,學校需傳授珠心算等課程,為未來出洋預作準備。


聽起來沒什麼了不起?


這是八、九十年前,金門僑民的前衛思想。


創設於1932年的水頭鄉金水小學,就是由僑匯興學中,最具規模的一所小學。



 



校舍現在看來古色古香,當年可是最時髦的洋樓建築。半閩南、半南洋的風味,頗有異國情調。



金水國小經營數十年後,因校舍不敷所需,已與他校併校,但仍留有部分校區作為幼稚園,主體建築則改為僑民紀念館。



有一間教室,復建當年設備,供人參觀,從燕尾磚疊成的圓柱、吊頂大風扇、斜面掀蓋式書桌,可以看得出僑匯的大手筆。



僑商興學,不只滿足自己嘉惠鄉民子弟的成就感而已,還有一套長期的財務規畫方法,以及督核辦學成果的KPI


他們多為貧賤出身,擅於未雨綢繆。擔心日後僑匯萬一中斷,影響學生受教權益。


僑民將捐款集中處理,大部分的資金拿到南洋買樓,有時一整條街的店面都是興學基金的資產呢。租金收入再轉為學校日常開支所需,確保興學可長可久。



學校開辦了,僑民長年居住海外,如何知道校長、老師有無認真教學?


學校得定期出版雙周刊寄到海外,讓出資人共享教學成果。


能夠想到這些點子,也願意花心思,當年的僑民,真的很酷。



 


八十年後………


興學人的智慧有無長進呢?


今年八月,犬子在我的建議下,跳開傳統中學,選讀政大附中高中部(國立政治大學附屬中學),讓我有機會參觀這所2005年才創建的新學校。



校長湯志民辦學觀念新穎,有不少別開生面的措施。


這所學校位於離政大不遠的山坡上,沒有圍牆,與周圍的社區連成一片。



學生不用穿制服,每間教室都可開放無線上網。上課比照大學作跑班教學,讓任課老師有自主布置教學環境的空間。


校舍建在山坡上,特別強化安全建材。基樁往地下打了三公尺,避震系數比照醫院及核電廠規格。校長誇海口:「如果地震來了,除非醫院、核電廠都倒了,附中才會倒。」


每位學生都有獨立的密碼鎖工作櫃。



圖書館的設備敞亮誘人。



大理石桌面,實木椅子,用了三年如新。



還有專屬漫畫區。


為鼓勵學生充分利用下課時間運動,所有運動器材一律採開放式。例如籃球場旁就有一堆籃球,不用再跑器材室借還;乒乓球間有十來張乒乓桌,球拍、小球一旁堆滿籃,想打球,球具隨手可得。


校長的理由是:「下課時間就那短短的十幾分鐘,再借還球具,那還有時間運動?」


課程設計十分前衛,既有海外旅行教學,每學期還有一學分的「獨立學習」課程,由學生自行決定學習目標。


另外還有課外選修科目,從嚴肅的古典文學、生物研究,到新潮的Google Earth、時尚講評,學生可填志願決定加選科目。


真正的成效如何?


校長曾開辦無人商店,兩個月就倒店,因為有三分之一的學生「忘了」投錢。


乒乓球間的球具損壞嚴重,學生還是得自備球拍、小球,不然就無球可打。


籃球場的球,倒是顆顆常在,球大不易遺失。犬子每天帶換洗T恤上學,因為學生少,球場多,不怕搶不到場地,天天午休或放學時,都可呼朋引伴打籃球,身體健壯不少。


這學校非常適合主動強性的學生,但如是習慣被動環境者,家長可得多加把勁。


學生的班級,沒有在第一時間送件,就會錯失第二外語及課外選修的選擇權(以班級為單位,團體報名,額滿為止)。


家長若向導師建議,可否適時提醒學生加快動作,導師會告訴你:「他們已經是高中生,要自己學習付代價。」


導師雖然所言有理,但錯失一次學習權利,或可稱代價,連續錯失,代價未免也太大了。


尤其是高一生,剛從被管束嚴謹的國三生活跳到高一,學習獨立,的確非常重要,但恐怕需要一點銜接的導引及提示,否則真會有「獨立的空窗期」。


即使如此,我仍然非常肯定湯校長辦學的用心,嘗試在傳統校風及升學壓力中,重塑台灣現代中學生學習形貌。


誠如校長坦言,在獨立學習課程時間,還是有不少學生開著電腦,上網玩遊戲,「但總不能因為這樣,就取消全校無線上網的措施吧?因為有更多的學生,利用上網強化自己的多元學習。」


新學校,新老師,新的教學創意,的確需要保育期。


孩子不能全推給學校,家庭教育也要多負擔責任,導引孩子自我獨立。


兩教雙成,稀有動物才能健全繁衍,不是嗎?*



 


 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



--當「高橋盾」遇見「鼎泰豐」

 


老友相聚,總想添新意。既然人常見,地點就得常變。


「有什麼特別一點的地方?」


朋友被問多了,露出一副「已經想破頭」的面有難色狀。


日前上網,信手找到一家「Undercover Taipeiuc Noodle Bar」,怪裡怪氣的店名,想必有三兩三吧?


一看地址,又是在店租昂貴、陣亡率高的台北東區,抱著一線希望,祈禱我們千萬別遇上「過去進行式」。


按址索驥,摸到了目的地,只見巨大的磚牆堵在眼前,一點也看不出餐廳的樣子。



「可能又倒店了?」加起來超過80歲的兩枝花,盛暑正午,佇立在年輕人地盤的忠孝東路巷弄間,滿頭大汗,把一臉粧都弄花了,好不狼狽。


探頭探腦老半天,從窗外瞧得見好像是服飾店,那裡有餐廳的影子?



「妳看,有『鼎泰豐』三個字耶。」我興奮地招呼朋友把目光移到一面小立牌。



「怎麼樣?我們就上吧?」拉著朋友上階梯,她卻一直嘀咕著,這家搞不好是年輕小伙子的夜店,不適我們「熟女」光臨。


哇噢,神秘絃麗的氛圍,好像進入成人版的安徒生童話世界,一進門我們就忘了自己是老太婆。




 



臨街的敞窗,由大小不一的老舊窗櫺組合而成,配上老式皮沙發,如網友所說,很有時光隧道的空間感。




除了窗戶,所有的牆面、桌板,幾乎都是舊門板拼圖,配上天花板垂吊下來的華麗水晶燈,衝突混搭,卻餘韻無窮。


學設計的友人開始變得亢奮,到處摸摸看看。她發現吧台底面也是「廢棄物」──由淘汰的雕花欄杆,布置成充滿鐵鏽味的暗處美感。



服務生送來菜單,立卡紙上的文字像螞蟻一樣小。


我戴了隱形眼鏡,看遠無法看近,請朋友念菜單給我聽。


「這個『搶搶麵』名字怪,要不要吃吃看?」朋友把菜單遞給我,而我反正字都看不清楚,於是大聲呼喚在吧台忙碌的服務生:「請問一下,什麼是『搶搶麵』?」



問了兩次,服務生一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狀,我們還私下抱怨:這家也太不專業了吧?連自己賣什麼都搞不清楚。


服務生愣了好些時候才反應過來。「喔,您說的可能是擔擔麵,我們沒有賣搶搶麵。」


天哪,裝扮再時髦,卻因老花眼破功,真是糗到上輩子去了。


我們一邊大笑,自我解嘲,一邊趕快換品項,直接請服務生推薦。


我點牛肉套餐+赤蘭有機茶;朋友點炸醬麵套餐,飲料是GURU GURU



GURUGURU日本話是「包裹」的意思,是店家自創飲料,以小紅莓汁為基底,配上萊姆汁,還有奇異果肉,大口喝下果汁,果肉完全包覆在濃郁果香中,消暑又有幸福感。


赤蘭在台北新店山上,是一家有機茶園的名稱,每斤茶動輒上萬元。茶葉雖不耐泡(大約可兩沖),但回甘與香味很清雅。


飯後以台灣傳統豆花為甜食副餐,很搭。



 


這家店的麵點輕食,由曾任職鼎泰豐的師傅主廚,食材則由組鼎泰豐原味供應。雖然分量稍少,但口感佳,餐具樸實有質感,用餐氛圍別緻,以一客三百多元的套餐來說,絕對值回票價。


熟女們雖然兩眼昏花,但出身傳媒的好奇心可都還沒忘。


服務生的耐性很好,我們天南地北問了一大串問題,都受到很有禮貌的回應。


Undercover其實是一家日本品牌服飾,設計師高橋盾被巴黎時裝界,譽為繼川久保玲之後,最有特色的日本服裝設計師。



高橋盾原來是混樂團的,成為設計師後,調性依然另類,喜歡街頭混搭風格,但要帶有極簡的時尚感。店內陳列的T恤及POLO衫,另類卻不失高雅,但一件要價4000-6000之間,還是很有門檻的。



服務生說,因為台灣老闆先代理高橋盾的服飾,後來才有Noodle Bar作為配襯。


鼎泰豐向來是日本人最愛,據說高橋盾也是一吃定情,於是高橋盾+鼎泰豐,也就成為乍聽怪異,卻順理成章的組合。



有一篇報導訪問高橋盾,為什麼要用「Undercover」這種怪名稱?


高橋的回答是:「我喜歡那種在黑暗中,仍閃耀著美麗餘光的神秘感。」


環保回收的設計,可以實用、有趣,滿足愛護地球的使命感,但能夠讓廢棄物化身神秘與華麗,則需要詭異的靈氣。


用餐時,墨色門板拼牆上,水晶燈餘輝忽明忽滅,投影機投射在壁面時裝秀影片,所有的模特兒隱約若現,宛如幽靈。



黝暗的吧台,以彩色水果盤為前景,玫瑰色的小熊霓虹燈為背景,古舊金屬茶壺為壁飾,加上每季定期更換設計的杯墊,這一切時光混亂,氣氛詭異,卻有說不出的舒適感。




 




洗手間沒有標示,隱身於一片低矮的綠色門板後。低頭閃入,有如凡爾賽花園室內的黑白幾何圖形地磚,時空再度錯亂。



 



可能是因為有歷史的縱深作靠山吧?門板、桌椅、欄杆、街窗,都來自過去的歲月。


不知是金耀基還是余英時說的,人,一旦走在歷史的甬道中,就不會感到漂浮。

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

 

夏天的荷花,朝開夜合。黃昏時分,當花將合而未合之際,置入和冬天梅花一起窨藏的龍井芽,放到荷花裡,直待清晨花開後取出。


另挹取荷葉上的朝露煮茶,暗香撲鼻,在盛暑中,彷佛呼吸到冰雪天的沁涼之氣,這種清心的享受,就算是仙液,也不過如此吧。


品茶的「畫面」,可以風雅到這種程度,幾乎是天方夜譚了。隨園瑣記中,記載清代文人袁枚不少起居美學,上面這一段應運大自然節氣花時的養生茶,我覺得比日本抹茶茶道,更具情味。


現代要喝這樣的夏荷冬梅茶,確實不可得了,別說院子裡得有幾株傲梅、一池清荷,光是取朝露為烹茶之水,大概就要一堆ㄚ環伺候,忙上老半天。


但是這種以花草為食材的養生美學,一直都是我們內心深處的原鄉。


不信?


遠在陽明山深處的食養山房,不但天天高朋滿座,還得提前一兩個月預約;台北市區內的三太、大方等養生美饌,每一客所費不貲,依然趨之若騖。


他們共同的特點,儘量以花草為食材,並在擺盤或烹調過程,讓食客感受到視覺spa


如果柴米油鹽之外,能有一點節餘,想要犒賞自己,就去享受一餐養生美食吧。


近日有幸造訪其中兩家,貼圖以饗格友。


先說大方養生美饌(鐵板燒)。



既是養生,裝潢一定要清雅。隔屏作寫意荷花,簡潔清心。



洗手台也也有造景喔。 


一坐定就來兩三種不同的養生茶。有些茶名忘了,這道甜菜汁,據說能降腦壓、解膩,讓食客放心大啖美食。


 


第一道開味菜取名“一口香”。


切段翠綠的澎湖絲瓜上,端著一朵純白的野薑花。花心置入一粒絡黃的芒果,光看顏色與擺盤就很美。



 


師傅強調取食前要先聞香,一口含入嘴中,才能充分感受一口香。


這家餐廳以「玫瑰鹽」為特色,這是一種產自南美玻利維亞的岩鹽,因色粉紅,故以玫瑰為名。


廚師現場研磨玫瑰鹽粉末,灑入食客盤中。這裡各道食材,除了干貝等少油海鮮,其餘紅肉白肉全不加油,也不加其他調味料烹調,食客自行沾取一點點玫瑰鹽提味。



 


據說岩鹽製成過程中,毋須像一般食鹽添加化學物才能煉製,食用更“原味”。


主食之前,先來一片何首烏烤麵包,清香可口,我和女兒都多要了一片。


 


沙拉以水果為主,口味無甚特殊之處,但以桑葚和薄荷為食材,具視覺美感。


每一客套餐都有干貝、圓鱈及明蝦,食材超級新鮮,沾點玫瑰鹽,提味效果甚佳。


 



 


我很喜歡他們完全不浪費一點食材的概念,烤干貝後的餘汁殘渣,一點點焦黃小渣,廚師都特別從鐵板上剔下來分饗食客,他說吃起來微苦微甜,類似烤魷魚,請大家試試。


朋友點了海鮮套餐,他們的冰魚烤到剩魚骨頭也不放棄,直至酥脆,再送進顧客盤中。



和牛捲是套餐重頭戲,每種捲心都十分別緻。


一式以紫蘇葉加飛魚卵為捲心,汁濃清香而不油膩。



一式以剥皮辣椒加起司為捲心,我忙著拍照,味道全忘了。


 


女兒則特別偏愛以橘子(一指柑)為內饀的捲心。這道通常是以大蒜為內饀,如不食蒜,可要求以新鮮橘子代替。


我最愛的是鵝肝和牛捲心。


 


鵝肝煎烤過程中香味四溢,明明怕油的人,卻抗拒不了它的香味。食用時先吸一口汁,香甜不可方物,入口滿是濃稠甘美,這時雖然想起鵝肝產製過程中有點不人道,情不自禁地學阿Q,要求自己別想太多,真的太美味。詞窮不知何以形容。


青菜兩道,高麗菜拌醋洋葱就食,地瓜葉以清燙為主。



 


餐後點心有點意思,用鐵板燒做爆米花。鐵板上分置玉米粒、芝蔴,糖。悶蓋一會兒,玉米就爆開了。


 




 



服務員會幫你把玉米花端到沙龍吧,在較舒服的位置休息。


如果荷包夠滿,請朋友到包廂用餐更佳(包廂基本消費兩萬起跳,可坐10人左右)。



上回來大方,就是朋友宴客,老闆特地來包廂社交一下,教了兩手私房菜,平添進餐樂趣。


 


這位謝老闆喜歡研究花草食材,他說夏天大家都愛冷泡茶,他試過以1500CC飲料空瓶,鋪上一層烏龍茶葉(約將圓底鋪滿的分量),取七朵野薑花(去花心,但要留花梗)投入,注滿水,平置(橫放,以利茶葉舒展,不要立放)冰箱,八小時後可飲用。


我照單試過一次,冷茶極為香郁,很適合作夏日飲品。


老闆教授的另一道食用藥方,一片甘草加五、六顆桔子打碎作果汁,可治便秘。我還沒試過,不知效果如何。


養生美饌講究慢食,喜歡一百元快炒的外子,席間離席到戶外抽煙三次。他雖不愛這種進食節奏,但餐後卻說:「看他們烹調過程其實就是樂趣。」


以心、眼進食,等到真正入口,滋味更多元吧。


客倌要問幾多錢了,晚餐一客1880元起跳,照片中的食材是2380台幣一客。消費額頗高,有點奢侈,罪過罪過。


 


至於陽明山的食養山房,成名已久,已有太多饕客享用過,暫時留待下回介紹。


相關網址:http://www.dafang-regimen-cate.com/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



 


公共場所如廁,


最怕異味;


二怕衛生不到位。


即使沒有這些問題,


一般人也會儘量避免入內。


體貼的設計師想到新招


不花大錢,就能讓洗手間變身;


甚至因為喜歡上洗手間,多在賣場佇留一些時分。


 


我在北京王府井大街的新東安市場,


以及台北信義區的紐約紐約,


見識到兩處不顯豪華,卻很有「味道」的洗手間圖像。


北京新東安市場原為舊式百貨公司,


近年逐層改裝成配有電影院、小吃街的綜合賣場。


新櫃如雨後春筍,裝潢也爭奇鬥豔,但我最欣賞的,卻是它的洗手間。


利用壓克力板勾勒現代都會男女的翦影(見篇首照片);



男性洗手間入口,看起來很MAN;但小女子不方便進入細看。


女性洗手間就給她用力拍照了。



每一道廁所門板,圖像各異,類似iPOD的多彩青春翦影廣告。


個個影像都很能突顯「紅金」的活力


(媒體稱女性抬頭的經濟勢力為“紅金”)。



為殘障朋友專設的洗手間,面板亮麗,看起來就令人心情大好。




 


相對於北京的亮麗,台北紐約紐約的洗手間低調許多,


粉彩塗鴉,看似隨興,卻非常對味。



公共電話與塗鴉合體,即使在洗手間旁邊講電話,


也不會有想要快快離去的焦燥感覺。



明明是要去「方便」的,卻好像進入另一間鄉村酒吧。


 


如廁所變成趣味,


這才是文明進化的功力吧。*
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2) 人氣()

 

喜歡滑嫩嫩的清鮮生蠔?愛吃濃香多汁的蚵仔煎?


如果沒享用過澎湖DIY的牡蠣,別說你吃過海中牛奶!


一家人都愛美味的蚵仔,但是媒體時傳養蚵場重金屬污染報導,無論多愛,也總是淺嚐而止。而澎湖海水純淨,加上地方無煙囪工業,無論野生蚵、養殖牡蠣,吃得安心,滋味更是一流。


暑假到澎湖度假三天,回憶全成了口中的蚵仔味。返台吃不到澎湖鮮蚵,只好看照片望梅止渴。


第一推薦──野生石蚵,邊挖邊吃!


參加澎湖東北海一天遊,被載到鳥嶼挖石蚵。



鳥嶼是富裕的漁村,以丁香魚知名。海邊景觀也十分美麗。天人菊開遍海邊山坡,出海前先賞個花嘍。



一行人浩浩蕩蕩海邊健行,天空海濶,心曠神怡。下面這兩張遠鏡頭是友人明宗拍的。




野生蚵到處都是,拿個小石塊敲敲就有。其實啊,說得輕巧,要挖出一顆完整蚵仔送入口中,煞費心思。


出力過度,碎殼和蚵肉混成一體,無法享用;使力不足,野生蚵的保謢殼不為所動。



好不容易挖出幾顆,轉眼便被兩旁嗷嗷待哺的小孩搶光。雖然自己只吃到一顆,但清甜甘醇海味,一試難忘。


我太專心當青蚵仔嫂,膝蓋背面、腳彎處的腿窩曬到紅腫,脫了一堆皮,痛!


野生蚵一輩子長在礁石上,原地不動,營養來源則是自漲潮時,攫取海水中的浮游生物。懶蚵卻味美,大自然真是奇妙。


附帶廣告一下,涼拌野生石蚵,是一道有名的地方小菜,在台灣本島標榜澎湖海鮮的餐廳,有時也能吃得到,超級推薦!



海岸礁石上的野生蚵,最大約莫小指第一節大小,滋味雖美,卻食不過癮。想飽食得挑另個行程。


澎湖菜園鄉一帶,遍布牡蠣養殖場,業者經營一種兩段式行程,整套每人才350元,鮮蚵吃到飽,值!


第一段行程,被帶上改良式漁筏,載到海上浮動碼頭釣魚,由於所提供的釣竿根本沒有鈎,幾乎釣不到魚,只能傻曬豔陽,就當吹海風休閒一下。



第二段比較精彩。漁筏載遊客回碼頭,直驅養蚵場旁的涼棚,享用「烤鮮蚵吃到飽」。(下圖為養蚵場)



菜單有兩種,一是首先端上桌的澎湖蚵仔麵線,綿長軟嫩的特製麵線配上新鮮蚵仔,湯汁裡都是蚵仔的海味,超好吃。但別吃太飽,不然就沒肚子裝烤牡蠣了。




生牡蠣以「籃框」供應,一副不怕你吃的好客作風,很有在地人的鄉土味。


青蚵仔嫂(正港的啦),先幫客人用瓦斯槍點燃木炭,再作點簡單說明。



烤牡蠣時,要把不規則彎曲的那面作底,較平的那面朝上,這樣,燒烤過程中才不至於讓牡蠣中的水份流失,保留滑嫩多汁的口感。



帶殼牡蠣看起來不太,「內裝」卻實在,圖中的大顆蚵仔,大約需養殖一年。



澎湖海水純淨,養殖蚵特別有彈性,說彈牙是誇張了點,但比平常吃的蚵仔有Q度,絕對是真的。


我們一行十人,含四個發育中的孩子,足足吃完一大鍋蚵仔麵線,且K光兩大籃生牡蠣,老闆忍痛不好意思吱聲。



大人都吃撐了,孩子意猶未盡。怕他們半夜鬧肚子,在場媽媽不約而同踩煞車。



若想續攤,蚵仔帶著走,養蚵人家在旁邊現挖牡蠣。



超大顆鮮蚵,一斤150元(不泡水,實斤),也頗實惠。特地帶了兩斤回台北,原來打算一星期內慢慢分食,結果兩天就吃光了。




總之,到澎湖別忘了吃鮮蚵。*


 


 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



一缽缽陶鍋烏骨雞湯,在相思木炭悶燒的大瓦缸裡,連續煨上八小時,中途不斷火、不掀蓋,熱騰騰地送到你面前,然後陶蓋一掀……。


你以為立刻香味四溢?



沒有。


可是,每一口喝進嘴裡的雞湯,分明不醲釅,卻有說不出的深度。


以前每回看〈料理東西軍〉,主持人老說些什麼食材吃起來有深度之類的,直覺就是因為詞窮,不得不說的場面話。喝過煨湯後,不禁想:也許所謂食物的深度,就在於「初覺平淡,之後卻餘韻綿綿,下次想再吃點什麼,情不自禁總會想起它。」


發現煨湯,完全偶然。


四月初到淡水掃墓,一路塞爆,從台北東區出發,折騰了四小時,才開到北新莊(平時的34倍時間);回程車結雖稍有紓解,也是熬了一個多小時才開出大度路,一行人餓到前胃貼後背,一心想著,無論是什麼阿貓阿狗餐廳,只要有停車位,立刻塞進去填五臟廟。


車行到文林北路、承德路會口,忽見一座古代宅院裝潢餐廳,門口還很怪異的站了一排超過半人高的大瓦缸。一眼見到門口車格剛好有空位,管不得怪不怪,馬上下車用餐。



二話不說,當然是把瓦缸裡的食物弄一份來吃。


原來這玩意兒叫做江西煨湯,據說已有千年歷史。門口的大瓦缸,當然也得從江西運來。



瓦缸底層以相思木炭慢火燃燒,內缸有三層,每一層可煨七、八個鍋,每一缸都得連續煨上八小時才算大功告成,中途小陶鍋絕不可掀蓋,否則雞湯鮮味就破功了。



每一鍋都有半隻烏骨雞,配料分別有香菇、茶樹菇、巴西蘑菇、竹笙白果、或人參干貝等數種,價格不一,均價落在每鍋七百元左右,大約可供45人享用。


既不能掀蓋,每只小陶鍋外型一致,廚師怎麼搞得清楚是什麼口味?我在第二次上門(一個月內來了三次,太貪吃了,慚愧!)時,才拍到師傅探缸的畫面。原來,在瓦缸裡煨著的時候,每只小鍋的鍋身與鍋蓋之間都覆蓋著錫箔紙,紙面用油性筆標註阿拉伯數字,當作代號,這樣上菜時就不會搞錯啦。


取出陶鍋時得用上特殊的長柄勾具,這種類似悶爐的烹調方式,燒餅、胡椒餅、烤鴨都見過,煨湯,真的不多見。



店家強調相思木炭煨湯,初時還不知這有什麼好說的,因為相思木不是什麼高級薪材,但後來聽人說這種材薪密度高,耐燒,早期戶外烤肉、家庭爐灶、窯場,都是用相思木當作燃燒主角。店家遵照古法煨湯,求的是天然、養生的古早滋味吧。


好啦,重點當然是雞湯到底喝起的口感如何。


餐廳服務員多半會建議客人先上煨湯,再上其他菜,因為就食性來說,空腹時先喝營養的雞湯,養份最容易被吸收。



一打開鍋蓋,原以為會香味四溢,但煨湯的香,非常內斂,忽隱忽現,以餘煙裊裊的節奏透散開來。


服務員會先把浮在表層的雞油瀘掉,另置小碗。這碗油千萬不可棄置,在白飯上澆淋兩匙,拌著吃,白色飯粒顆顆「金」瑩剔透,非常誘人。趕緊送飯入口,哇噢,怎麼會有動物性油脂,卻是清香滋味的呢?我無法解釋。但,強力推薦這種吃法。


店家強調每鍋湯絕對不加味精,只有少許的鹽提味,所有鮮美的湯頭,全部來自食材的天然原味。所以,如果你期待像吃喜酒那種覆蓋保鮮膜的一甕雞湯,那肯定失望,因為第一口味道很平淡,一點都不搶味,可是第二口、第三口……,每一口滋味愈來愈濃,一下子碗便見底,自然想盛上第二碗。


雞湯含在口裡,已分不清香菇、烏骨雞或竹笙的個別滋味,成為溫順交融出來的清鮮口感,前味不特別香濃,後勁卻能漸漸浸透而口頰生香。


因為湯是慢火煨成,香味及食用的感覺,也都是「慢活」型的,即使是性子急燥的人,在煨湯薰陶下,自然升起一種享受養生的心情。


喜酒那種雞湯我也會喝上幾碗啦,可是調味重,喝完總會口渴、喉燥,還得灌一杯冰果汁;享受煨湯,進食過程非常自然,整個食道有一種被浸潤過的舒順。


煨熬八小時,悶在湯裡頭的雞肉由於精華盡散湯汁,理論上都會變得很難吃,但煨湯裡的雞肉,已經煨得非常軟爛,肉質彈性雖然稍減,但「雞味」仍然十足,軟骨部分也十分可口。


這回照片的雞湯是竹笙白果口味,竹笙吸油,表層浮油不如菇類口味濃郁,精華都被吸進竹笙的海綿組織中,雞湯雖然也非常好喝,但口味確比菇類雞湯淡了些。我會建議第一次享用的人,還是點菇類雞湯更佳,反正,湯頭都不膩。


這家餐廳值得稱道的是,除了招牌煨湯,其他菜餚也有水準演出,讓食客很有飽足感。


干炒牛河,河粉彈牙,韮黃鮮脆,不賴。



清炒絲瓜,高湯快炒,雖然什麼配料都沒有,但單純得非常鮮美。曾經點過蘆荀炒白果,食材也很棒。



蝦鬆,蝦丁紮實,生菜切得大小適中,口味不錯,女兒的最愛,每回來都點。



飯後別忘了向服務員要求贈送甜點──青梅茶凍,茶凍送進嘴裡後,才發現滿口梅子清香,真的很特別。



另外,值得一提的是,奉客的茶水,第一眼就令人驚豔。老闆開茶藝館起家的,對茶具特講究,提供日本古董生鐵茶壼待客,沈甸甸的,我得雙手並用才有辦法倒茶。據說這種鐵壼能夠釋放鐵離子,具有軟化水質增加甜味的效果。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,我們每回點的普洱加菊花茶,都比在其他港式點心餐廳喝的普菊茶順口甚多。



推薦這麼多,是不是該向老闆收點宣傳費呢?


不過,他們供應的港式點心,雖然不壞,但比起招牌煨湯和正式菜色,就算一般了。


這家叫做「皇廷」的餐廳,用餐環境經過設計,包廂具中國古風,還好不顯俗氣。門外迴廊前養了一池錦鯉,小朋友席間都會跑出來餵魚兼玩耍,頗適合一家老小同樂。



餐廳經理強調,所有建材,不管是花窗廊柱、石雕木刻,都是千里迢迢由北京運回台灣再組裝的。整個餐廳的內觀外觀,的確顯露一種符合店名的貴氣,但說實在的,煨湯的瓦缸由大陸運來,有道理,因為台灣沒有這玩意兒;但所有建材都得這麼費事,應該是行銷噱頭的功能居多吧?(這下子老闆一定不會給我公關費了,哈哈!)


在我看來,出色煨湯的「文」,絕對勝過遠來建材的「質」。如果裝潢再樸雅、低調一些,封它一個文質彬彬餐廳,也算實至名歸了。*


 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3) 人氣()


南國多溼,若遇連雨綿綿,空氣潮得像能擰出水般。濡溼的空間,雖然造成一些生活的困擾,但也留下非常美麗的印記。


前幾天,漫遊於花蓮蝴蝶谷的森林間,最令人驚豔的,竟然是不起眼的青苔。此地一年下雨超過150天,高溼的環境,讓苔蘚的勢力,無遠弗屆。


不少樹幹的Y型凹口處,易積水漬,變成青苔的舞台,毫不客氣地給楬色樹皮,穿上綠色背心。



姑婆芋附近的石頭,多半都被水氣浸透了,苔蘚順著紋理生長,苔痕與地面的蔓草、枯葉,形成自然絕妙的足下山水。



森林步道的排水孔蓋,也被苔兄苔妹佔領了。深灰的鐵條,刷上綠色的苔影,竟也動人。



信步林間,我總想起劉禹錫那句「苔痕上階綠,草色入簾青」。


他的〈陋室銘〉有點矯情有點酸,也有幾分知識的傲慢,唯有在描寫這句瞬間風景時,顯露當下的純真。那麼淺白意達的描繪,幾乎讓每個人都看到,青色苔蘚的痕跡,蔓延到台階上的畫面。


文不在多,有這句也就夠了。*



延伸閱讀



蝴蝶谷溫泉
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
有溫泉,不一定有Villa;有Villa,卻不一定能享受森林芬多精。



蝴蝶谷渡假村,卻是一個有蝶,有溫泉,有Villa,還有每一次呼吸都滿載森林芬多精的所在。重要的是,它不太遠,不必踏出國門,就在花蓮富源鄉。



初抵飯店,check in後,還得搭乘高爾夫球車,上行山道兩三分鐘,才能住進預定的Villa



一路上林相優美,座落森林間的各式Villa,設計都不一樣,雖然外型簡樸,但都有獨立的生活空間,卻又與環境融為一體。


Villa環境超優


渡假村背山面谷,這不是普通的山谷,而是花東縱谷,視野寬廣又深遠。很難想像台灣有這樣的休閒地。然而超優的環境讓我頓生疑慮──保存這麼好的森林區,怎麼可能開放給私人業者經營溫泉渡假村呢?官商勾結?人謀不臧?


後來才弄清楚,原來這是林務局的R.O.T.案。Rent - Operate – Transfer,指民間業者向政府租用現有設施,可擴建、整建後(不能大幅更改建築結構體)營運,合約期滿再歸權政府。



外觀弧形的日式庭園Villa,過去就是林務局的廚房,設計師的改造功力真是一流。


我們的Villa(東方禪風四人房)在最頂端,正面看起來很樸素,裡頭卻別有洞天。



十九坪的大房,裝潢高雅,一眼可穿透玻璃牆,直射森林綠蔭。


吧台提供四人份泡麵、點心、花蓮小麻糬隨便吃,不另收費,小孩樂不可支。



紫色基調客廳頗為浪漫,一家四口夜裡就在這兒玩橋牌。



坐在沙發上,望著洗水台上的明鏡,鏡中有景,映射窗外綠意,很有中國園林「以窗借景」的韻味。



最棒的是Villa有專屬庭園,爸媽喝茶小憇,遠眺花東縱谷,好似二度蜜月;小孩自己找樂子。套句女兒的話:「森林浴+漫畫,一極棒!」;



兒子則坐在庭院裡打他的PSP遊戲。雖然還是都市小孩習慣,但在森林裡頭,就算枯坐也健康。



溫泉,自然是Villa裡的表現重點。在兩面環窗的浴池裡,一邊泡著碳酸氫鈉泉,一邊推窗呼吸芬多精,不蓋你,空氣都是香的!



美中不足的是,飯店雖強調德國進口衛浴,卻未準備洗溫泉必備道具小木桶。



@戶外SPA也好玩


在房間裡泡完澡,一戶戶Villa的都市客,都走出來散步。



還沒泡過癮?戶外溫泉SPA也充滿樂趣。有溫水戲池,也有小孩形容快被凍成冰棒的冷水池,還有幾乎可以川燙肥肉的高溫池。



@森林導覽一極棒


清晨早起,還可以參加飯店免費提供的森林導覽。導覽員常識豐富,幾乎沒有不知道的植物。



整個行程約50分鐘,很適合都市軟腳雞健行。有點累又不會太累。


崖薑蕨,經常攀生在林木枝幹間,可做傷藥。


山棕,是爺爺奶奶年代的雨衣(蓑衣)原料,現在可是國寶級的植物。它的花朵香氣濃郁,易招徠昆蟲;昆蟲又引來爬蟲類聚集。



不起眼的山棕,卻可自成生態體系。蓑衣一件十來公斤,甚為笨重,古時農耕漁獵遇雨,真的十分辛苦。然而蓑衣排水性超強(用現代語來說,大概是奈米現象了,哈哈),也算是大地對古代人的恩典。


九芎樹,質地堅硬,可做枕木、農具。由於樹幹太光滑,渾名「猴不爬」,因為連猴子都難以上樹哩!


一堆竹棍?既提供體力不佳的健行客當「第三隻腳」,也可用來「打草驚蛇」。



春雷後,森林區內難免有蛇類出沒,導覽員傳授絕技:如果打草沒有驚到蛇,卻正好跟蛇打了照面,別怕,只要一招就夠了───站立就地翹起腳尖(腳跟仍著地)不動,蛇立刻能辨別這是「請勿侵犯」的「肢體語言」,沒幾秒鐘,牠就會自己調頭爬走了。


這是樺斑蝶愛吃的馬利筋,全株都有毒性,誤食會有發燒、呼吸困難現象。



咦?那樺斑蝶怎麼不會中毒而死?導覽員解釋,樺斑蝶吸食馬利筋的花蜜後,會自動過濾毒素,並儲存在體內。幹麻呢?嚇走它的天敵!毒物難為食物啊!


由於時節不對,來到蝴蝶谷並未見識到滿山蝴蝶,偶有蝶蹤,照相技術不佳,未及捕捉倩影。


據導覽員說明,此地早期確以蝴蝶量多知名。四十年前,當地原住民一天工資不過台幣卅、四十元,捕捉蝴蝶所得,收穫豐的話,一天上千元也不是問題。花蓮森林鳳蝶形美體大,當年日本人甚愛蒐買作為標本。


長年濫捕的結果,蝶群自己進化,翅形變得較接近三角形,體型也較小,以利於快速度飛行。



@馬蘭鈎溪寶藍驚豔


導覽終點在馬蘭鈎溪告一段落。這條溪曾因桃芝颱風,改變地貌,現雖河床變淺,但仍保有非常美麗的寶藍色,偶見水緣,有朦朧的灰白色,那就是大理石裡頭的鈣礦成份啦。



為了護溪,馬蘭鈎沿溪不得游泳、釣魚,且村民自發組成清潔隊,每月全村巡溪打掃,撿拾垃圾。桃芝颱風曾造成附近的光復村滅村慘劇,原來的石造橋全垮,變成今日的吊橋。但當地人沒有因此怨天,反而轉化成更為愛惜鄉土感情,全力保護溪流的美麗。


這裡要轉個彎,介紹一下導覽員。這位小哥是渡假村員工,年資兩年。清晨當導覽員(才就任六個月),白天開高爾夫小車,接送遊客,晚上竟然還可以跳山地舞娛樂嘉賓。我們二月中旬到訪的那天,正好是他首度下海擔任舞群。


本來以為他是大學森林系還是生物系畢業的,但他說不是,所有的生態常識,都是到蝴蝶谷後才慢慢學的。我們笑問他是不是太愛賺錢才會身兼三職,他回答,當然要趁年輕多賺一點,但是「喜歡這裡,就會想對她了解更多。」他說。※


 


左為清晨的導覽員。


延伸閱讀


苔痕新綠--蝴蝶谷續記


 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