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在深夜雨中見到西班牙館的時候,東方藤編的波浪造型,像鬥牛士揮舞的大旗般,在黑夜中閃動,撩撥觀眾如狂牛般的獸性。



我發誓,無論隊伍多長,我都要來朝聖。





第二次再見到,是個晴日當空的下午。隊伍,真的很長,反折三大來回。



要不要排隊?「我發誓」的雄心壯志,變成疑問句。


我先走到不用排隊的非洲聯合館,再探克羅埃西亞館。沒排隊的代價是──如果大老遠飛來上海,只看了這些館,那真的會想撞牆。


(我對不起設計非洲聯合館的台灣團隊……..,雖然「非洲的微笑」浮雕很有力度,但其他館設,只能說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……


走出不排隊館,堅定走向排隊館的決心。


等待進入西班牙館的隊伍末端,不斷有年輕小伙子插隊,館警雖嚴行制止,但管得到東邊,理不到西邊。


坐娃娃車嬰童及80歲以上的老人有專用道,不必排隊。由於陪伴者可同行,也未管控陪同者人數,觀眾會發現,這時老人都變得很幸福,同行友人兒孫一大串,像綁肉棕,老人也樂得帶他們招搖過市。


隊伍行進比我想像中快,原預計排隊兩小時,才50分鐘就達陣。原本以為自己很幸運,後來才知怎麼回事。(容後分曉)


西班牙館服務員的制服很有型,類沙漠迷彩的半軍裝半休旅裝設計,很有今年的時尚感。



除了東方臉,一半以上都是西班牙面孔的酷男靚女。遊客搶著跟帥哥拍照,老害他們耽誤工作。



我雖然也很想拍下西班牙潮男,但總覺不告而拍,太沒氣質,只好一直裝風度了。


後來一位不算漂亮但態度親和的女館員,見我欲拍還羞,展露鼓勵性笑容,我才按下唯一一張近身快門。


老外服務員都能講幾句中文,但表達的方式,實在很……路邊攤


「往前走,有跳舞」,「對,真的有跳舞!」……西班牙酷男操著怪腔講普通話,配合手勢,鼓勵群眾快速前進。不知怎的,總覺得他的表情有點輕蔑,把當地觀眾當成進馬戲團看熱鬧的鄉下佬。


會插隊的觀眾的確水平不足,但也有其他訪客啊。


第一進的主題是「起源」。


幾百人瞬間進入幾乎不見五指的深洞穴,摒息等待即將發生的showtime,被輕蔑的情緒,一下子就拋到腦後。




剛開始看見岩壁海浪,波濤洶湧;鬥牛舞的音樂隨即響起。窈窕西班牙舞女,在忽明忽滅的燈效中,舞動身影。



人群雜沓,本來想要經營神秘洞窟氛圍,效果大減。是不是應嚴格控制入場人數,以體現展館設計的精神?


原來這就是縮短排隊時間的處方。


我看網友的文章,有人搶在晚上九點前後,閉館前的時間進來西班牙館,沒排到隊,每一進的設計都可充分感受,那才叫看世博吧。


第二進的主題為「城市」。


由於有太多人還迷戀在3D洞穴的光影中,徐進第二進館的人潮較稀,得以行色從容,定心下來欣賞由五道角度各不相同的巨型布幕,交錯展現西班牙的城市精神。


當天花板布幕秀出精緻藝術及工藝作品時,左方的壁幕,正以快速剪接的節奏,訴說從古到今,從幼童、成年到老年,西班牙人,如何沈浸在隨音樂起舞的快樂人生。



視覺焦點的直立型主螢幕,則從一張黑白婚禮照片開始,如拼貼般,不斷浮現各種世代的臉孔,直到布滿螢幕。活脫是成語「瓜瓞綿綿」圖像展示法。



前頭我覺得爛到爆的克羅埃西亞館,其實也是利用螢幕走廊、拼貼型影片,表達國情。


西班牙也做螢幕秀,內容也簡單易懂,只不過螢幕擺設方式立體化,主題、副題清晰,選擇播放的照片較為精緻,竟然能營造出氣勢萬鈞的效果。



可見得沒有絕對的爛主意,只怕有怠工的思維。


第三進光線一亮,柳暗花明忽見陽光大廳。



原來藤編外牆,全為了第三進的效果。


陽光篩過藤編結構,灑在巨型寶寶的身上,營造出非常飽滿的視覺溫暖與幸福。


主題為「未來」。嬰兒與光明,確是符合邏輯的設計。



巨嬰周遭不斷冒出透明泡泡,加強歡樂與嚮往的氣氛。寶寶身邊還有幾座飛碟型的螢幕,展示兒童教育的規畫與構想。



呃,well,空間氛圍的營造很成功,但這尊被暱稱為米格林寶寶的Giant baby,眼睛會轉動,眼皮能開闔,但有些角度線條表情其實有點僵,甚至有點不可親(我不會被丟石頭吧?)。



如果以求知的心情闖關,西班牙館,未免有質勝文之歎。但如果是欣賞館內館外,藤編構面營造的空間感和創意,絕對有榮獲建築獎項的實力。


這是520日參訪的當時心情,後來才知本館和英國館,同時在五天後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與國際建築大獎,如今道出感想,反倒像馬後炮了。*




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


上海世博多數的館別,都是以外裝吸睛,內裝好壞要等排隊進了場才知道。


義大利館最厲害的地方就在這裡───把內裝變成外裝,有沒有料,從外觀便能一見分曉。


正門外,一座銅雕的馬可波羅之門(篇首照片),以幾何圖形構圖,卻展現古典精美且雄偉的氣勢, 在黑夜中透散著歷史光輝的悠長深遠.....



綠色透明水泥+玻璃帷幕牆,羅馬式的拱門浮雕在帷幕內招搖,誰能抗拒誘惑?


每天都見到義大利館被擠爆的消息,我卻在一個下著大雨的夜晚,趕上閉館最後一班車,幾乎沒有排到隊,就閃進義大利館。哇啊,好想去買樂透。


水泥牆乍見之下並不透明,但這是台灣和義大利合作開發的綠色建材,白天有透光性,節省光源;夜晚則在燈光輝映下,讓室內空間產溫暖又空靈的氛圍。


在門外你就知道會穿過浮雕拱門玄關,真的來到門下,還是倒吸一口氣。



拱門都是「頂天立地」,「長」在藍天下,誰見過在室內冒出來的石雕拱門?(其實在英國VA博物館見過,但都是斷垣骨董,端不出這般氣勢)


拱門後視覺一變,大辣辣地展示從過往到今日的汽車工業。


氣派非凡的骨董車,與義大利航空支持的摩托車車隊,賽車手專用「腳套」,鼎足而立。百年來,義大利就是有「型」。






一樓展區,是義大利工藝的極致表現。汽車、時裝、音樂、家俱設計,分別以驚人卻簡潔的手法,表現義國實力。






向來喜歡義大利極簡風的座椅,外觀有如「一筆劃」的勾勒,讓人坐得舒適,充滿設計感的線條,又彷彿在空氣中靈動。



各式的小椅子變成天花板的垂飾,吊燈變成立體雕塑。高跟鞋的鞋跟是更多的高跟鞋……..






工藝作品的「陳列」,被設計師玩出了幽默;牆面更有新把戲──硬梆梆的力度,竟能由二度空間,穿透到三度、四度空間。


這一面立體管弦樂團之牆,被趙少康形容「不過是掛在牆壁上的幾張椅子」,卻是我最感動的空間。



出差上海前夕,主持孩子學校一場弦樂晚會,匆匆打包上飛機,還沒來得及與女兒討論她當晚的表現,有好幾首曲子非常動聽…….。眼前猛然出現這麼大的管弦樂團,儘管空無一人,卻如有餘韻繞樑……..


我們習慣「平視」管弦樂團,當整個舞台被「豎」起來的時候,它在空間中會產生一種奇妙的對流感。也可能是電扶梯中庭設計別緻的緣故。遊客得先經過樂團之牆,時裝工藝秀場,然後轉進電扶梯,冉冉而上,穿越拱頂教堂式縱剖面,就像穿越實境與虛境交錯的時光隧道………



用了好多….刪節號,因為太多的讚歎,無語形容。


二樓有家義大利餐廳,明亮簡潔有型,平常是供餐的,我到訪時已打烊,正好讓人拍到乾淨的裝潢。



從天花板、餐具、桌椅,桌與桌的間距,都如古典樂般的漂亮、流暢,簡直是我的夢幻廚房!不過純白基調,很難抵抗中國菜的油煙,除非餐餐沙拉,不然,這樣的場景,真的只能是夢幻。



玩設計的義大利人真的太神了,我還在空想義大利佳餚時,下個展間,全部以食物為飾。



義大利麵化身為方格牆面,與葡萄酒組成的酒瓶牆,對視而立。天花板鋪滿倒立的乾燥罌粟花,橄欖樹則是唯一佔住空間的大柱。



義大利鄉村搬不進來,但想像和氣味,可以神遊體驗。


最靠近出口的展示空間,是一間「純廣告」:


米蘭.2015.世博。


走出義大利館,心神蕩漾。是不是開始為五年後存錢?


翌日,特別在大白天回訪義大利館。只拍到局部的排隊隊伍,就已十分驚人。



但是,你如果只有一天時間逛世博,至少選一處你願意為她心甘情願,漫長守候的大觀園吧。*

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


出差上海,看世博的念想,真的是很難抗拒的貪念。


上周二公畢,已是晚上九點,還下著大雨。但無論如何都要看世博。


出租車司機問:「到幾號門」?


午夜即將閉館,這時間那還能顧慮從哪兒進。


「愈快愈好,選最近的。」答道。


那夜交了好運,司機很快開到八號入口,一進場就是最想去的歐美區,讚!


踩著來不及換下來的高跟鞋,到處小跑步,那個館開著就衝著哪裡,無從選擇。


沒想到第一站就被感動了。


雨夜中的加拿大館,炫魅的夜燈像迷魂香一樣。(見篇首照片)


深寶藍的LED燈牆迤邐,彷彿誤入加國湖底世界,進場的氛圍,充分掌握扣人心弦的效果。





本屆世博的主題是城市,但加拿大不主秀瑰奇大山大水,要拿什麼展現都會的生命力呢?


答案是運輸。


加拿大館以抒情炫奇的敍事法,闡釋交通運輸如何串連了人與人的感情。


來客以手指輕拂水面(不必真的碰到水),點水立成漣漪,櫛比鱗次大廈瞬間浮現。點水成樓的驚喜,非常有創意。



動動手之後,若雙腳也蠢蠢欲動,騎騎自行車感受虛擬的加國都市及鄉村漫遊,僅管周圍人聲雜沓,但試乘人太入戲,渾然不覺。



再走進半弧形幕劇場,剛開始還不知怎麼回事,幕前的空地,自然引人入座。隨著耳畔的新世紀音樂,加國都會的快節奏,火車通行的鄉村小站,慢步調的田野如詩,一幕幕映入眼簾。





突然間,下起大雨,視線完全模糊。定睛一看,原來螢幕模擬轎車車窗的視覺印象,難怪作成150度視角的圓弧螢幕。



世博各館以大型布幕展現都會之美的國家非常多,加拿大館布幕既不是最大,也不是最炫的,卻是令我最感動的手法。也許是燈光、音樂、進場層次的設計,特別有情調,也可能是我挑了冷門的時間來,不必排隊,人潮最少,心情也最好的緣故。


如何選擇下一個館呢?


已近深夜,大部分館場都關閉了,我僅能「聽聲辨步」,那裡有小跑步聲,就往那裡走。


館外世博管理員,常會用半要脅的語氣喊著:「趕快趕快,再XX分閉館,不跑步我關閉了。」


像羊群一樣被趕來趕去,其實不太舒坦,然而,世博難得一見,但是又奈何?


盲目的跑進戴著金冠的白色館場,一邊跑一邊問人什麼館?才知闖進俄羅斯館,真的是瞎逛。



俄羅斯以能源運用及學童觀點,表達對未來城市的想法。


鮮麗逗趣的立體塑品,都是俄國兒童的想像。名為「Bright spots for better city」。喜歡童話的孩子,把城市亮點設計成糖果屋;喜歡直排輪的男孩,把城市規畫成到處可以炫技的運動場。作品旁就播放主人的訪問錄影帶,為什麼想住在這樣的城市裡,創作者各有主見。原來這些作品都是由小朋友的平面畫稿徵選中挑出來的,再由專家做成立體亮點。很有意思的佈展方式。








 


相較於學童眼中的城市亮點,展現未來能源的方法,就傳統了些。


儘管館方作了乍見很酷的立體布景和走道,表現森林水資源,但布景就是華麗而已,與觀眾的互動並不多。



我的評價是加拿大館四顆星,俄羅斯館三顆,五顆星是義大利館(下篇分曉)。


世博各館內容精彩度差異懸殊,但建築物外觀本身,就是設計師的炫技場。


在閉館前幾分鐘,努力拍了一些歐美館外觀夜景,姑且一看。


塞爾維亞館像積木房。




大雨中的西班牙館非常有魅力(後來另找了白天去闖館)。






澳大利亞館拍的有點糊,sorry.



巴西館在夜裡仍不忘飆足球。



別被閉館後的比利時館靜謐騙了,她的入館通道設計非常炫奇,但白天完全看不見,因為該館每天送出一顆鑽石,白天的人潮多到爆。



葡萄牙館也有多人推薦,但已過參觀時間,空留夜館身影。*

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



什麼樣的老闆,不在門面張掛招牌,卻期待貴客主動推門而入?


什麼樣的旅館,索價不菲,卻對客人說:「喔,歡迎你住在這裡,但請看看對街的房子」?


什麼樣的飯店,佈置得宛如裝飾藝術館,卻無傳統型式的接待櫃枱,只靠著Notebook,隨著客人移動,就地辦理Check-in?


瑜舍,就是這麼一間不按牌理出牌的另類五星級酒店。


飯店英文名稱the opposite house(CI全部小寫,無大寫字母),雖與中文譯名沒什麼關聯性,但如此低調、自謙,反而令她充滿神秘的魅力。


不知是否因名結緣,我入住這家被稱為「後奧運時代」的瑜舍(200811月開幕),完全出於隨興,事先沒有任何安排。


「自由」一年多後,終於下定決心,在今春重出江湖,接受一份全職工作。一赴任,立馬兩岸奔波,在北京開了三天的會。返台前夕,信步走到使館區閒逛。


甫掙脫嚴冬的行道樹,春芽隱而未發,瘦幹禿枝,在餘暉中別有浪漫情味。



使館區接連著老外最愛的三里屯,早年以「酒吧一條街」知名。幾年不見,酒吧散去大半,舊房矮舍被改造成洋風的Village,名牌精品的購物、美食,以及文創休閒區,街廓公共傢俱,極具設計感。


三里屯得名,來自「距皇宮城牆三里的農舍」,如今被香港太古集團改造成Village,有點像被淨化後的日本表參道,時尚感十足,但少了一點車馬喧囂的紊雜,更為穩靜、清爽。其中一棟宛如城市綠洲的怪房子,沒有任何招牌,似乎刻意低調,卻又安裝一扇巨大的仿古木門,超級吸睛。




 



原以為是一家裝置藝術館,透過櫥窗,看到一組由藍花碎磁拼接的立體男女裝,立刻把我鎮住了。



 



推門而入,敞亮明淨的大廳,什麼商品都沒有,看起來像服務員的潮男靚女,又穿得很casual,真是謎樣的店。


下面這張宛如藝品的展示牆,就是本店的"櫃枱"。



我和同行同事一知道這是名為「瑜舍」的旅館後,好奇心全被挑逗起來。但礙於高昂的價金,對於是否在返台前自費奢侈一晚,猶豫不決。


最小的標準房45平米(約13-14坪),一宿要價1850人民幣,外加15%服務費,總計約一萬新台幣,兩人分攤,一人也要出資5000元,痛。


這還是淡季降價優惠,旺季標準房一晚,至少得2200人民幣以上。


我們向一位「潮男」接待員索取飯店brochure,明明以「普通話」溝通,他卻因英文版本用完,只剩中文版本而頻頻道歉。.


(老兄,給我中文版當然更好啊.)


難道我們長得像ABC?或者飯店訪客通常只要求英文版brochure


適值晚餐時分,我們決定先就地用餐,感受一下服務品質再說。


我們選飯店裡一家供應南歐、南洋料理的開放式餐廳,明麗透淨的裝潢令人神清氣爽,



雖只點三道菜,羅馬凱撒沙拉、越式生菜春捲、椰汁咖哩牛肉飯,烹飪表現手法平實,但食材清鮮、有機,連白飯都細心拌過一點椰汁及高湯,確能吃出廚師的精細──還未用畢,我們就拍板了──就住一晚吧!



我們坐在低敞的沙發,等待這對帥哥美女接待員為我們辦理入住手續,



夜色屆近,窗外對街的房舍依舊清晰,室內外的穿透性十足。遊目四望,當下就能體會,所謂the opposite house趣味了



進一步獲悉瑜舍的設計者,所有的疑問,豁然開朗。


飯店設計手筆出自日本知名建築師隈研吾(Kengo Kuma),北京位於長城腳下的公社「竹屋」,也是他的作品。隈研吾在日本則以東京「三多利美術館」、大阪「水玻璃」等作品知名,被認為是繼安藤忠雄、伊東豐雄之後,最耀眼的大師。


他從不刻意追求象徵意義,或者視覺的炫目,且認為建築不是為滿足私欲,而應成為城市中的綠洲。所以對設計者來說,瑜舍之所以如此低調,不但是自然,也是本然了。


飯店經理表示,瑜舍大廳每一季都會更換一次展覽,我們所看到的是裝置藝術,白天看來空靈,夜裡氛圍詭魅,耐人尋味。




 



客房有幾分瑜珈與禪風的意味,走極簡風格,連桌燈都十分簡潔有型。




 



榆木傢俱、橡木浴盆,雙洗臉台,完全高檔休閒路線;浴帽、棉棒等衛浴品,則置於小化粧包內。




 



 



浴巾浴袍則慎重地置入藏寶箱似的櫃子,體驗開啟紅木箱取件的感覺,很有尊榮感,嘿,自個兒不自覺「端」了起來。



客房內隱藏式吧台,玄虛特別多。接待員說明,因為房價不菲,所以吧台及冰箱所有飲料、零食,全部免費奉送,讓客戶窩心些。



羊毛出在羊身上,其實這也算使用者付費啦,但提供的小食都很高檔,各式礦泉水、小點心,甚至自有品牌的爽口糖,即使吃不完,都會令人想打包。



四種以上的高檔茶包備品,最能投我所好,連咖啡即溶包都特別選用有機產品,很令人驚豔。



辦公3C用品插座、接線,一樣不缺,還真是我在各地差旅住宿中首見。



我把筆電中,兩個寶貝四年前在英國巴斯拍的合照,接到液晶電視大螢幕上,稍慰鄉愁。



然而設計師為了「玩」美(也許精神上是自求完美),有些客房設計執著於成就視覺的統一性,犧牲使用者的舒適度,確是美中不足。例如長方型橡木大浴盆,既深且大,卻無任何扶手及止滑設計,像我這種身量近170cm的高大女性,都不免深陷澡盆而「失足」,其他東方女性可想見一斑。除非,旅館設定只接待身高185cm以上的男女老外、、、、、。


衣櫃開合,也為了遷就外觀的「無痕」,不時卡櫃(撞到抽屜),並不順手。


健身俱樂部的設計及管理,也缺乏五星級的體貼。


溫水游泳池的氣氛很不錯,曖曖紅光營造的性感,很適合情侶夜游(只可惜我當夜是獨享泳池啦)。



淋浴間盥洗設備,也保持一貫的極簡低調。



不過,淋浴間燈光實在打得太暗,地面也缺乏防滑設計,我又差點二度失足。


原想在泳池淋浴間享用桑拿設備,但蒸汽室未啟動,還得等候15分鐘才能「蒸」,屆時,我大概冷斃了,便作罷。


即使是使用者過少,為了節省電源而關閉某些設施,當有房客進入健身俱樂部時,至少應事先詢問是否使用桑拿室,以利於早作準備吧?


一夜「凱子」雖未完全盡性,但有一項設計超優,值得大力推薦。


那就是客房的隔音一流,且有電腦智慧感濕裝置,只要房客一進入房間,恒濕系統立即啟動。三月北京,白天雖有攝氏十來度,夜裡卻僅有五六度,不靠暖氣無法入眠,但有暖氣又薰得腦昏鼻乾。瑜舍之夜,由於呼吸舒適,是這次我在北京四宿中,唯一一晚沒有乾燥到流鼻血的舒眠。


體驗經濟的滿意度,的確很難感受完美。但不也正因為不完美,讓我們找到下一次努力的機會點?


無論如何,初始雖因荷包失血有點心痛,但繼而一想,這點代價就能體驗國際大師級隈研吾的城市綠洲學,這份因隨興帶來的好機緣,確實值得感恩。*

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


瘋狂的行動從一幀春聯開始。


近兩個月來,有一個半月都在台大醫院擔任病患家屬,偶爾進得家門,也少有過往閒情逸致,四處蒔花弄草。


昨晚,福至心靈,突然想把掛在主臥的字聯移到客廳來,只因為那是一幀春聯,紅襯墨痕,喜氣。


春聯是書法名家黃金陵先生的作品,18年前一場春聯義賣活動中,他應我的要求,寫了「春風」兩個字。


自號「瑤光」的金陵大師,是長輩的舊識,對我十分親善,所以當年才敢沒大沒小的,要求名家題寫我喜歡的字面。


無心插柳,白牆紅字,有如畫龍點睛,彷彿有了生氣,總讓人想多做點什麼。



今日外子三天的化療行程告一段落,我們從醫院返家時才早上十點。我匆匆到超市買了一點菜,當成辦年貨;下午跑一趟建國花市,邊走邊回想家裡還有那些年節「道具」,胡亂買了一點應景花卉,能否弄點像樣的布局,事先是沒底的。


回家後搬出所有可能用得上的花具,開始DIY


買了一盆雙色菊,想搭配舊甕擺在門口,無耐盆大而甕口小,我只好削足適履,刮去外土換小盆,陽台搞得七污八亂,但成果很不錯。


客人還沒進門就眼前一亮,肯定笑容可「菊」呢!



最傷腦筋的是孔雀翎。


今天沒買這玩意兒,但它必得是本夜迎春準備的重頭戲。


半年前,公公不知何處買到百支孔雀翎毛,很興奮地分送晚輩。我扮乖領了12支回家,其實轉手就塞在角落沾塵。明天公公就來吃年夜飯了,沒有孔雀翎裝飾讓他驗收,還真過不了關。但實在想不出生鮮花卉如何與禽羽搭配的方法,只好把去年聖誕節的裝飾品還原幾樣,湊合一景。


拿來插羽毛的金色方瓶也是舊物,漆色斑駁,原想用紅紙親手書寫「春」或「福」字聯遮醜,實在沒時間練字了,順手剪個虎年紅包袋貼上,美感差強人意。


孔雀翎「樹立」在全客廳最顯眼的地方,如此一來,公公來吃年夜飯時,一定不會漏看,這算「孝媳花」吧?



公公為人寬厚,不曾因我怠慢家事或疏於噓寒問暖而有任何怨言,人前人後總誇媳婦好,我能回饋的,只能是拍馬屁本事了。


銀柳算是莫名其妙買下的春花,整個花市都在賣銀柳,從第一攤走到最後一攤,一再視覺殘留,彷彿被洗了腦,呆呆的抱了一束回家,卻不知要拿這身量高大的植物怎麼辦。


最後清出外子放高爾夫球袋的角落(球袋呢,就懇求兒子抱到他的房間暫時收留),再找一片陽台用過的伸縮竹柵當背景,搞點懷舊情調,既不中也很遠,美學教養不足,很像「撒鹽空中差可擬」那個笨蛋的手筆,哈哈。



最後處理的,其實是最先買下的繡球花。藍紫的花球好迷人,在只問浪漫不問實用的衝動下,第一時間就抱回一盆,回家後為了如何安排她,反而最費神,因為花型和色澤,與前面所有的布置,完全不搭調。


外子住院期間,收到多把親友慰問的花束,花謝了,可用的包裝都被我留了下來。找了五六張混搭來襯托繡球花,雖然有點喧賓奪主,但在心情上讓我有被朋友關懷包圍的感覺。



我把繡球供在書櫃頂上,氣質出眾,吸引13歲的女兒湊上前端凝。


「媽,繡球花好漂亮喔,如果有香氣就更棒了!」


怎麼會不香?這幾個月來,女兒的爸雖說在癌末關頭奮鬥,但有好多親人故舊親力親為,盡己所能為我們提供各種關切。


我們所承受的,遠遠超出我們所應得的,周遭何處不馨香?


有人說,不生大病不知人緣原來這麼好;


我們卻不敢因此自許為福報


天地人間自有情,


有需求,坦然受


有能耐,就大方布施。


施與受,都要謝天。


虎年迎春,祈願生生不息。*
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

 


這幾個月來,Blog寫得意興闌姍,其中一個小原因是,一向爽朗健談、活動力超強的外子,突然生了幾場大病。


從可控制的糖尿病,到生死關頭的癌症轉移,每一關都有我們自己的疏忽,更有醫護的輕忽,兩大係數相乘,演變成幾乎無法煞車的後果。


這篇小記一口氣寫了五、六千字,實在不是適合放在Blog的長度。過程也不值羅縷記存,但這陣子來的藏在心中隱而未發的低氣壓,實在需要透透氣,姑且當成喃語。


此外,有幾個重要且被疏忽的關鍵,或有助於格友引為警愓,因此不得不長篇贅論。


(寫得太長,牽托一下,給自己台階下)


一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切勿輕忽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


今年八月,一向人高馬大的外子,清減了兩三公斤體重。


剛開始我們都很開心,以為是長期飲用蔬果汁發揮了功效。


我從去年夏天開始,為全家人打生機蔬果汁。有機蔬菜+各色水果+少量堅果+亞麻仁粉等,夏日每天喝,冬天兩三天才打一次。效果很不錯,我臉上的黑斑淡化、外子的血壓數字變得漂亮(他有高血壓,以往是服用降壓藥也無法天天穩定),美中不足的是,他想依賴蔬果汁減肥,一年下來不過瘦三公斤,實在杯水車薪。


所以八月份他又瘦了幾公斤下來,我們還以為蔬果汁圓了減肥夢。


這時他因前列腺輕微發炎,在U醫院泌尿科看診後,服用了幾周抗生素及消炎藥品。


九月,體重續減。


我們問醫生:「消炎藥會導致體重減輕嗎?」醫答:「不無可能。」


我們決定去做健康檢查。但因抗生素療程還沒做完,夫妻倆都認為,最好等療程告一段落再健檢,檢測數字應會較準確。


截至九月下旬,外子在一個月內瘦了11公斤,每天拼命想喝可樂,人也容易疲累,我們懷疑是糖尿病。顧不得抗生素還沒吃完,馬上花大筆銀子,到一家知名的L健診中心全身檢查。


本來預定一整天的檢查,部分報告數字出爐後,下午兩點,中心醫生建議外子趕快去住院,下半套檢查等出院後再說。


原來他的血糖及醣化血色素太高,再拖下去絕對有生命危險。


我們立刻到離家較近的U院掛急診,入院兩小時後,收到「病危通知單」。


他的飯後血糖飇到800(正常人180以下),醣化血色素14.9(破表,正常人6以下,對照表也只列到12),醫生說,有的人血糖500以上就昏迷了,外子猶能正常對話,神智也還清醒,很幸運。


至此,我們很感謝L健診中心的醫生反應快,否則後果不堪設想。(後來才驚覺他們有重大疏失)


二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健康活力,有時是最危險的假象


外子大學時代專修食品及化學,對飲食起居的保養,比我還講究。


年輕時代經常應酬,但隨著年齡增長,近年雖未戒煙酒,但已大幅控制,自己大減應酬次數,加以素來雅好運動,不出國時,幾乎每天游泳、三溫暖、散步,早睡早起,一有空便到戶外健行。除了稍胖,有一點高血壓,直可以「身壯如牛」稱之。


他日常則樂於做家事(無論我忙不忙,他只要在國內,幾乎包辦所有家務),喜與鄰里交好,假日不時主動打掃社區環境,說話聲如洪鐘,生性幽默,附近街區的商店與他無不熟稔,我們到小店外食,不時得到免費小菜招待。我因此常笑稱他「里長伯」。


這樣一位活力十足的男士,誰會想到他可能已經病了很久?


九月底住院時,醫師認為醣化血色素能飇到這麼高,肯定非一日之寒,絕對是積年累月所致。


     我們自己確有疏忽!一些訊號早已亮燈,但警覺性太低。


訊號1:鼻血不止


四五年前,因擔心應酬過多出毛病,外子連續多年都有做體檢,我們原猜測可能會偏高的膽固醇、三酸酣油脂卻都沒問題,久而久之他便相信只要好好保養,應該就無大礙。所以近年都未再作健檢。


兩三年前他因流鼻血數天不止,才發現有高血壓,此後長年吃藥、運動控制,沒再流過鼻血。再者由於精神體力如常,也沒想到再花錢去健檢。


訊號2:過於自信


我因長年為職業婦女,三餐問題,家人不是外食,就是依賴外傭打點。去年辭工,由專職轉兼職,第一件事便將外傭解約,親自打點家人早餐(沒有勤勞到天天做,但一周至少準備三至四回),每周也會做一兩回晚餐。


我除了打生機蔬果汁,餐點儘量以有機蔬果及清淡的白肉為主,無肉不歡的外子,因肚明蔬果功效,也確實大量食用,但常忍不住到小吃攤打牙祭。住家附近有小夜市,美食如雲,他經常購買炸雞、胡椒餅、燒臘雞鴨當零食,還有每天半包至一包淡煙不斷。


只要我一勸誡,他便回應:「我不吃肉,會餓到發抖;而且我喝很多水,吃很多青菜,也做很多運動,煙也只抽那麼一點點,你不必擔心啦。」


早在兩三年前流鼻血事件發生,我便強力要求他戒煙,而且還拖同樣是老煙槍的公公下海,請他陪兒子一起戒。


公公很阿莎力,一口便答應了,隔天便戒,迄今身體也因戒煙,膚色變得健康。外子則玩追迷藏,忽而戒忽而不戒,為免夫妻磨擦,久之我也不再勸說。基本上他認為我是婦人之見,大驚小怪。


訊號3:健忘、視力模糊


其實外子在九月份健診前一兩周,已有嚴重的健忘毛病,同一件事得跟我交代三次以上(他都以為自己沒講過),我還譏笑他,太久沒出國做生意(他是自營貿易商,此前剛好兩三個月都沒有安排需要出國的行程),變得像嘮叨老爺。殊不知這可能就是血糖過高引起的神智衰退現象;此外,他也常嚷著視力模糊,而我們都以為是老花眼(外子48歲),後來才知這也是高血糖引起的病變。


三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醫護的精細比親切重要太多


住進U院十天,血糖得到良好的控制,因脫水而劇減的體重,連續補充點滴,很快恢復到八月之前的體重。此外,U院醫護也十分親切,期間除了需自費150元才能得到營養師健康諮詢不太值得外(這位營養師的解說力,不及後來在E院遇到的衛教師十分之一),其他,沒什麼好挑剔的。


L健診中心客服,也多次來電慰問,關心後續病情發展。老公覺得L雖然收費不菲,但服務好,也算值回票價。


但在U院住院期間,外子兩次肚痛如絞,全身冒冷汗,醫生很快就做了處理,並判斷可能是服用糖尿病藥物metformin過敏所致。這顆藥可抑制糖份吸收,對糖尿病很重要,醫囑沒有替代性藥物,而過敏也會因為時間的適應,漸漸得到改善,他一邊減輕了用藥份量,一邊寬慰我們不必擔心。


老公懷著「毋恃敵之不來,正恃吾有以待之」的長期抗戰精神,經常與我們以為的「藥物過敏」對話,每天都會因間歇性的左下腹悶痛,不適一兩個小時。


出院三天後深夜,他突然腹部劇痛,無法站立,比之前任何一次都嚴重,我們火速返U院掛急診。


直至清晨六點,疼痛指數大減,我們才回家。急診只能做止痛處理,並無進一步檢查,外子立刻上網掛號,隔天請U院原來的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,再診察一次。


醫師仍認為是藥物過敏問題,沒有安排進一步的檢查。


由於外子喜愛交友,開朗健談,住院期間與醫護打成一片,U院主治大夫還特別交代,以後萬一又發生劇痛,不必掛急診,直接到原住院樓層來,護士就會打電話通知他來處理。


看倌覺得這樣的醫師好不好?超級親切吧?


我們當時也非常感謝U院醫護。


此後不曾再劇痛,只有悶痛。


這時,外子友人極力推薦E院一位糖尿病名醫,我們還透過各種人脈關係才掛上號,發現名醫看起來穩重親切,而問診前的衛教解說人員更是一流,在好奇寶寶(外子)一個小時的折磨下,那位美麗的衛教師依然腦筋清晰,很耐煩且保持笑容的提供很好的糖尿病照顧知識。


我頗中意E院,但該院離家實在太遠,舟車勞頓,而U院離家僅15分鐘腳程,且醫護親切,外子堅持還是信賴U院即可。


自出院後,我們對飲食選擇超級注意。這裡插播一下,由於外子天天需測飯前飯後血糖值,因此我們幾乎是用自己身體,實驗食材良窳。


假若菜色、烹調方法相同,僅主食不同,食用十穀雜糧飯,和白米飯,飯後血糖可差距到30-40.


所以粗糙的雜糧飯真的是超級健康,格友不要再猶豫,儘快更易主食習慣吧!


 


走筆至此,還沒有提到一個大盲點。


在L院的前半套檢查報告,總共經歷四大醫生親眼過目。


L院健診醫師及副院長,U院新陳代謝科主治大夫。E院的糖尿病名醫(也是知名教授)。


報告中有兩項驗血結果,很明顯披露除了糖尿病以外的健康嚴重警訊,但從頭到尾,沒有人搥我們一棒!


 


四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基層醫療網是否健全,比名醫重要


外子自發現糖尿病三個月以來,血糖控制得非常好,但隱隱腹痛始終沒有解決。


他念著那家貴族L健診中心已繳了全套的錢,但後半套檢查一直沒做,上周二約了時間,把後半套做完,包含無痛的胃鏡及大腸鏡檢查。


內視鏡檢查果然是照妖鏡,當天L院醫生便告訴外子,檢查結果,應患有第二期乙狀結腸癌(大腸癌的一種,位於直腸以上的大腸轉彎處),宜儘快住院開刀。


因外子信任U院,L中心的副院長便轉診U院的消化科主任開刀,因聯繫得宜,外子立刻看了該主任的門診,決定上周四住院,本周一開刀。


我上網查詢U院主任口碑,確是名醫,病患口碑也不錯,但總覺得所有的流程過於快速、順利,反而讓我有點「墨非」起來(墨非定律是,直覺得有問題的地方,肯定有問題)。


我決定去麻煩朋友。


八年前,我因故到T院求診,因有共同的興趣(喜玩3C產品),而與T院P醫生投緣,承蒙不棄,這位大名醫將我視為忘年交,找我去參加過幾次餐敘。


平日無事,偶傳簡訊相互問候,但因對方實在有太多病患需要照顧,非不得已,我極少主動去電叨擾。


P醫雖是消化系專家,卻非專攻大腸,按理不應找他求診,但把大腸視為消化系統一部分,也不能說不正確,重要的是,我相信若需轉診,至少他絕對會給我值得信賴的建議。


外子在T院沒有病歷,必須經過漫長的初診階段。


T院名醫的初診病患,照例都由資淺的醫生先問診,製作詳細的基本病歷,再交由主治醫生看診。


問診是位年輕的女醫生(很後悔忘了注意她的大名,後問),問我們為何來看P醫,身體有什麼問題?


我們大致描述因糖尿病在U院治療及腹痛症狀,接著把L院的檢查報告遞給她。


女醫生先逐項摘要報告內容,填進病歷,看到「腫瘤標記」時,她突然頓了一下。


「哇噢,你的癌症標記是正常人的十倍耶,幾乎可以確定有癌症,怎麼這幾個月來都沒做進一步的檢查?」


語畢,她突然感到自己過於嘴快似的,連聲抱歉,並接話說,U院一定是覺得血醣狀況太緊急,不得不先處理,後面一定會打算做其他檢查云云。


我和老公對看了一下,兩人眼神瞬間都垮了下來。


女醫師看到的是前半套報告,也就是兩三個月前,三家不同醫療單位,四位大醫生都看過的那份報告。


但是--沒有任一位醫生──提醒,這個標記所顯現的問題很嚴重!


此話出自一位資淺醫生,令人無言。


她的醫術及判讀,應不會高過U院、E院,以及L中心的醫師,她所優於前者諸位的,就是一項「細心」。


回過神後,我安慰女醫師,她沒說錯,因為老公真的有癌症,並請她翻閱到一疊報告的最後面,附有大腸鏡檢查的照片。


事後我曾問外子,當初在L中心時,醫生沒有提醒過這項指標的嚴重性嗎?(L中心解說報告當天,我不在現場)


外子回憶了一下,當場看報告時,對方確有說腫留標記指數偏高,要注意一下,但沒有詳細說明可能會發生的後果。事後幾次追蹤慰問電話,也不曾提及此事。


如果,三個月間,有任何一位看過這份健診報告的醫生,能確實警告,至少能搶到任何一個比現在都優先的治療時間!


今晚朋友來訪,談起此事,我重新翻閱L中心的報告,突然驚覺,我們帶去給醫生看的報告,都是黑白影本(包括女醫生看的那份),正本是彩色版,檢驗結果的任何異常值,都以紅字標示,如果我們帶去看診的報告是正本或彩色影本,或許有助於抓住醫者的注意力!


五、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住院醫生的品質,也是生死門


T院是大型教學醫院,大牌的名醫平常要教學、做研究、看門診,病患住院期間,每周挺多親自探視一至二次,其他照料,除了護理人員的辛勞,多數要仰賴基層住院醫師的判讀,他們發現有任何異常,會立刻上報。


早年我在T院開刀時,初次被排在某日清晨的第一床(第一順位開刀),住院醫師在開刀前夕,自做主張又幫我驗一次血,發現某項指數偏高,深夜致電主治大夫喊停。如果不是這位住院大夫機警,我可能在開刀房產生併發症,後果不堪設想。我因而多住院幾天養身體,十天後指數恢復正常才開刀,癒後非常好,沒有任何後遺症。


外子這周日住進T院,也發生類似的狀況。醫院按照P醫指示,安排一堆檢查,但各項檢查的先後順序,由該科住院大夫及總醫師的安排,而確實的檢查時間,仍得依各檢驗單位依流量排定後,再通知該科護理站。


本周一,外子先被安排下午大腸鏡,晚上做CT(電腦斷層掃描)。


剛做完大腸鏡,外子因檢查間的灌氣,檢查後腹部疼痛,十分不適。回到病房,住院醫生雖說明這是正常現象,休息一會兒,排排氣就好,但仍在半小時內進病房探視兩次,讓我這病患家屬,感覺受用。


說來也奇特,T院是我看到住院醫生群最充沛的醫療團體。這周經常進出T院,不論何時何地,經過該樓護理站,總有五六位住院大夫守在站內。外子有事或有問題想找住院醫生,總在10鐘內就能見到他的踪影(本周我們遭遇的,都是同一位S醫生,除了CT排程問題,S醫生的解說力、問診態度及耐心,真的都非常好)。


我們也住過其他不同的幾間醫院,從來沒見識過住院大夫的資源及配置如此豐沛者,這應也是教學醫院的先天優勢。


再說另一事。


本來周一晚上才做CT,但當天下午CT室臨時通知有空檔。


我們抵達CT檢驗室,護理人員在外子手上埋好軟針後,示意我們稍等,因為檢驗室的醫生還沒等到大腸鏡的檢驗的病歷,暫不能放行(兩項檢查間隔時間不到兩小時)。


過一會兒,一位檢驗室年輕的醫師來道歉,坦承尚未看到前項報告即安排CT檢查很不智,因為他們原先不知大腸內視鏡檢查,做了切片,切片勢必造成腸內小傷口,而CT檢查必須再度灌氣,惟恐因撐大腸壁造成切片傷口破裂,最好延後一至三天再做。


我們無奈的回到病房,S醫生帶著愧色又來解說一遍何以當天不能做CT的原因,隨後表示他已把之後的三四個檢查的排程又檢查一遍,保證不會再出現類似的問題。


雖說T院在醫檢整合流程上,還有進步空間,但每一關的資淺醫生都做了詳細的把關(如CT檢驗室的醫生),否則一個疏忽,即可能出大事。這是即使找名醫主診,都無法人格擔保安全的流程。


初診第一關的女醫,及內科住院大夫,都有可能因事先獲知我與P醫薄有交情,以至於對外子較上心(也可能都不知,因P醫不一定會特意透露),但CT的醫生,獲知此事的機率太低,但他仍用心把關,值得記一筆。


我們在T院,七天才能排四個檢查,因有些檢查為了病人安全因素,前後必須有一些休息時間。回想當初L中心轉診U院,當下即能決定兩天檢查後即開刀,不禁嚇出一身冷汗。


本周四,T院外科及內科醫生看檢驗報告及照片會診,確定外子的大腸癌已轉移到肝臟,進行大腸切除手術時,必須連同考慮肝臟問題。


P醫雖然沒有天天巡房,但幾次親自致電或透過助理轉達他的建議療程,目的是讓我們知道,他有密切注意病情發展。


我和外子,因性格外向樂觀投緣,面對難關,也一直開放面對,直到兩天前外科大夫直言:「不用再去想癌症第幾期了,有轉移現象,就算末期。」我終於有點激動,自醫院返家後,背著孩子,偷偷在房裡哭了一場。


雖然轉移到肝臟的腫瘤還很小,最大的一顆還不到兩公分,但已昭示,術後的療程,肯定是艱苦而漫長的抗戰。


我的祖母和母親,都在中年罹癌,也都在醫師斷言時日無多的情況下,祖母直至九十餘高齡才西歸,母親已七十,小病不斷,但精神尚好,自己還能經營小生意。


我周遭都是生命力旺盛的親友,相信未來我和外子也能持續坦然面對生活。


對了,還有一件幸運的事。


九年前,我在朋友建議下,為外子買了一份以防癌為主險的保單,每年才繳數千元。當年老公還曾笑我白花錢,為做保險的朋友搞業績,最近他反過來讚美老婆有先見之明。


粗估這次的住院及開刀費用,還有半年內療程,保單可理賠到三分之二的費用(以住單人房估算),不會造成家庭財務困擾。


每回看到描寫重要訊息的文章,都不直言確實地點,實在令人討厭,沒想到我自己寫各家醫院,也是東躲西閃,不願直呼院名。


各人機緣不同,每家醫院都有人感恩,也有人唾棄,以一己之經驗論定是非,難免流於扁狹。如有格友真的需要知道院名,我會在回應中,以鎖碼方式告知。


T院已安排下周為外子開刀手術,術後再視癒後進展,設計其他療程。目前我們最需要的是保持樂觀的心情。


 


篇首照片,是今年八月全家出遊宜蘭傳藝館時,我在一家小店,拍攝骨董粧枱,無意間竟變成自拍照。


當時,這一切才剛要發生而已。


人生總有不同的關卡要面對,難關當前,我就視作績效管理中,最常遇到的瓶頸反應。既知瓶頸何在,問題也就不那麼難了。


豁達開朗,向來是我和外子最大的性格財富,過去如此,未來肯定也能是助力。我以這張八月出遊的快樂心情為記,提點自己莫忘初衷。


聞說眾人的念力,可以形成巨大的磁場。我們自助,也期待大家的祝福。*
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


很久以前,我在一所從日據時代就存在的女校讀書。


校舍很古老,師長很資深,制服很守舊。


校園氛圍讓我假扮乖巧,清湯掛麵的齊耳短髮,規矩別上黑色髮夾。躲在黑框鏡架後面的眼神,絕不洩露年少輕狂的叛逆。


然而,青春的腳步難得停歇,巧借各種公務名義,試圖在校園裡尋找奇蹟。


最好是別人不會發現,惟我慧眼獨具的那種,石破天驚。



16歲的忘年之戀



扮乖的女孩沒有翻牆,躲進圖書館的幽暗深處。當時蘿琳還沒有寫出哈利波特,但我已預知不能自甘麻瓜。


有人借過的書我都不想讀。沒人借過的,再難看,我也能搶得借書證上的第一。


一直在罕有人跡的厚重精裝書架前,逡巡。


東翻西摸,一本紅布精裝的《陳寅恪全集》,無意間在手。


陳寅恪何許人也?不知!


但書背已經泛黃的借書證一片空白,顯見此書不曾有人問津,這點讓我十分滿意。毫不猶豫簽下自己的大名借出,把精裝書捧回家幾天,供著。


從借出至到期日璧還,厚厚的一本,大概讀不到百頁(因為多數文章有看沒有懂)


,但難得理解的幾頁文字中,已足讓我掉進陳寅恪的奇幻世界。


到底是什麼樣的人,可以在卅六歲以前,學會廿多種語言?


陳寅恪(1890—1969),通曉英、法、德、俄、日文,如果你認為沒什麼了不起,那麼兼善滿文、蒙文、藏文、朝鮮文,總有點意思了吧?如果再加上西夏文、突厥文、梵文、波斯文,會不會令你懷疑,他是不是從金庸武俠小說中,走出來的神秘人物?


這樣一位令國學大師王國維也折服的學者,讓傲氣十足的台大前校長傅斯年徹底崇拜的大家,儘管留日、留德、留美(哈佛)多年,甭說碩博士,連個大學、中學文憑都沒有。


他不要學位,只想作學問。



@投匪的人,能不能愛?



專精國學、古文、東方語言目錄學、歷代典章制度、佛經譯文比較(其實沒有人能完全理解他的專精廣度,延伸到何處)的陳寅恪,在民國20年代,被吳宓、梅貽奇千方百計請回國,擔任清華國學研究院的導師。他授課的精彩與深度,連胡適、梁啟超這樣的大師,都甘拜下風。


如此名噪一時的大家,為什麼在台灣籍籍無名?


原來國共內戰後,他選擇滯留廣州中山大學,未隨國民黨政權來台,被視為「投匪」人物,自然不可能有任何一方神主牌位。


那麼我找到精裝大本,在當年氛圍,就算不是禁書一族,也肯定是被噤聲的名字。不明原因出現在中學圖書館的高閣,莫名其妙被我翻了出來。


當年,與他有關的資料十分稀少,我在台北市重慶南路書攤一邊尋找周夢蝶(早年在這一帶擺攤的名詩人),一邊追索陳寅恪的足跡。


窮追猛翻,終於在《傳記文學》雜誌,找到蛛絲馬跡。



我因此東摳西攢所有的零用錢,訂閱《傳記文學》一年。這是一本當年渡海來台的將領、老兵;達官貴冑,以及興好政治、公務的老男人,愛看的雜誌,如上圖,有太多「想當年」歷史人物的奇聞佚事。





編輯簡約,文章素樸,雖有可讀性,卻絕對不是我當年那種二八少女的讀物。


我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忘了喝孟婆湯,老在作古的字裡行間,玩捉迷藏。



@第一次告別



為了平衡內在古老的靈魂,一手猶翻傳記文學,另一手卻伸向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庫。卡夫卡、叔本華,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,川端康成的曖昧纖柔,三島由紀夫的自殺美學,愈讀不懂的愈炫。



高中三年,因為陳寅恪的「寅」緣際會,讓我在老人舊事、存在哲學與自殺美學中,攪和不清(恐怕是自己牽拖,睡不著覺怨陳寅恪作怪),無心向學,胡亂混到大學,又懵懵懂懂的出了社會。


20年前,一次出差香港,特地繞道廣州,遠赴中山大學,漫無目的踱步了好一會兒。此處是大師被鬥臭至死的最後棲息地,我以低頭靜走,聊表默哀。


離開中大後,下定決心,不再想陳寅恪,也不再理會存在主義。


多年過去了,兩個月前,陳寅恪卻突然醒來。


深夜逛誠品敦南店,一本《陳寅恪與傅斯年》,單獨隱在不顯眼的枱面間。


真的是單獨的,別的書成堆、成疊、成落,就只有它,單一冊,晾著。


恐怕進貨有限,銷量也寂寞。還是今年八月才上市的新書呢。



@「混搭」的美麗與哀愁



沒有一點年紀的人,陳寅恪、傅斯年與他何干?何況厚達近五百頁巨冊,望之儼然,斯書獨憔悴,本也是自然之事。


陳寅恪重新呼喚,無關悲喜。只是,我已走到閱讀傳記文學的「適齡」人生,不免幾分惘然。


昔日或因年齡不搭,因而產生「混搭」的衝擊,導致選擇走向新聞事業而不自知;如今年齡、心境、閱讀內容,應該都協調了,我還會有火花嗎?


尚未翻開這本《陳寅恪與傅斯年》,心頭已然忐忑。


~~待續~~


 
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 

我愛吃葱油餅,尤以宜蘭三星葱餅為最。


遠聞酥香,近看也充滿誘惑,葱白葱綠在油黃的餅皮間呼之欲出;一口咬下,清香撲鼻,葱汁四溢,餅皮和青葱揉和成既韌又脆的口感,充分滿足飢餓的味蕾。


但是三星葱為什麼特別好吃?走一趟宜蘭葱田之旅,方才「知其所以然」。


上周與同學結隊遊宜蘭,逃離了旅館比溫泉還多的礁溪鄉,撞進藍天下的三星鄉葱田,忽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開闊之感。



葱農親自擔任嚮導,從植葱苗、拔葱株,洗葱白,到DIY葱油餅,一整套課程一個小時內搞定(170 / 成人,100 / 兒童),非常適合好吃懶做又貪玩的城市鄉巴佬。


青葱要有juicy感,首重葱白。葱白愈長,賣相愈好。


葱農很聰明,發明長T字型的植葱工具,尾端作尖鑽型,握住把柄往土表下壓,立成長管型的深洞。洞愈深,葱白自然愈長啦。



挖洞看起來容易,小朋友做起來仍然有點吃力。



種葱不必撒種,直接拔出成熟的葱叢,一一分株,每一株就可以是獨立的種苗。



將個別葱株埋進長管洞,以土略掩,三星期後就收成啦。



當然,葱田表面還要覆以乾草,保持土表的溼潤。


全台種葱方法應該相去不遠,三星鄉的青葱遠近馳名,來自得天獨厚的地利。


三星鄉右抱雪山,左擁中央山脈,兩山水脈匯成蘭陽溪,三星鄉地近水源,加以在兩山屏障下,氤氳多溼,就像女性的美容面膜一樣,氣候「保溼」性佳,青葱自然水嫩啦。


88水災後葱價飆貴,來葱田每位學員可拔葱三大叢,一家四口12大叢,省下一兩個月的葱費,小有成就感。



葱田農舍旁必然設有清洗池,農婦穿雨鞋整天泡在池裡洗葱,好讓滿身泥巴的葱株,露出美麗的葱白,在市場上展現最誘人的賣相。



猶記近日水患,南部災民才穿雨鞋數天,腳上就出了疹子,這些洗葱婦每天都得泡在水中,其間辛苦,可想而知。


我們在傳統市場買菜,都習慣向小販要幾根免費葱,看過葱婦的辛勞,以後再貪小便宜,還真的有點罪惡感。


葱田課程一定要有吃的,才能廣為招徠。葱農親身示範葱油餅,讓學員DIY,食譜非常簡單,很容易成功,看倌不妨試試。


(以下為十張葱油餅皮分量)


1、中筋麵粉一斤,加入熱開水300公克,以筷拌勻。


熱水是為了阻斷麵粉的部分筋性,等會兒揉起來較不吃力。這時千萬別用手和麵,避免燙傷。



2、熱水混合完成,靜置一會兒,不燙手後,再加冷開水100公克。


當然這時一定得把手弄白了,一直揉麵,揉到麵團均勻有光澤度為止。


其實不太好揉,滿手沾黏,過程中可以過篩方式加入少許麵粉和沙拉油。



3、揉好的麵團分成十小團待用。青葱切細段,再將所有調味料直接拌入葱花中。


範例使用的是雞精粉及少許香油,在家試作,可依個人口味調整。



4、把少許沙拉油塗在工作枱上,再將分段麵團以捍麵棍桿平,



平均鋪上調味過的葱花。




5、像玩捲紙一樣,把麵團捲起來。



6、再將之盤成螺旋狀,尾端留下一點麵團,塞進螺捲中心。等會兒壓平,即可下油鍋煎了。



7、別急,捲好的餅要靜置五分鐘以上,才能壓扁下油鍋喔。


DIY的食品特別好吃,我一口氣「進」了三個,隔天立胖一公斤,到現在還瘦不回來。


美食與贅肉,真是人生兩難啊。*

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


曾經,在吳炫三的非洲能量裡,第一次感受到原始的、蓄勢待發的色彩震撼。


歲月荏苒,多年以後再看吳炫三,筆觸之間猶留幾分年少時代的意氣風發,不過運色相對內斂,即使作品的活力依舊,但感動已然不同。欣賞者從原始的悸動,轉為內在的圓熟。


這是今天在學學文創,第一眼看到吳炫三個展的印象。


下面這幅「美女的淚珠」,以及陶藝「友聚」,最能表達我的第一印象。



 



以印度布為素材的作品,雖有明顯的吳氏性格,但難得出現布紋上的半寶石裝飾,使得畫面更為細緻,因為耐看而透散少見的溫柔。



 



看到這裡,視覺已有餘韻,但總覺得有點遺憾,心想:「不會只有這樣吧?」


學學文創三樓的展覽空間,切割成幾個小間,要一一登堂入室,不可能一進門即全窺堂奧,看吳炫三作品也是這樣。


走進最裡間,一切恍然大悟。



「哇噢!」倒吸一口氣,每幅近六公尺平方(244cmx244cm),以廢棄木板所建構的拼圖,色彩最低調,卻最令我驚豔。


明明是爛木板,怎麼會美得如此精神?在壓克力板上的木塊,甚至殘留「前世」模糊不清的文字(貨櫃木箱?),大師巧手構思,化為不可思議又滿載張力的「今生」。


像下面這幅名為「南太平洋島民」的木拼板,



原住民的臉譜,面面角度不一,目露精光,非常有神,儘管沒有高彩度加持,原始素材的張力,更突顯作品的厚度。


難怪本展的主題名為:「天‧地‧人 / 吳炫三的綠色藝術」


如果,如果買一幅回家,掛在牆上,我幾乎能想像寒舍生輝的「來世」光景了。


同行的兒子勸我別作白日夢,我們肯定負擔不起。翻了一下展場提供的資料,再度倒吸一口氣。


木拼板作品,每幅標價都要三百萬台幣!!!!!


果然是明日世界,別看了,還是回家吧。


只要把這些佳作深印腦海,不也是千萬富翁?


窮人說夢,總要能自我安慰。一笑。*
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
才子的傲氣像頂級骨瓷。


個別鑑賞,不可方物;同台爭寵,有你無我。


不小心碰個正著,立碎。


兩位絕世才子,如何能因交會而更美?


錯開時間軸,興許就能創造這樣的機緣。


歐陽脩在1045年時,貶官到滁州(今安徽境內)。翌年建亭於南豐山下,亭下清泉甘美,遂名「豐樂亭」。


當時滁州地處僻靜,民生不見外事,安於畎畝衣食,歲物豐成。歐陽大師因為在與世無爭的環境下,放下謫居的鬱悶,寫了一篇〈豐樂亭記〉,描述望山聽泉的心情記事。


大約卅年後,蘇軾也被貶官,到杭州當通判。蘇氏建堤濬水,功在西湖,後人感念,湖畔諸景,處處有才子作品的痕跡。


這塊由蘇軾書就、歐陽修撰文的〈豐樂亭記〉碑,便是我在遊西湖時,無意中遇見的佳作。


蘇東坡的書法雖是一絕,但此碑書體並不是蘇書中,最漂亮的一篇,不過傲氣逼人的蘇子,願意恭恭敬敬的書寫另一位文人的作品,畢竟罕見。


猜想,蘇軾臨文的當口,應是對歐陽脩的處境、心情,充分感同身受,思緒翻騰之際,又不想蕭規曹隨,也學人家做建亭留記的事,換個創意,把豐樂亭記寫下來,心緒也就抒放了。


初見碑,有點激動。同代才子,精華盡匯於一,肯定是歷史紀錄上的奇緣。


端凝良久,感受歐陽脩和蘇東坡同碑浸潤,西湖瘦柳似乎不值一看了。*


樓下格友lwl &蘭陽狂生的回應非常精彩,對此碑來龍去脈有詳細解說,推薦!
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
開車行經敦化北路,忽見李雲迪即將來台演奏的旗海,錯落在行道樹的綠蔭間,迎風招搖,令我想起一年前的舊事。


我與這位鋼琴王子曾有一面之緣。不過,這一面是我見到他、他沒瞧見我,那種單向式的緣份。


當日在北京結束拜訪客戶的行程後,偷閒繞道新興時髦地──皇家糧倉。


原名南新倉,建於明朝永樂年間,近六百年的歷史,幾乎與紫禁城同壽。



這裡原本是明清年間皇家存放糧米的倉庫,據說牆厚比照長城,足足有1.5米,餓鼠也難穿牆覓食。



由於保存良好,2006年改建成藝文時尚區,有幾家精緻的餐廳,仿古懷舊、後現代混搭風的酒水吧,迷你誠品式的藝文小店(一點書、一點CD、一點時尚文具和仿骨董),還有民俗藝曲的表演空間,確實有點意思。



有人認為這裡類似上海的新天地,在我看來,兩地氣質很不相同。


上海新天地有建築師及室內設計師努力雕琢的痕跡,溫火細燉,低調卻又刻意顯露十里洋場的風華,雖倚老倉庫而建,實際上卻是優雅時尚的現代美學空間。



北京皇家糧倉,對建築更動較少,原汁原味濃郁,商招設計感也較不足,因而整體視覺看起來,雖貴而拙。



個人比較偏愛皇家糧倉,此地想要裝時髦,卻褪不掉骨子裡的土氣,反而較有平易近人之感。至少,在這裡,我不用裝雅痞,也不必強作精神,意圖表現氣質和品味,只要自自然然地,安心當觀光客就好。



信步閒逛,李雲迪新唱片發布會的斗大廣告,大辣辣地樹立了好幾面。(了解我所謂的土氣了吧?)



移步湊進細看立地廣告的宣傳文字時,忽見兩三位身著黑色西裝的年輕人閃進現場。咦?帶頭那位長卷髮的帥哥,不正是李雲迪本人?


忍不住尾隨其後,瞧個端倪。


當天並非「簽唱會」的日子,李雲迪是事先來勘察場地的。他一邊詢問現場人員問題,邊在一面牆上瞄了一眼,立即又盪開視線,環顧全場,盤桓幾分鐘後才離去。


循線往雲迪王子不經意一瞥的牆面望去,果然看到有趣的東西。



原來牆面張掛了一張郎朗的照片。


李雲迪和郎朗,同為蜚聲國際的中國年輕演奏家。雲迪成名較早,2000年才18歲的他,在蕭邦鋼琴大賽一戰而紅;郎朗則自2008奧運開場秀之後,似有後來居上的聲勢。前者音色內斂而富詩意,後者熱情有張力,兩人均十分優秀,好事之徒卻喜以瑜亮情結,說三道四。


本來對兩人的演奏音色,各有所愛,但因這回親炙李雲迪的工作態度,自然多了幾分好感。


這個作為記者會的場子,就在藝文小店的玄關,十分狹小。我粗略估計來個廿人就算熱鬧,擠進卅人可就要滿出來了。這麼迷你的場子,其實工作人員打前鋒,略作動線彩排也就足矣,但李雲迪竟然不嫌麻煩,親自事先巡場,讓人有點意外。


同樣的場地,郎朗、台灣偶像團體SHE,先後也都選在這裡發布新片。只是不知他們有沒有李雲迪這麼勤奮就是。


奇緣偶遇,相機在手,偶像在前,很難忍住拍照的衝動,但是一時之間,被他敬業的態度懾住了,總覺得若像師奶一樣亂拍,實在有失禮數,不得不強把「悸動的心」,按捺下來。再興奮也不能丟掉台灣文化人的格調吧?


(何謂風度?就是看誰彆得久嘍。)


面對媒體,雖然李雲迪不若郎朗長袖善舞,但由這件小事看來,他並沒有因少年得志而驕,準備小場子的發表會,照樣兢兢業業,確是英雄少年可敬!


寫在李雲迪台灣演奏會之前,不知算不算非廣告?一笑!*


 


 
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

這家餐廳,沒有招牌,不做廣告,隱居臨沂街小巷人家。


幾步之遙就是雕樓畫棟的馥園(台北達官貴人喜歡光顧的高級餐廳),貴氣逼人,使她相形更為渺小。


餐廳在公寓二樓,抬頭望去,素雅羅馬簾低掩窗櫺。若非熟客,很難猜出平凡的住家,竟是備受饕客青睞的法國料理小鋪。



這裡只接受預約,多寡不拘,兩人以上便開席。但食客不能點菜,要信賴主廚的安排。


我在一個月內三度造訪,兩回是受邀來賓,另一次是東道主。


敢情是對這裡的法國佳餚戀戀難捨?以五顆星來評審的話,的確平均都有4顆星的水準。不過,真正迷人的,其實是她樸實自信的魅力。



餐廳雖無招牌,仍有店名,曰「滿舍」。老闆大名郭滿蕙,望文生義,滿舍就是「我的家」的意思。


幾次見到郭女士,都是髮束馬尾,素顏輕裝,連一點口紅都不上。她工作時,以素面圍裙,代替傳統白袍廚師服,也不戴電影「料理鼠王」那種專業高帽。明明是「留法歸來」的時髦現代女性,怎會持簡若此?


有回,忍不住探問,郭滿蕙正色答道:「廚師是絕對不能上粧、戴飾品的,那怕只有一丁點粉末掉進菜餚裡,都是非常不衛生、不專業的行為。」


原來,一切都是為了做菜。


郭滿蕙原在台學服裝設計,在家人支持下,啟航巴黎留學,想轉學廚藝。


花都地狹,一屋難求,對留學生而言,想找一處惠而不費的落腳處,更是難上加難。她初抵巴黎,暫窩在朋友家,天天跑租賃仲介,總是敗興而返。


有一天,仲介告訴她,一對老夫妻徵求短期異國廚娘,只要願意到他們南法蔚藍海岸旁的別墅,幫他們主廚一個月,老夫婦就願意出租他們在巴黎閒置的公寓,作為交換條件。


「我雖不是富家千金,但家境也還好啊,不需要淪落到當煮飯婆吧?」郭滿蕙剛開始很排斥,何況自己只會燒一點台菜、中國菜,絲毫沒有法國菜的底子,怎麼當別墅主廚呢?


幾天下來,還是找不到房子可租,加上仲介告訴她,對方不要求烹調方式,廚娘愛煮什麼,就燒什麼口味。於是郭滿惠硬著頭皮到南法上工了。


老夫妻在別墅度假期間,經常宴客,所以才需廚娘幫忙。郭滿蕙剛開始雖然手忙腳亂,但房東夫婦待人親切,加以賓客對東方女性充滿好奇及好感,卸除不少她對新工作的恐懼感。


「當時,最沒輒的是食材,」郭滿蕙舉例說,台灣菜市場能買到的鮭魚,都是經過處理的切片,可是她的房東夫婦,卻經常買回一整條巨大的鮭魚,請她「全魚」出菜,「真的令人傻眼!」她笑道。


她發揮應變能力,先分段再拼盤,紅燒、糖醋經常換口味,賓主都沒吃過家常台菜,讚不絕口。


一個月期滿,房東強力慰留,讓急於處理巴黎「房事」的郭滿蕙很為難。


後來她才知道,這對老夫妻出身「米其林」家族,在法國餐飲業有些影響力,他們應允,只要郭願意多留一段時間,他們會在學校開學前放她回巴黎,且引薦她進入官方廚師學校。


郭又滯留南法一個月,這段暑期打工經驗,讓她見識不少法國人對食材選擇、餐桌擺盤、料理品味的偏好,不啻天外飛來一筆的幸運時光。


頂著台灣第一位拿到法國官方廚藝學校證書的頭銜,郭滿蕙返台後,持續幾年教授法國料理課程,但總覺得還沒有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。


她解釋,正統法國料理,很多都是比較重口味的飛禽走獸,像是兔肉、鹿肉、鴳鶉、鴨肉之類,一般台灣人接受程度較低。她自己偏愛原汁原味的南法菜,尤其是普羅旺斯一帶的菜系,講究新鮮食材、時令蔬果入菜,口味也較清淡,如果能天天做自己喜歡的菜,不是很美妙嗎?


她買下臨沂街小巷裡的二樓公寓,裝潢時,只給設計師「簡樸大方,有家的感覺」一項要求,「滿舍」於焉誕生。


彼得‧梅爾在《山居歲月》中寫道:


法國人對食物的品質要求,比方便與否重要,不管餐館多麼偏遠,為了吃一頓好飯,不惜開一個多小時的車,一路上嚥著口水。所以廚藝高明的師傅,縱使隱居深山,也一樣能發財。


朋友有回參加法國高檔旅遊團,遊覽車開到荒郊野外,說是要吃米其林三顆星大餐,她暗忖是不是上了賊船?後來才明白,真的有很多高級餐廳躲在「深山林內」,仍舊高朋滿座。


滿舍的情況也雷同,雖然交通地點不差,但深居小巷,來客要自己解決停車問題。每客套餐一律1600,多數是台灣時令食材,以法國鄉村餐廳為主基調,也不可能餐餐吃到珍奇松露之類,可是回客率高,訂位也經常滿檔。


我三次到訪,每回套餐規則大致相同,約是一前菜、一開胃菜、一濃湯,雙主菜,生菜沙拉、甜點等。兩道主菜間一定有一球雪酪(sorbet)清口。



在滿舍吃到的第一道菜,就是這道半透明凍了。郭主廚說法國稱這道為「巴斯米克」,其實就是Terrine前菜的一種,有人稱為蔬菜凍,但郭主廚的配方不太一樣。


這個小方凍以鮮蝦、花椰菜、洋葱、雞湯、凝固劑(吉利丁之類的明膠)合成,清爽且有蔬菜天然甘醇。原來花椰菜以碎末方法入菜,竟能釋放如許清鮮甜味,長見識了。


前幾日依樣畫葫蘆也做了蔬菜凍,當然是不及滿舍美味,但自評3顆星,小孩也捧場。很適合作為夏日開胃前菜。


這道彩椒焗烤飯也很優。



食材含洋葱、蕃茄、雞肉,淋上起司,微烤至鍋巴感。我一向不愛椒類蔬菜,但此菜經過焗烤,每一口飯香都有紅椒鮮味,但沒有令人討厭的澀味,讚啊。


彩椒焗烤其實是非常具有普羅旺斯特色的。


南法鄉村靠海吃海,靠山吃山,以蔬菜、橄欖油為基底,靠海地區於是有了馬賽魚羹;山區雖無海魚,但盛產乳酪、肉品、蔬菜,燉雞、甜椒鑲肉這類菜色,自然應運而生。


這道栗子牛肝菌湯顏色雖暗沈,但以苦艾酒、奶油、香菜調和的醬汁提味,每一口前調有苦艾香,後調又有菌湯的濃醇,口感很豐富。



我們不知什麼是苦艾酒,郭老闆便很熱情端出她在法國購買的苦艾,且讓我們試飲。



苦艾香味很特別,除了有植物香草的清鮮,還有類似琴酒的木香,難怪老法喜歡以它提味。


據說苦艾只能小酌,過量會造成迷幻作用。嘿,早知道當場應該多喝幾口……



這是第二次造訪時所上的南瓜咖哩濃湯。有些人不敢喝南瓜湯,多數是因為不喜其中淡淡的腥味,但加了咖哩後,南瓜滋味更順口。提味醬是鮮奶油、苦艾酒加山葵,口感層次很豐富。


美中不足是,咖哩比例稍高,使得湯頭偏鹹。如果不想佐酒,最好要求主廚烤個麵包來沾湯吃。


滿舍的麵包只有一種,一定現烤出爐。外皮比一般市面上的法國魔杖酥脆,裡頭鬆軟卻彈牙。麵包原則上是一人一至二塊切片,但有回我一人就吃完半條麵包(大約五、六片),老闆仍然持續供應,讓人很自在。



這道普羅旺斯口味的海鮮拼盤,以油漬蕃茄鋪底,鯷魚松子醬汁提味,紅石斑鮮嫩又有Q度,看似濃稠,卻不鹹膩,非常好吃。當然,別忘了再要點麵包來沾食醬汁。


看到這裡,大家一定猜到我是法國麵包肚了。


第二回上滿舍時,有道鴨胸肉,內饀夾核桃、蔬果、牛肝菌的主菜,佐以貝里格醬汁,十分美味。貝里格醬是法國專生產鵝肝的貝里格地區,為了搭配鵝肝所調出來的醬汁,有點接近少糖的糖醋醬,再加點高湯、葡萄酒的口感揉和而成(我不知配方,純粹以食客的直覺亂掰),佐鴨胸肉也超級對味。


吃得太忘情,竟然忘記把這道評價最高的主食拍下來,罪過。



兩道主食之間,一定會有雪酪出場,口味不拘,鮮橙、檸檬都有可能,以帶酸味的口感居多,都是郭主廚以新鮮水果自製而成。


Sorbet酸甜冰涼,用餐程序還沒結束就上冰品,剛開始不太習慣,但提供的分量很少,僅夠清口而已,所以不會影響接下來的食欲。



這是第三次上滿舍吃到的牛肉卷。腴美的沙朗,裹覆在新鮮的蔬菜、蘆筍外面,每一口都有蔬菜的清甜與牛肉的香濃,看似簡單,層次卻非常豐富。



郭老闆不過度重視擺盤,她希望食客將注意力集中在味蕾,所以上油醋蘿蔓時,不另換新盤,直接把生菜鋪在第二道主食的餐盤上,讓生菜得到主菜剩餘醬汁的浸潤,一滴都不浪費。


享用甜點得先長學問,順序弄錯,很容易把法國甜食污名化。



像這道糖漬香吉士、米糕加巧克力,我第一次食用時太自以為是,想說當然是依先淡後濃的順序吃起,毫不猶豫就把米糕第一個解決了,嘴上直說好吃,結果香吉士和巧克力都是吃了一口,便覺太甜而棄食。


第二回再食用時,傾聽能力增強,聽完說明才下叉。


原來要先吃巧克力,再吃米糕把巧克力的甜味涮去,最後再享用香吉士,哇噢,真的充滿幸福的口感,果然完美。


糖漬水果是從法王路易十四時代,即留傳下來的甜點食譜,但過程十分費工。郭老闆說,首先香吉士切片後要煮到去澀味,再經多時熬煮,務求保留果香,但又具備焦糖口感,一刻都不能離開爐邊,得不斷細心攪拌……


大家皆知法國菜費工,所謂「費」者,其實就考驗廚師的誠心及耐力。法國料理能享譽世代,就是這份用心的深度,提升了口腹之欲的感受吧?!


平日粗鄙無文,用餐隨興,若不是扶輪社CP Attorney登高一呼,慷慨解囊,召集雅宴,恐無緣和滿舍揭開美妙的序幕。


無以回報,僅以本文聊為致意。



 


註:「滿舍」資訊:北市臨沂街13巷9號2樓


          02-3393-8627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 
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




討價還價是我的購物習慣。


前天在水果鋪購買5100元的火龍果,今天卻買一顆120元的同樣水果,而且一買就是四顆。


沒耐心排隊等候是我的缺點。


今天不但花了九百元買門票,還乖乖擠在黑鴉鴉上萬人的隊伍中緩慢移動,靜候入場。


看到人潮擁擠的追星畫面,我就會頭痛。


今天聽了好幾場沒有明星的演唱會,自己不但是萬頭鑽動中的一員,還感動的想流淚。


2008126日,台北,華山,簡單生活節。讓我一天至少當了三次笨蛋,變成頭腦簡單的路人甲。


此前,我的確是個愛趕市集的人,農市、花市、假日鬧市,有興致就會隨興走走,但重點是「隨興」,不能有規範或限制。如果還要人排隊才能入場,我一定馬上說拜拜。更別說是那種還得買門票才能參加趕集的活動了。


話說12月初在一場扶輪社演講中,聽到「簡單生活節」主辦人張培仁先生,提到「簡單生活就是自在」,心念一起,花了一千多元買兩張門票,找妹妹一起入場趕熱鬧。


是日,一到華山廣場我就後悔了。大排長龍不說,上萬的人群中,我可能是唯一一位有魚尾紋的「老觀眾」。(有圖為證)



可是已經花錢買票了,怎辦?硬著頭皮,上了。


一邊等候入場,一邊懷疑自己的判斷力。好歹也見過世面,怎麼會跟著一大群少年瘋子起舞呢?唉!


隊伍移動速度雖然緩慢,但沒有人插隊,也不曾出現騷動,多數人臉上都帶著笑容與友伴談談說說。


老實說,要一堆人自發性大排長籠,心平氣和地循序漸進,這可得是經過多年公民訓練,才能產生的「社會常態」。



主辦單位把會場弄成天空舞台、微風舞台、純淨市場、果實小巷、輕衫逛街等各種名稱,其實就是結合現場音樂表演、有機市場與各式年輕人自創小攤位的組合。


本來打算晃一兩個小時就閃人,結果我和妹妹兩個加起來超過八十歲的女人,足足在裡頭逛了五個小時(包括排隊半小時等候進洗手間)。


為什麼不覺得累?


第一個原因是「到處可以聽到現場音樂」。



在室內的純淨市場,可以聽到大提琴或吉他演奏;


戶外街頭市場,可以聽到一場又一場的演唱會。



當然,主辦單位安排了很多大卡斯,而讓小卡的在非尖峰時間串場,但對我這種從不聽流行歌的LKK來說,大牌小牌都一樣,什麼明星都不識。然而,寒風中傳來認真的歌聲,一堆人很愜意地坐在草坪上隨興享受,彷彿重見DVD裡頭那種歐洲的戶外古典音樂演奏會,沒想到在台北也能見到如此美好的畫面,很令人感動。



第二個原因是,我對「自然美」完全沒有招架能力。


只要是標榜「天然、有機」,嚐起來美味,或看起來很舒服的產品,我都愛不釋手。


像是手工餅乾;



傳統古法釀造的醬料;



好吃的有機米;



不一定漂亮卻有機栽培的蔬果;



天然精油或素材調製的生活用品;



絲瓜纖維、漂流木做成的家飾……




 



 



再看像這株用瓦楞紙做成的聖誕樹,也夠驚人吧?



第三個原因是「全由年輕人創業的市集」,充滿對未來的熱情,讓我變年輕了。


光是看到店招就會想笑。


什麼「濱崎林不冰」、「瞎董」(shadow)、「大王菜鋪子」……



雖然多數都是一些T恤或手工布製品的小攤




 



但年輕人想做、敢秀,且努力實現,讓人覺得台灣還是有希望。



 



凡此種種,讓我這天變得有點笨,明明索價不菲的產品,都糊里糊塗的買了,還買得很開心,留了名片想要以後繼續交易。



簡單生活的背後很不簡單,現場情境設計、行銷手法、別出心裁的招商規畫,費了很多心。


雖然感冒未癒,頭昏腦鈍,但一個「簡單而快樂」的下午,讓人感覺未來依然充滿生機。*



 


(圖說上:花式汽球達人;下:不是巧克力,是造型磁鐵)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 
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



魂牽夢縈的畫境,一旦親臨,有如褻玩。


如果在巴黎,在塞納河畔,只能取一瓢飲,弱水三千,我情歸奧塞。



@最想寫的,最難動筆



巴黎之旅是我的創格之作,奧塞美術館又是鍾愛之最。

當初第一篇最想寫的就是奧塞,卻遲遲難以動筆。


「最想」,變成無預警的發酵觸媒,一坐在天然散光敞亮的室內,奧塞頂樓的印象派作品就像迴轉壽司,輪番闖到跟前來誘惑你:「親愛的,要不要再我看一眼?」


照片早就貼在格子裡,一想到就翻出來看。



幾百個日子過去了,「最想」,還在發酵,始終沒有轉化成動能。


《百年孤寂》作家賈西亞‧馬奎斯說:


 



最鍾情的幻夢,就是自己最想寫的那部作品,因為意識到非一朝一夕可成,反而遲遲未行,總想先把手邊那一堆暫時的、偶發的、緊急的,可以馬上解決的瑣事處理乾淨,再找個清爽的良辰吉日,專心做自己最想做的那件事,書寫最最魂牽夢縈的那篇東西,就這麼日復一日。


 



自比馬奎斯,那是超級托大;但閱讀馬奎斯,心有戚戚焉的釋然,讓奧塞印象長期盤桓在「最想」中,沈甸甸的,任由時光積累,醞釀自虐的愛戀。



@唯我的自由心證



這座美術館已經有數以千萬計的遊人為她穿金戴玉,再寫什麼溢美華詞,都是s…h…i…t !

最糟的是,自己照片拍得不好,停留時間也不足細看,同行的老公坐在館內休息區上打瞌睡,兩個小孩安靜參觀的時間也沒撐過半小時。我拿不出「物證」,也舉不出「人證」,說明這地方如何讓人心醉神迷。



唯一能夠呈堂的,只有我的自由心證。


這也是為什麼一篇明明很簡單的遊記,卻得長篇累牘作開場。


要把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地方寫得唯我,真的很難。


到底是什麼讓我胡說八道?


罪魁禍首絕對是「光線」。



@現在的古典,過去的前衛



一進奧塞,陽光穿透古典玻璃帷幕拱頂,突然變得溫柔無比,佇立在十九世紀的雕塑旁邊,彷彿有受洗的悸動。


古典帷幕?


在創建的1900年代,那是最前衛、最時髦的風格。


整個巴黎沈浸在萬國博覽會的興奮中。


代表新興工業的「高科技」鋼鐵、玻璃技術,以睥睨群雄之姿,新巴黎建築群中發光發亮。


艾菲爾鐵塔、大小皇宮、奧塞火車站、地鐵站出口、、、、、、。


19世紀跨越到20世紀,像帕格尼尼的炫技曲,聽覺的澎湃,幻化為視覺的驚豔。


無論巴黎人愛與不愛,話題離不開新世紀建築。


因為新工業技術,讓建築師大量擁抱光線。


奧塞火車站的外觀,一向不受好評,但內部結合玻璃和現代鋼材的架構,卻被視為美麗的典範,



連通風孔都可化身為華美的壁飾。(見下圖)以至於當後來火車站功能不再,整體建築仍在市民期望下被保留下來。




@美好年代的藝術光廊



保留不難,留下來做什麼才是考驗。

1977年,龐畢度現代藝文中心啟用,前衛派新藝術有了出路,而古典作品仍可好整以暇地端坐羅浮宮貽養天年。不新不舊的十九世紀藝術怎麼辦?


奧塞火車站,賓果!


巴黎需要一座架在羅浮宮與龐畢度之間的橋樑。奧塞火車站時來運轉,1986年化身為美術館。


1900年代前後的建築+1920世紀的作品,成就絕對的美好年代。


奧塞美術館裡,沒有所謂「某時期的展覽室」,或重現特定年代的氛圍。每一件作品的擺設,無論是繪畫、雕塑、建築圖、家具、美術品,都依照可以呈現出作品本身最美好的一面而設計,看似隨意,卻因整體空間的透光與金屬性結構,幻化出「光線沙龍」的美感。


「樹下的玫瑰」,是奧塞給我的第一個驚喜。



@裸女的無聲革命



從高中時代就被奧地利畫家Klimt作品鬼魅的氛圍所迷惑。


我蒐集Klimt明信片、卡片、月曆、海報、手札封面,所有跟他相關的東西,然後,剛進奧塞,尋梯登上二樓,突然在一個火車的候車室,它,一點也不矯飾的,翩然現身。


樹下玫瑰在候車室自然的光線中,看起來竟然比印刷品還要朦朧、氤氳,我彷彿變成一百年前的長裙淑女,撐著陽傘在庭園的樹蔭下,望著玫瑰發呆、、、、、。


後來才知道,這是奧塞收藏克林姆唯一的一幅畫作。沒看導覽手冊,信步竟然巧遇,目睹「樹下的玫瑰」,一定是我的宿命。


光線沙龍,無處不以光源為作品加持,光線最充足的頂樓,自然留給逐光線而居的印象派作品。


第一眼看見,在拍賣場動輒上億元身價的名畫,懸掛在完全沒有防護的開放空間,吃驚的程度,很像在大街上遇見曲線完美的裸女,不急不徐地在人行道上漫步。


只要你想,彈指便可碰觸到名畫。


沒有玻璃保護罩,沒有警告標示,沒有保全人員一旁虎視耽耽,也沒有射死你的雷射光束。


奧塞美術館彷彿在進行一場「無聲革命」。



完全開放的展覽間,信任遊客公德素養。雖無言,未嘗不言。我彷彿聽見了「我知道你跟我一樣愛它」的官方留言。



@煎餅磨坊與馬戲團



雷諾瓦的「煎餅磨坊」,從小看過的複製品,多到快長針眼。可是真跡就這樣大辣辣的掛在面前,想在畫上留個指紋,多麼容易。



雖不敢造次,但仍忍不住貼近細看,畫中美女的臉上,是否有透過樹葉殘留的光影?近到幾乎要聞到油畫的氣味了,也沒有人攔你。


這種被尊重的感動,比看到真跡的興奮還揪心。


我看見一位老師,帶著一群中學生圍坐在秀拉的「馬戲團」前,輕聲細語地討論畫中,直線與橫線交錯的垂直構圖。



天光透過屋頂帷幕,以及不露痕跡的半遮光設計,輕柔地灑在作品的周遭,環繞在每一位學子的臉龐,卻掩不住一對對求知若渴的目光。


明明是簡潔到不能再簡單的空間,名畫的的樸雅,與學子的專注,卻交織成聖殿般氛圍,一瞬間似乎令人岔了神。


直到學生散去,我才大夢初醒般回過神來,趕忙把馬戲團拍下來。



@困頓且吟詩



不知是誰說的:

人不因詩而窮,卻因窮而詩工。



奧塞美術館的記憶,讓我有吟唱詩歌般的感動與舒暢。

我不是詩人,也不擅寫詩,但每在心靈困頓時,回想奧塞美術館的如詩之旅,單純絕美,恍若穿越平靜光廊。



胡言亂語也成文,感謝部落格開了另一扇門。*
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

 

股票、基金市場盡墨,私房錢被腰斬後再打對折,實在是悶啊。


採購嗜好被迫放棄,想要以閱讀補充精神財富,也有書空咄咄之歎。還有什麼能提高生活愉悅指數呢?


白日夢。


我猜大家一定都偷偷幻想過,如果自己中了大樂透或威力彩頭獎,該是什麼光景吧?


捐款做大善人?


先去環遊世界一周?


餘款再買座豪宅?


……


我有位好心的同學,是某建設公司的高級主管,看大家為了股市慘跌相對苦笑,特別安排了一場半日夢幻之旅,帶全班同學參觀豪宅樣品屋。


不管買不買得起,做夢總不犯法吧?


同學公司的工地位在台北市內湖區,是都市更新的建設案,喊價每坪百萬,從七、八十坪的「小」坪數,到每戶一百多坪的大宅都有。聽說賣得最好竟然還是大坪數,算算每戶動輒上億。


為什麼這麼多有錢人啊?光是聽到,就要腦殘了!


參觀行程需要經過一個小時以上的解說,如非預約看屋的豪客,一般人很難得其門而入。


當然,我們有位「特權人士」幫忙,不是豪客也會被當作貴賓禮遇。


這座三層樓的樣品屋,光是造價就要一億以上,招待中心挑高敞亮,非常氣派。(見篇首照片)




右邊是樣品屋透明鋼架的電梯。


最精彩的地方,其實是在貴賓室裡的3D虛擬影像解說部分。


這組豪宅的國內外大師設計群,由投影互動的數位影像中,對觀眾解說設計概念。初見豪宅外觀模型,並無驚豔感,也搞不懂這組建築群,為何高低不一,看起來有些零亂。經過「數位大師」的解說,才知道高低錯落是依建地背後山勢的天際線而行,讓人即使遠觀高樓,也不覺得有突兀之感。


只可惜這段虛擬動態影片不易以照片呈現,無法帶給看倌臨場感。


所幸拍了幾張樣品屋照片,歡迎大家一起來發白日夢。


看屋像享用套餐,要從前菜吃起。同學先安排服務人員帶我們看坪數「較小」的八十坪樣品屋。


環型沙發很有型。



 



房間這組壁櫃很經典,設計低調,卻很有質感。我也很想依樣畫葫蘆。



主臥的星空壁畫和床罩組非常搭,床組的棉質很高檔,應該是前總統女兒買的等級,價錢最好不要問了。



餐廳壁櫃全以鏡面處理,很有趣味,某位參觀的同學大發童心,看得津津有味。



 



這是另一組八十坪屋的餐廳,壁畫很有大陸名畫家吳冠中作品的韻味,真美。


水晶吊燈多半過於豪華,這組卻與壁畫十分速配。



聽同學說,她老闆動用關係,向許多企業名人,商借名畫真跡和骨董,為樣品屋增色,敢情這幅也是真跡?乖乖!


所謂豪宅,可不是黃金水龍頭、馬桶那種,現在的時尚講究低調奢華,愈不著痕跡的設計,愈能深入買家人心。



這組浴室洗手台看起來沒什麼了不起?


同學說,夫妻早上一起盥洗,擠在一塊兒很不方便,拉長盥洗台可增加使用舒適感;至於為什麼是淺碟型嘛,同學的回答是:「住這種房子的人,不會用這裡來洗衣服吧?洗個手,抹個臉,幹麻需要深碗型的盥洗設備?」


女兒也來參觀豪宅,她最中意的竟然是浴室裡這組義大利進口的花灑(取代傳統的蓮篷頭)。



「媽,我們家也來裝這個好不好?超酷的!」


「別想了,妳老媽買不起。」我開始後悔帶她一起來做白日夢了。



我比較欣賞的是,這組樣品屋主臥的窗簾。立體窗花,陽光篩過花朵,點點金光灑在地毯上,搞浪漫就該這樣吧?



只是日子久了,窗花落塵該如何處理?


嗯,會想到這種問題的人,天生沒有住豪宅的命。自有傭人費心,不是嗎?


每個房間的小物件,從桌几擺設,粧枱飾品,到個人沙發組,都很有味道。



 



 



終於進入百坪大宅了。


玄關先營造氣質。



據說主僕各有專用電梯(這點實在太誇張)。


一進門再搞氣派。那組壁櫃是來客衣帽間,比我們家所有衣櫥加起來都大。



客廳大到需要以三組沙發來填空。



 



這裡不是書房,是主臥室床靠背後的空間,適合處理國務機要費。(對不起,開個玩笑)


接下來、、、、、、,



對不起,相機剛好沒電了,主臥的浴室還有SPA專用的按摩床,布置得非常優雅,只可惜電池不識相,只能留待看倌想像。﹡



mmcell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